APP下载

新时代传统武术反思与未来走向

2021-03-0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技击传统武术武术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0)

近日家喻户晓的事情莫过于马保国事件,外行将其看成一部“笑话”被定义为传统武术大师竟在30s内被普通武术教练连续击倒3次,武术如果不能打,还能称为武术吗?而马保国事件内行却将其视为一种“耻辱”认为他代表不了传统武术反而是在给传统武术抹黑,正如前国家自由搏击总教练邹国俊所提到的从来没有假武术,有的是真骗子。无论是内行还是外行,最直击心灵的问题是传统武术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以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存在?是我们作为武术研究者亟待解决的关键。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不能再用“过去的有色眼镜”看待发展变化的事物,要通过对传统武术文化的重新审视另其遵循市场规律,适应多元化发展需求。

1、传统武术内涵

1.1、传统武术概念

传统武术是指竞技武术以外的具有“流传有序,体用兼备,理、法、势齐全”的武术拳种。具有历史性、地域性、传承性、封闭性和排他性。

传统武术文化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身体文化,更是涵盖了习武者精神气魄、技击技术、制度规范、行为规范等,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

传统武术是一种自我修炼,练习传统武术可以修身养性;传统武术是一种防身自卫,练习传统武术可以掌握攻防技击技术;传统武术是一种道德情操,练习传统武术可以学习武德武戒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传统武术是一种文化传承,练习传统武术可以顺应时代潮流,满足时代要求。

1.2、传统武术传承价值

传统武术是中华武术之魂,没有传统武术就没有现如今所存在的各种武术形式和内容。传统武术在冷兵器时代以克敌制胜为宗旨,着重强调实战技能和方法,运动形式单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使传统武术技术不被遗忘和流失,传承人将其编制成武术套路传承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逐渐稳定,武术又以运动形式弘扬推广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武术作为武术发展的“高祖”始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事件体现了传统武术的技击性,但传统武术技击性与竞技体育技击性是否能在当前竞赛规则下抗衡值得我们深思。传统武术技击性更多地体现在过去,社会动荡不安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危及生命,人们不得不学习实战技能防身自卫,这种技击性是没有规则制约的,以战胜敌人为荣。但是如果把此技击放到21世纪,等待你的只有锒铛入狱。彼技击却恰恰相反,它受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绝不允许为所欲为与新时代法治社会相匹配。我们不能再“无知”的将两者相提并论,他们分别适合不同的年代。

(1)个体传承价值。

《武德训》中写到:“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武术发展至今,适应新时代最重要的是武德教育。旧时代师傅招收徒弟首先考察道德思想才会教授技艺,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苌家拳招收徒弟以师徒制为主,有“三不传”的传授原则。而新时代高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将精力集中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日渐疏远甚至住同一屋檐下的家人都很少沟通交流,忙于各自的“事业”,许多孩子不服家长管教,顶撞长辈甚至殴打长辈事件时有发生。人们的思想道德出现了问题,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尤为突出,不仅可以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更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修炼。

(2)社会传承价值。

传统武术在战乱时期以技击为主,在和平年代以修身养性、健身养身休闲娱乐为主。彭国强、于均刚提到:“和谐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一部分,它是传统武术文化的内在要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时期要呈现不一样的生存状态,要用“进化论”思想审视传统武术生存方式,不能再拿影视武打片衡量传统武术。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慢性病、亚健康、肥胖等健康风险指数直线上升。新时代传统武术更倾向于养生迎合大众生活需求,其本身不受规则限制的技击动作不适合竞技擂台对抗只适合影视效果。

2、传统武术现存问题

2.1、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不到位

韩晓明在对传统武术文化传承进行解析时谈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受各种因素制约逐渐被边缘化。传统武术强调协调一致,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与竞技武术给大众带来的运动享受有很大差异。虽然许多科研工作者近几年侧重于传统武术文化传承方面的研究但真正能被老百姓看到的寥寥无几,对大众而言,学习武术仍就是为了打架防身,像影视明星一样厉害,无法从根本扭转他们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因此,在评价“大师”短短几秒被打倒这件事上,才会引起社会大众对传统武术的贬低。

