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小班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分享行为
2021-03-07史文娟
史文娟
摘要:分享行为的培养是基于对幼儿人格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确立的游戏活动目标,分享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在发展幼儿社会性的过程中会产生积极影响。基于对幼儿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研究,现代幼儿教育理念认为应该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分享行为行成,本研究以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过程为例,对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思路阐述如下,旨在促進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游戏活动;分享行为培养
引言:
幼儿分享行为是幼儿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幼儿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心理特征的关键时期,而幼儿园游戏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交往、沟通的平台与媒介,幼儿游戏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幼儿教师要基于游戏形式和内容设计介入指导方案,深入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引导幼儿积极分享,同时联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教育活动,解决传统幼儿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更加和谐的幼儿游戏活动环境。
1.深挖行为内涵,解读背后原因
个体行为并不是无目的的,通过分析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可以获悉背后的原因,这是我们了解幼儿的一个重要方式[1]。在小班幼儿游戏活动中,我们要侧重关注幼儿行为产生的正面原因,多肯定幼儿的正面行为,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肯定,这是引导幼儿大胆分享的第一步。在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模式,从归因角度解读幼儿是否有主动分享的行为找准引导幼儿分享的契机[2]。例如,在带领幼儿以“我的小汽车”为主题进行建构游戏时,教师就可以提前为幼儿准备好各种建构插塑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建构出自己喜爱的汽车。之后教师为幼儿出示各种不同车辆,并与幼儿共同讨论汽车的基本构造,让幼儿观察其汽车的造型,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方法建构简单的玩具。紧接着,幼儿自行开始自己的建构游戏,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有小朋友在自己的建构汽车的过程中,跑向了其他小朋友,并与伙伴一起进行了建构,随后教师就可以向其了解情况,发现他跑向伙伴的原因是这个小朋友不能很好地建构出自己的汽车,他是跑过来帮助他的,并且将自己掌握的方法分享给他,此时教师就可以对这个小朋友的表现给予肯定,从而使小朋友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正确性。显然,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活动时,可以通过挖掘其行为内涵,进而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对幼儿的行为加以肯定,逐渐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2.教师有效介入,促进幼儿分享
《纲要》中提出:“注意观察幼儿的分享行为,并给予具体的指导。[3]”观察幼儿的分享行为,如果幼儿缺乏分享意识或者分享行为出现偏差,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为幼儿树立正确分享的榜样。小班幼儿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一般会通过语言指导的方式介入,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交际的时间短,经验缺乏,因此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会出现传递信息不准确、表达方式不恰当的情况,这时候需要幼儿教师能够换位思考,树立儿童视角,从幼儿的角度其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尝试选择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完成介入指导任务。
教师作为集体活动中的领导者,其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幼儿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尤其是开展小班幼儿的活动来说,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分享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分享合作策略的认知较浅,所以往往不知道如何很好地进行游戏活动。因此,在建构游戏中教师适当参与并在幼儿的分享方面给予指导和评价,能够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进行分享。比如,在进行建构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会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教师就可以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和鼓励,并提出分享建议。如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分配给每个小朋友一套完整的积木,让幼儿进行房屋的建构,在此过程中有的幼儿就会出现积木丢失和不够用的情况,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其他有多余积木的小朋友,将自己的积木分享出去,帮助他完成房屋的搭建。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帮助他人的小朋友肯定的评价和赞许的目光,从而使幼儿获得极大的鼓舞,促进幼儿自觉地表现出分享行为。由此可见,在实际的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介入幼儿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给予幼儿指导和评价,充分调动幼儿的分享意识,从而促进幼儿主动进行分享。
3.注重家长态度,强化分享意识
对于幼儿来说,除了教师以外,陪伴在他们身边最多的就是他们的家长,那么可想而知家长对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家长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所展现出的态度,也可以直接影响到幼儿今后在活动中的情绪。为此,教师要指导家长在实际的游戏活动中,注重自己对幼儿的教养态度,并且对幼儿表现不好的地方进行耐心教导,进而强化幼儿的分享意识[4]。例如,在对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幼儿分享意识的生成,教师就可以指导家长去观赏幼儿的作品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而拿出积极耐心的态度对幼儿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幼儿能够从家长的态度中,获取分享的乐趣和分享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家长用拍照、录像的方式将幼儿分享的瞬间记录下来,并及时与幼儿进行回顾和总结当天建构的情况,从而使幼儿在与家长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分享的快乐,强化幼儿的分享意识。
结束语: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最强烈的时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无法融入集体环境,更关注自我需求,不擅长合作、共享,基于此,我们提出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观点。但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注意观察行为、分析原因和介入指导,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习惯,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提高幼儿对集体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6-17.
[2]张园.幼儿园自主游戏分享环节的教育功能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229.
[3]罗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基础教育研究,2017(24):92-93.
[4]蒙霞霞.幼儿园教师深入观察行为的方向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