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制约因素及改进对策

2021-03-07王建齐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46期
关键词:机械维修制约因素改进策略

王建齐

摘  要:使用良好的机械设备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现代化的生产效率,但是机械设备在运转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因此对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工作至关重要。接下来,本文将重点阐述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制约因素,并且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机械维修;质量管理;制约因素;改进策略

一、引言

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的质量高低会直接决定机械设备工作质量的高低,同时也会影响使用该设备的企业信誉和经济收益,甚至还有可能为企业带来不可想象的安全事故。因此,企业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的重要性,并利用合理的方式提升维修工作的效率,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最终使企业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机械维修质量管理中的制约因素

(一)对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工作缺乏重视

在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当中,预防性检修占据非常大的比例,良好的预防性检修能够从根本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保障机械设备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近年来,我国对于机械质量管理愈加重视,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与制度,其中就包括有对设备的预期检修制度,这一制度也为机械维修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依据以及良好的指导与帮助。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的企业都忽略了对机械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工作,没有制定良好的预防性检修工作策略,另外部分公司由于对预防性检测工作的理解较为浅显,在工作的整个流程当中并未严格按照企业实际状况进行预防性检测工作,而只是刻板的依照法律所规定的工作周期进行检测,从而造成了预防性检测工作的不全面、不彻底。此外还有部分公司已经根据国家有关的法规而制订了相应的预防性检测策略,并针对自身的实际状况而进行了预防性检测工作,不过由于其所制订的检测计划中并未明确关于机械设备故障的成因以及预防的说明,使得部分检测人员在检修的过程当中并没有专门的检测依据,在实施检测的时候也无法检查出某些能够造成机械设备故障的隐患原因,因此预防性检测工作的实际效益也就无法完全地发挥出来。

(二)对零部件的鉴定与修复工作缺乏把控

一台完整的机械设备是由无数个零部件组成的,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当中会出现零部件位置的变化、磨损等等情况,如果在检修的过程当中没有对零部件展开具体的鉴定以及维修工作,那么就会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幅度缩短。此外,当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出现问题之后,相关的维修工作人员没有按照准确的组装顺序进行零部件的组装操作,也会为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埋下深深的隐患。在进行零部件的制作和维修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制作的工序如若不能严格地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其展开科学、合理的处理,会使得所制作出来的零部件的质量不达标、硬度不符合规定,在组装零部件时会产生无法完美衔接等等情况。最终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幅度减短,使用该机械设备生产和制造出的产品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要对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展开良好的鉴定和修复工作,以此提升机械设备维修的效率,减少因为机械设备为企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对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缺乏監管

相比较对机械设备后期的维修来说,对机械设备展开日常的良好养护工作更为重要,展开日常养护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检测,保证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当中,大幅度减少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日常对机械设备的养护工作包括有做好设备的润滑养护,以此减少设备因为零部件的摩擦而出现损伤,以及做好设备的金属防锈养护,防止因为零部件的腐锈导致机械出现工作效率的下降。除此之外,日常的养护还包括有对设备的清洁、零部件的调整、检测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性能等等工作。但是目前一些现代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对日常养护工作的监管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重维修轻日常养护。一些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人员展开日常养护工作时过分随意,只是走走过场,随便应付了事,在养护时使用劣质的养护材料。甚至还有的维修工作人员虚假记录自己的维修工作,只是在记录表上留下自己不实的维修痕迹,并没有展开实际的维修工作。这些种种都会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大幅度增加,同时也会为机械的维修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机械维修质量管理中的有效改进策略

(一)切实的做好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工作

对机械设备展开科学、有效的预防性检修工作,能够大幅度降低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保证机械设备在使用当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企业必须要充分地去重视预防性检修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建立健全完善的预防性检修工作的制度,并且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去规定预防性检修制度的条例,合理地安排预防性检修的时间,并在制度当中写明机械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故障种类,以及故障发生的原因和维修措施。不仅如此,企业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机械设备的使用特征,规定严明的机械设备的维修注意事项,并将其体现到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制度当中,以此保证预防性检修工作的切实可行性。相关的维修人员必须严格地按照制度展开预防性检修的工作,保障检修工作的实效性。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积极地对维修人员展开良好的培训工作和再教育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维修技能,充分地发挥出预防性检修工作的积极作用。

(二)提升零部件的鉴定与修复工作的质量

机械设备零部件的鉴定工作与修复工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因此企业一定要对零部件的鉴定与修复工作展开严格地把控。第一,在进行机械设备的组装之前,一定要借助先进的鉴定技术对所有的零部件展开科学、合理地鉴定工作,保证鉴定结果的精准性。第二,在鉴定的过程当中,一旦发现有存在质量问题的零部件,要及时地根据专业的工序对其展开维修,严禁使用有质量缺陷的零部件进行机械设备的组装。第三,完成修复的零部件不能马上投入到机械设备的安装当中,而是应当再次对这些零部件展开质量的鉴定,保证零部件的质量符合机械设备的使用标准之后才能够继续使用。利用这样的方式,最大化地降低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概率。

(三)制定完善的日常养护管理制度

企业一定要将对于机械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落实到位,并制定完善的日常养护管理制度,根据机械设备的特征针对性地去规定养护管理的条例。在对机械设备展开润滑养护时,相关的维修人员一定要定期去检查机械设备的润滑情况,并且按照条例科学的展开润滑工作,对机械设备的各个关键的部位做好润滑护理。此外,所使用的润滑材料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严禁使用各种违规的润滑材料,如若维修人员擅自去使用不符合质量规定的润滑材料,则做处罚处理。在润滑养护完成之后,维修人员还需要展开细致的清洁工作,清理机械设备当中的一些重要部位的油污,以免油污堆积阻碍设备的正确运转或是腐蚀设备当中的电子线路,保证设备的良好润滑状态。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对维修人员的日常养护工作进行良好的监管,避免出现维修人员虚假记录自己维修行为的现象,制定责任到人的奖惩制度,提升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终,通过科学的日常养护减少后期因为设备故障维修的成本投入,保证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现代企业的生产效率主要依托于机械设备工作效率,良好的机械设备维修工作能够保证机械设备长时间地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当中,保障企业生产的有序、高效进行。因此企业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机械维修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提高机械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彬赫, 张兵. 探析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J].  2021(2016-34):190-190.

[2]王晓萍, 冉宪鹏. 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制约因素及改进对策[J]. 农业装备技术, 2021, 47(4):3.

猜你喜欢

机械维修制约因素改进策略
铁路工务小型养路机械维修使用管理模式探讨
如何在机械维修过程中进行轴承维修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城轨交通车辆机械维修》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