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DWI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1-03-07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河南南阳473000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李 鹏* 王国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又称“浆细胞瘤”,是一种以骨髓浆细胞单克隆性增生为特征的血液系统常见恶性肿瘤[1],常弥漫性累及全身骨骼。临床上确诊MM的手段是血清学检查、骨髓穿刺与活检,但MM的早期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分期、疾病监测以及疗效评估方面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的价值[2]。MM起病较隐袭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能够从细胞分子水平提供组织微观水分子运动的定量和定性信息[3-4],可对MM进行诊断以及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是近几年新兴的检查手段。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2例MM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其治疗前后行WB-DW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探讨WB-DWI在初诊MM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2例MM的临床病例资料。82例MM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48.94±4.28)岁。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5]Ⅰ期有5例,Ⅱ期有21例,Ⅲ期有56例。
纳入标准:82例MM均经过实验室以及骨髓穿刺检查确诊;能较好地配合WBDWI以及骨髓穿刺检查;检查前未行手术或放化疗;WB-DWI检查与骨髓穿刺间隔时间≤7d;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者;精神疾患无法配合的患者;合并其他肿瘤或合并结核患者;心、肝、肺功能严重不全患者;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WB-DWI检查: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agnetom skyra)。患者取仰卧位,双臂紧靠于身体两侧,采用体线圈对所有患者进行平面回波成像脉冲序列全身弥散(EPI-DWI)扫描(扫描参数:回波时间5500ms,重复时间75ms,成像平面45mm×45mm,矩阵96×128,层厚5mm,b值700s/mm2),扫描范围包括头颅、全脊柱、骨盆和股骨上段。扫描过程采用多次分段法,共扫描7段,相邻两段之间无间隔,扫描后使用后处理3D功能对弥散图像进行拼接。扫描时间30~35min。
1.3 图像处理与分析所有图像均经2位放射科医师(WB-MRI诊断经验5年以上)共同对图像进行分析并得出诊断以及分期意见,若遇到不能确定的病灶再请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任医师核实。
1.4 随访和疗效评估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2月25日,采用门诊、住院病历查阅及电话联系方式进行随访。治疗后疗效评价采用中国MM诊治最新指南及疗效标准[6]:完全缓解(CR)、严格意义的CR(S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微小缓解(M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CR后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为多个样本率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多组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影像学分析MM在WB-MRI图像通常表现为骨髓腔内弥漫或局限性斑片状高信号,如MM所致骨质破坏表现为局限性斑片状等信号或高信号图1-图3。ISSⅠ期患者影像学表现为轻度弥漫性病灶,ISSⅡ期患者影像学表现为中度弥漫性病灶,ISSⅢ期患者影像学表现为高度弥漫性病灶。
图1 1例MM患者,女,53岁,经EPI-DWI扫描,箭头所示为髂骨翼一处明显的局灶性病灶。
图2 1例MM患者,女,55岁,经WB-DWI冠状位扫描,箭头所示为局限性斑片状高信号。
图3 1例MM患者,男,49岁,经WB-DWI扫描全脊柱表现为椎体信号弥漫性增高。
2.2 WB-DWI阳性检出率分析82例患者中有1例初诊时WBDWI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而81例均发现程度不等的骨质破坏病灶,WB-DWI阳性检出率为98.78%(81/82)。
2.3 WB-DWI溶骨病变检出情况82例MM患者明确超过5mm的溶骨病变的患者有56例,经WB-DWI确定的溶骨病变有54例(96.43%)。
2.4 WB-DWI诊断MM临床分期的准确性WB-DWI诊断ISSⅠ期灵敏度为80.00%(4/5)、特异度为96.10%(74/77)、准确度为95.12%(78/82),kappa值为0.641;WB-DWI诊断ISSⅡ期灵敏度为90.48%(19/21)、特异度为98.36%(60/61)、准确度为96.34%(79/82),kappa值为0.902;WB-DWI诊断ISSⅢ期灵敏度为98.21%(55/56)、特异度为100.00%(26/26)、准确率为98.78%(81/82),kappa值为0.972。WB-DWI诊断ISS分期一致性均较好,诊断准确率为95.12%(78/82)。见表1-2。
