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践方法研究分析
2021-03-07李翔
李翔
摘要:在城市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的基础上,市政工作的建设频率以及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中最明显的是市政道路工程。由于人们的生活品质明显提升,私家车已经成为普遍的代步工具,这就导致城市交通压力增大的问题,为了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则需积极建设市政道路工程。而为能满足人们安全出行的需求,还需做好市政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安全管理;实践方法
一、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难点
市政道路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实际施工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且其施工中的难点众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存在场地狭窄的问题。因市政道路工程通常需要在已有工程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与升级,除在必要情况下对周边的旧房进行拆迁以外,其他状况下均需受到已有建筑的限制影响,导致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场地十分狭窄,对各个施工工序的开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在道路升级和改造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居民出行,为了平衡施工和居民的出行需求往往会拖后工期,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进度;
第二,受地下管线影响。市政道路施工的难点在于需要面临地下分布较为复杂的管线,现阶段的地下管线主要包括供热管线、电力管线和给排水管线等。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前需要做好地下管线分布的调查工作,而部分单位存在管线位置标注不明的现象,这就为市政道路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很可能引发一系列施工安全隐患;
第三,工程施工工期较短。因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对周边道路的交通运输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会影响附近居民的日常出行,为了降低此种影响,通常会提速施工,以期缩短施工工期。此时,会出现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之间的矛盾问题,部分施工单位过度关注工期会忽视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二、影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的相关因素
(一)材料因素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和性能是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从前期的施工实践中来看,因施工材料质量所引发的施工安全问题较多,尤其是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会对道路结构质量和路面安全产生直接影响。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问题所带来的施工安全问题表现为,原材料选用和配比不当的情况下会造成道路结构不稳的问题,同时可能发生路面开裂问题,在投入使用后,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路面开裂严重,很容易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需要从源头上入手,加强材料质量控制工作,并从材料管理的层面入手,提高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二)施工因素
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中,经常出现不按施工工序施工的现象,常见表现为收抹压光的时机选用不当,且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直接洒水或者水泥,在未达成养护要求和硬度要求的情况下便放行车辆,这极易造成路面开裂的问题。在混凝土施工的阶段,如出现混合料拌合不当的情况,也会引发诸多施工安全隐患。尤其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如出现下料高度控制不合理、振捣不足或者过度振捣等现象均可能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造成市政道路路面出现蜂窝或者麻面等现象。
(三)质量验收因素
在工程施工的整个阶段,为了强化施工质量,常用的手段为加强施工监理,即由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各个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每个施工工序的质量均能得到保障。主要做法为,在每个工序完工后进行质量验收,确定有无施工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才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而实际进行质量验收时,存在盲目开展的特性,未将质量验收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造成市政道路工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三、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实践
(一)加强材料管理,从源头控制施工安全问题
材料管理的要点为根据材料性能和使用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材料质量管控,并做到对材料性能的合理控制。以混凝土的原材料为例,针对其中的粗细骨料进行选择时,需要优先选用干燥、清洁且无风化表现,并满足混凝土级配需求的粗细骨料。选用粗骨料时,要求其强度、耐磨性均能达到混凝土施工要求。根据我国现有的骨料选用标准。要求粗骨料的压碎值不大于28%,磨耗损失率应不大于30%,吸水率不大于2.0%,细长扁平颗粒量不大于15%。根据上述技术指标,选用的粗骨料更容易符合混凝土施工要求。而在选择填料时,要优先选用石灰岩,并保证其中杂质含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持石灰岩的干燥性与洁净性。要求其含水量应不大于1%,亲水系数小于1,并且不存在团粒结块现象。在各类材料性能和质量符合施工要求的基础上,还需做好材料现场管理工作。尤其是石灰岩以及水泥等材料需做好防雨防尘处理,從根本上消除材料质量问题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二)做好施工过程管控,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为了消除施工因素对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的影响,在施工阶段需要加强对各个施工工序的质量管控工作。尤其是混凝土施工阶段既要做到对混凝土材料的科学配比,又要保障混合料拌合的有效性,避免出现混凝土离析问题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构成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水灰比进行科学设计,做到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全过程管控,并且在各施工阶段加强质量抽检力度,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和稳固性均能满足工程要求。在针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切割处理时,需对切割时间进行科学把控。一般而言,要求其强度达到30%以上时才能进行切割作业。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还需加强养护管理,尽量降低外部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影响。具体要求,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低于两周。另外,在沥青路面铺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的铺设质量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则极易影响沥青路面的铺设质量。因此,需要根据气温变化合理选择沥青路面铺设时间。铺设完成后进行压实平整处理,保障各施工工序的紧密性。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应做到对各施工工序的跟踪监理,对于影响沥青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严格监管,从根本上提升市政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提升道路施工安全。
(三)积极进行质量验收,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目标
质量验收工作的开展可以为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进行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时,除了要做好材料质量验收和施工过程管控以外,还需对各施工工序的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管控。如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需要先进行试验施工,先制作一个混凝土试件,并对其材料配比和性能等参数进行综合检验,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状况需要重新进行混合料配比,并进行再次检验,直至其参数至符合施工要求为止。除此之外,还需采取辅助手段检查混合料的压实度是否符合市政道路工程的路面施工要求,常用的试验手段包括钻心法与核子密度测定法等。通常来讲,为了避免对混凝土结构完整性造成影响通常会采取无损检测措施,即核子法对其压实度进行检验。而在沥青路面摊铺过程中,也会采取现场监理措施,通过加强质量抽检的方式保障沥青摊铺的平整度、宽度等参数均能满足路面施工要求。对于抽检后质量难以满足标准要求的状况,则要求相关施工单位及时返工处理。通过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以及质量验收工作的开展,能够保障各施工工序的质量和安全,对于强化施工安全管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结束语:
从上文的研究中可知,市政道路施工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致使其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难以保障。上文中从材料因素、施工因素和质量验收因素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的相关因素,最后提出可以通过加强材料管理、做好施工过程管控和积极进行质量验收等安全管理措施强化市政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红军.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思路及具体实践方法[J]. 四川水泥, 2020(7):2.
[2]郑一柳. 市政道路路面施工安全管理实践思考[J]. 建筑知识, 2017(08):108-109.
[3]苏金星, 于登辉. 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5(027):2533.
171750170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