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在情境化口译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2021-03-07乃瑞华
乃瑞华
摘要: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给口译教学带来了新的技术支持。该文针对当前口译教学的现状,基于多模态理论,提出虚拟仿真技术支持下的情境化多模态的口译教学模式,并在本校翻译专业大三学生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该研究发现虚拟仿真应用在口译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口译学习的兴趣,提高口译能力。
关键词:虚拟仿真;多模态;口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6-0185-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背景
1973年,“MyronKrurger”提出“VirtualReality”(VR)的概念。虚拟仿真技术利用计算机创设一种虚拟的环境,通过多模态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与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突破了真实环境的局限,使用户产生和现实中一样的感觉[1]。此技术已经在医疗等领域广泛使用,给用户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随着VR技术的发展,因其情境化的优势逐渐被应用在教学领域。在国内,有一些研究探索如何把VR技术应用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商务英语教学、导游英语实训中,如李颖研究了虚拟现实(VR)与外语教学模态再建[2]。虚拟仿真技术可优化语言学习效果。但是,虚拟仿真技术在口译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却很少,翟佳羽探讨了VR在交传与演讲教学中的新模式,刘梦莲重点分析了欧盟IVY虚拟现实口译训练模式。
2 口译的特点和口译教学的现状
口译活动涉及听、说、读、写、译等技巧,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口译教学在情境中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情境对口译学习非常重要[3]。口译不是简单的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而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目前很多高校的口译教学还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建设了同声传译实验室,学生的口译课也在同传室上课,但是教学方式仍然没有太大变化,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很多教师为了备课方便,一本口译教材一用就是五六年,材料缺乏更新。单一的模态不能激发学生口译的热情,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有一些口译教师虽然使用网络下载新的口译资料,有音频和视频,但是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师播放音频视频,然后叫学生进行口译,最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很多学生一堂课没有机会进行口译训练,也感知不到真实的口译现场,一部分学生对口译失去兴趣,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训练可能在口译课堂产生极大的焦虑感,不利于口译技能提升。
3 相关文献综述
3.1 多模态理论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交流单模态转向多模态,包括声音、图像、动作等。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Kress & Van Leeuwen”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视觉语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4]。近几年多模态话语分析呈现蓬勃发展,有关多模态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多模态教学方法对口译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多模态教学指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和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如听觉、视觉、触觉等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5]。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PPT、口译视频、音频等资源以及教师的眼神、动作等多种模态和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到口译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口译兴趣。在口译研究方面,一些学者如陈卫红、康志峰、刘剑、黄璐等进行了多模态口譯教学研究[5-8]。
3.2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是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构建新身份的过程[9]。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在口译课上创设真实的口译学习环境,把口译课堂设计得和口译现场一样逼真。刘育红、李向东等学者研究了情境学习理论对口译教学的积极作用[10]。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具有的多媒体性和情境性等特点,给口译教学带来了新的强大的支持手段。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让学生的口译课堂学习有情境化和沉浸式的特点,为学生创建逼真的口译现场环境,消除学生对口译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口译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近乎逼真的口译现场环境中模拟并体验真实的口译过程,提升学生的口译能力。
4 多模态理论下的虚拟仿真口译教学模式
该研究以多模态理论为指导,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辅助下,基于西安翻译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翻译专业大三学生的交替传译课程中进行的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实践经验和效果为参考,依托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www.ilab-x.com)和超星在线学习平台为实现条件,提出了基于情境化的多模态理论下的虚拟现实口译教学新模式。本研究采用基于真实临场体验和任务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口译训练和反思,试图将交替传译与公共演讲结合、口译教学与口译实践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进行有效地结合。
本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真实国际会议及新闻发布会口译任务的完整工作流程,进行充分的译前准备,并在口译现场与发言人形成良性互动。
2)掌握在真实会议口译环境语言知识产出所需的话语能力和情绪认知控制能力。
3)训练国际会议口译所需的语言感知技巧、转码处理技巧、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协调技巧。
4)训练真实场景下各项翻译技巧的灵活切换,提升临场口译突发状况应对能力。
第一,线上线下译前准备:教师梳理本次交替传译实验项目的理论知识点,指定会议专题内容范围,指导学生完成背景知识搜集,会议口译双语词汇表编撰等准备工作,该部分以小组形式进行,双语词汇的完成情况以20%计入过程性考核。
第二,线上沉浸式实训:本部分口译活动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www.ilab-x.com)进行。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翻译前材料,进行国际会议口译或新闻发布会口译的实训项目,根据不同的课程进度需要选择。学生以专业译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平台对口译录音进行搜集并转换成文本形式进行系统人工智能评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同时观看现场口译和演讲,以及他们的口译表现,包括口译的声音、内容、动作、表情等,让学生体验接近真实的口译现场,实现多模态的口译教学。
第三,线下评价及反思: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实施情况撰写反思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教师结合系统智能评测的结果,对实训过程中的难点进行讲解点评。并以个别学生的口译录音为例,对口译效果进行评价。
第四,课后自主学习。在教师要求下,学生需要重新完成VR实训中相同的口译任务,改进第一次出现的问题,提交口译录音。另外,教师根据口译训练主题,为学生在学习通平台提供相应的口译练习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强化练习,学生需要在平台提交自己练习的口译音频或视频,学生互评,教师打分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教师上传学生译前准备查询的资料(包括术语和表达、背景知识、相关视频等)。