表1 WB-DWI诊断与ISS临床分期的相关性(例)
表2 WB-DWI诊断MM患者ISS分期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n,%)
2.5 WB-DWI诊断MM临床分型的准确性WB-DWI诊断IgG型灵敏度为83.33%(25/30),特异度为88.46%(46/52),准确度为86.59%(71/82),kappa值为0.713;WB-DWI诊断IgA型灵敏度为73.91%(17/23),特异度为89.83%(53/59),准确度为85.37%(70/82),kappa值0.637;WB-DWI诊断IgD型灵敏度为60.00%(3/5),特异度为10.00%(77/77),准确度为97.56%(80/82),kappa值为0.738;WB-DWI诊断轻链型灵敏度为83.33%(20/24),特异度为91.38%(53/58),准确度为89.02%(73/82),kappa值为0.738。WB-DWI诊断MM临床分型一致性均较好,准确率为79.27%(65/82)。详情见表3-4。
表3 WB-DWI诊断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例)
表4 WB-DWI诊断MM临床分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n(%)]
2.6 82例MM治疗前后WB-DWI对比82例MM经过3-5个疗程的诱导治疗后复查WB-DWI,疗效评估≥SD的67例检查显示最大病灶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疗效评估≥VGPR治疗后的最大病灶的中位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见表5。
表5 82例MM治疗前后WB-DWI对比(x- ±s)
3 讨 论
MM是累及骨骼的原发肿瘤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病变以及进行性的骨骼破坏,患者常因骨痛前来医院就诊。影像学检查在MM的初期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去常用于MM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CT、PET-CT以及MRI[7],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影像学检查在MM的诊断、监测、肿瘤负荷、疗效以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8]。但是X线对骨质破坏敏感性较低,CT对骨髓病变不敏感[9],PET与MRI敏感性较高,但PET检查过程中要接受大量的辐射剂量且价格昂贵,MRI无法具体监测肿瘤代谢活性且一般不用于全身评估,故而以上检查在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0]。WB-DWI在临床上又被称为“类PET技术”[11],广泛应用于多发性的全身病灶检测,可以发现早期的骨髓信号改变,具有敏感性高、诊断准确率高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同时无辐射,对身体无明显伤害。目前研究发现,相较于X线、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WB-DWI有更高的敏感性,对MM的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效果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12]。
本研究中WB-DWI阳性检出率为98.78%(81/82),经WBDWI确定的溶骨病变有54例(96.43%),王攀峰等[13]的研究显示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诊断和监测作用中,WB-DWI阳性检出率为95%(57/60),低于本研究结果,可能与研究中纳入病例的个体差异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WB-DWI诊断ISS分期一致性均较好,诊断准确率为95.12%,WB-DWI诊断MM临床分型一致性均较好,准确率为79.27%。李雅楠等[14]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多发骨髓瘤中的应用进展研究中表明WB-DWI对于MM初诊诊断以及分期以及分型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本研究与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82例MM经过3个疗程诱导治疗后复查WB-DWI,疗效评估≥SD的67例检查显示最大病灶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疗效评估≥VGPR治疗后的最大病灶的中位ADC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提示WB-DWI检查结果与疾病过程有关,可短期内评估MM患者的治疗反应,并可用于MM的监测。房加高等[15]研究发现有治疗反应的患者WB-DWI检查显示病灶数减少,且最大病灶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中位ADC值明显升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此外,WB-DWI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扫描时间较长,需要30~35min,故而提高成像速度是目前WB-DWI发展的主要方向。
综上所述,WB-DWI阳性检出率和敏感性较高,治疗前后WB-DWI的表现与患者经诱导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一致,故而WB-DWI在MM患者的初诊、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