2.2、传统武术受益人较少

国家重视体育事业发展,但各界积极推崇竞技武术入奥,传统武术却是名存实亡。传统武术起源于农村,许多练习者都是农民,过去靠农作物收成补给生活需求但新时代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田被集体收回或城市用地占用,习武人为了生存需要被迫到城市打工,习武时间缩短。新社会青少年从小被保护在温室里,风吹不着雨打不着,一天24小时学习文化课的时间都不够更别说在烈日下练习武术;另一方面,传统习武者大部分年岁已高,他们不了解现代社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传统武术,只是自认为自己很“厉害”,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才会“不自量力”成为社会的笑柄。

2.3、传统武术“重申报轻保护”

非遗项目自开展以来备受关注尤其是给许多“素未谋面”的地方拳种流派创造了发展机遇,但带来机遇的同时伴随着挑战。挖掘传统项目是正确的,但是只挖掘不保护似乎有点头重脚轻。例如,河南武术三大拳种之一苌家拳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早在2008年苌家拳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已过去12年,熟知度、普及率还很低,可见传统武术在挖掘过程中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2.4、重新认识传统武术文化,加大教育力度

传统武术文化不仅仅包括武术技击技术,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强健体魄的身体文化,以和为贵、道德至上的精神文化,天人合一、遵循自然的心理文化等,共同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就要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教育,通过借鉴学校、网络、社区宣传栏、公益讲座等平台,普及传统武术文化基础知识,每一平台配备专业人员教学和疑难解答,先从转变观念教育着手。其次,学校可以将武德教育引入课堂并做考评,聘请传承人给学生上武术技术课,编制适合当代学生锻炼的武术套路。

2.5、立足于传承人,增加扶持力度

传承人是传统武术在新时代更好地生存下去的核心,如果这条线断了那么风筝只会越飞越远直至灰飞烟灭。首先,要加强对传承人的思想教育,打破过去的思维方式,突破原有的武术套路,每个拳种流派协商构建符合当代人群练习的武术套路。例如,现代人喜欢听着音乐学习动作,那么各拳派可结合自身动作特点编创适合的练习小调;新社会人们生活节奏较快,那么各拳派可适当调整动作节奏,融会贯通创造符合不同年龄段练习的武术动作。政府要加大对传统武术传承人资金扶持,根据家庭情况给予相应补助。

2.6、政府提供保障,制定推广标准

传统武术要想在新时代长久地活下去离不开政府机构宏观调控。要借政府的手提高传统武术的社会地位,不是只把其写到文件里更需要真正借助此手段引起社会人士对学习传统武术的重视。政府增大对地方的拨款,扶持传统武术场地建设和修复,为后期借助新媒体传播奠定基础等,并建立监管机制,对资金去向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资金更好地利用到传统武术自身发展上。传统武术在社会推广更重要的是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制定不同的标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则,在同一标准下相互竞争才能激发参赛者的热情,可见或许在同一标准下衡量传统武术,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不断发展进步。

3、结语

其实马保国等所谓的大师被暴打事件所反映出来的是传统武术在当代发展所暴露的问题。一方面技击是传统武术的一部分但不能涵盖全部,冷兵器时代社会动荡需要传统武术保全性命,但此时的技击性不受规则限制甚至可以击打致命部位,竞技体育技击性受规则制约。新社会人们健康风险指数直线上升居民利用大部分时间强身健体,传统武术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展现给世人更多的是养生、健身、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像乔凤杰教授所提到的“对多数人的无知,不能再视而不见。”我们无法与不懂传统武术的“键盘侠”辩解,但更重要的是新时代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不到位,他们不了解什么是传统武术文化才会妄下雌黄。新时代武术工作者更重要的是传递传统武术文化真谛,打造符合年轻人审美需求的武术产品,遵循市场规律满足多元化需求让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焕发万丈光芒。

猜你喜欢

技击传统武术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