5 教学实验与结果分析
5.1 试验设计
为了证实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笔者选西安翻译学院翻译专业大三年级的两个班级(实验班19人,控制班17人)进行了为期一学期(16周)(大三下学期)的对比实验。
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了英译汉(两段)和汉译英(两段)的口译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两个班口译水平整体相当。
大三下学期,两个班分别采取不同的口译模式:在控制班(17人)进行传统的口译教学,采取“教师讲解口译技巧→播放口译音频→学生记口译笔记并做听译练习→教师对学生译员译文进行点评讲解”;在实验班(19人)进行实验教学。这19名学生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www.ilab-x.com)上注册账号,课上和课后都在此平台的《沉浸式虚拟仿真情境口译实训与智能测评项目》上进行了会议口译的交传仿真模拟训练。
5.2 试验结果分析
在第16周,笔者对实验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学习效果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19份,回收率为100%。之后又进行一次访谈。
在第16周学期期末,笔者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共36人进行了口译测试,两组学生分别要求交传两段人事部三级口译真题英译汉和两段汉译英材料,学生在同声传译实验室进行测试,学生译员的口译被录音。测试后,两个班的口译录音由笔者和另一位教学和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的口译老师进行批改打分,按照“内容忠实45%+内容完整度25%+表达流畅度15%+语言语法准确度15%”的标准打分,然后取其平均数为最后得分。
综上表2口译测试结果可知,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口译成绩有差异:实验班的平均分为77.52,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71.30,这说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情境化、多模态口译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译员的口译能力和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6 讨论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情境化、多模态口译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总体上能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和学习口译的热情。
首先,从表1可以看出,第6项(该模式更好地拓展了我的口译主题知识和背景知识)和第9项(本学期该模式口译教学提高了我课后练习的效率)学生的认可度不是非常高,根据访谈得知,这两项因为涉及学生分组课前译前准备(口译主题词汇和背景知识)和课后分组进行口译练习及评价,口译模拟活动,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配合程度不一样,一些学生认为这影响了课后口译练习的效率。其余几项学生都给了非常高的评价,其中94%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口译教学模式对口译学习有帮助;89%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口译模式让自己对真实口译场景不再感到紧张和焦虑;83%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沉浸式口译模式让自己对口译学习更感兴趣了;84%的学生认可该模式改善了心理素质,提升了临场反应能力。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发现,该模式有利于学生译员的口译学习。
该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口译学习兴趣有很积极的作用。在虚拟仿真技术的帮助下,学生更容易在口译训练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增加口译学习的兴趣。这种高仿真的口译环境,使口译学习有一种逼真的临场感,让他们对真实现场口译更加熟悉,更容易带入译员角色,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现实中的口译员,多了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提高了口译学习效率。另外,译前准备环节积累了相关的口译词汇和表达,并在学习通上观看了教师提供的口译技巧的相关微课和慕课,有80%的学生认为该模式让他们对口译技巧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该教学模式具有沉浸式、情境化的特点,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融合多种模态,让学生译员在课堂和课外有大量的机会进行模拟口译,不断的练习锤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了抗压能力,降低了口译的焦虑,改善了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口译是一项需要课上课下大量练习才能习得的技能,虚拟仿真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口译技巧,通过训练内化口译技能,通过模拟熟悉真实的口译现场,这对学生译员口译能力提升具有积极的效果。传统的口译教学虽然也在同声传译实验室进行,教师也运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和视频材料,学生进行口译,教师根据参考译文进行评价。教师总是高高在上进行评价,每节课也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机会进行口译训练,由于训练机会不多,学生对口译很惧怕,对上口译课很焦虑。而虚拟仿真情境化口译模式让学生感到口译是一项很刺激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由于训练机会的增多,学生越来越有成就感,提高了口译学习的兴趣。
第三,该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为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口译训练对口译学习有了很大的兴趣,他们在课后有极大的热情进行技能巩固训练,期待下一节课更大的挑战以及口译训练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课前准备环节大多数同学愿意参加。
7 结束语
虚拟仿真环境下情境化多模态的口译教学项目,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的试验项目,模拟口译场景,提高了学生的口译水平。该模式要求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课堂教学活动,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视频音频和微课学习资源库,构建优化的口译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口译学习的热情。这种沉浸式的多模态口译学习,可让学生在口译训练中产生与真实口译大会中相同的感受,提高口译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梦莲.IVY虚拟现实口译训练模式研究[J].上海翻译,2018(5):78-83.
[2] 李颖.虚拟现实(VR)与外语教学模态再建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0(1):24-30,4.
[3] Kurz I.Interpreting training programmes:The benefits of coordination,cooperation,andmoderntechnology[C]//Hung E.TeachingTranslationandInterpreting4:BuildingBridges.Amsterdam &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2002:65-72.
[4]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30(4):15-20.
[5] 陈卫红.网络环境下口译课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J].上海翻译,2014(3):51-54.
[6] 黄璐.英语口译课堂教学的多模态构建[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11):153-155.
[7] 康志峰.模因论·整体论·级度论——多模態口译焦虑的模因建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76-81,97.
[8] 刘剑,胡开宝.多模态口译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外语,2015,12(5):77-85.
[9] 翟佳羽.虚拟现实技术辅助下情境化交传与演讲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外国语文,2019,35(6):150-157.
[10] 刘育红,李向东.基于情境建构的口译教学观研究[J].中国翻译,2012,33(4):45-48.
【通联编辑: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