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高一陈”国画创新思想浅析

2021-03-07刘凯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2期

摘要:本文主要以岭南画派“二高一陈”的国画创新思想进行研究,分别从三人对绘画所提出的艺术思想和主张进行分析,探讨他们倡导的新国画运动和折衷融合的艺术理念与思想内涵,寻找并总结出他们的新国画思想对当下国画仍然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新国画;二高一陈;绘画思想;思想创新

一、岭南三杰的“艺术革命”

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的动荡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形态向现代转变的重要阶段,诸多外来文化冲击着当时中国的不少画家和流派,为面对这些一涌而来的“新”文化,许多画家与学者不得不投入到这场思想变革的潮流当中。岭南画派是当时非常活跃的画派之一,其代表画家有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在他们三人的倡导下,提倡国画的改良创新,追求一种“新国画”的表现方式,认为每个时代都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思想。岭南画派的新国画运动和折衷融合的艺术思想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是当时乃至现在都不可避免的艺术思潮和发展趋势。他们三个人的艺术思想以及创新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与研究。

(一)高剑父的“新国画”

高剑父,岭南画派的创始人,早期拜居廉为师,作品沿袭“居派”的技法,有着文人画与写意的精神,但身处革命年代,他逐渐意识到,革命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中国绘画也需要革命,倡导“艺术革命”。在其作《我的现代绘画观》中就提到,“对于绘画,要把中外古今的长处来折衷地和革新地整理一过,使之合乎中庸之道,所谓集世界之大成”[1]。我们能直观感受到高剑父对国画改良所追寻的方向和绘画所遵循的理念,他师古而不泥古,他寻求在画面中体现现代科学的合理性,在保留传统的精气神上,更加注重气候,空气与物质的表现。在构图上,他“胸贮五岳,目无全牛”,认为世间万物皆是章法,章法上不一定要取老法,自我的章法才为最好。

高剑父在艺术革命这一路下了非常多功夫,借鉴了许多其他类别的艺术的表现形式。他之绘画,同时吸收了西方和日本写实绘画的语言,丰富了自身的表现手法。从他的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花鸟画与山水画区别于传统样式的国画,空间关系处理更为明朗,设色更偏向营造氛围感,忠实于写生,画面大多以“线”与“面”的两者结合表现,通常在熟宣上作画并喜用色渲染背景。他的山水画气势宏伟,花鸟画灵巧逸趣,笔法近似大小斧劈,酣畅淋漓,既能工笔又能写意。高剑父在“国画革命”的同时,并没有丢弃传统,而是创作出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写意山水画。由于借鉴了许多外国绘画艺术的技法,作品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比那些完全食古的绘画更能受到观众的喜爱。高剑父的艺术主张是一个方向,一条道路,这个艺术思想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也展现出了中国画艺术充满着更多的可能性。

(二)高奇峰——“中日的融合”

高奇峰,广东番禺人。早期就跟随高剑父学习绘画,高剑父也倾囊所授,将自己在居廉门下学到的尽数传授给高奇峰,后来两人一起东渡日本研习美术,也是这一经历,极大地影响了高奇峰之后在绘画上的思想,这也使得高奇峰的画比高剑父具有更浓郁的日本风格,写实主义色彩非常强烈。他的作品常以翎毛、走兽、花卉为主,且坚持走“外师造化”一路,墨骨写生尤为突出,其常常以虎、狮、鹰等飞禽猛兽来进行创作,通过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来表达自身忧国忧民的意识与革命者的壮志情怀。作品《怒狮》《啸虎图》以极其简练的手法表现空间氛围,动与静的对比,使得狮与虎的身姿犹如冲出画面。狮与虎矗立在石坡上,正视前方作欲扑状,宁静中似乎孕育着即将爆发的动荡,画面带给人一种运动的美感。逸笔草草描绘山体且渲染背景,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人画水墨写意的功底,而狮与虎的精细曼妙,则表现出日本写实主义的绘画风格。文人写意与日本写实两中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不能过于守古,也不能走全盘西化之路,正是高奇峰与其兄高剑父都认识到了这种弊端,才确立了以中国绘画的笔墨为主体,再撷取西洋画的基本特征进行有机的“折衷”“融会”成具有鲜明特征的新国画。东渡日本的经历对高奇峰的绘画风格有着深刻的影响,正是这一经历与强烈的民族使命感造就了高奇峰艺术思想,他非常重视美术教育知识的普及,认为绘画一定要为社会和大众服务,只有这样,绘画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三)“出淤泥而不染”的陈树人

陈树人,广东番禺人。居廉的最后一个“关门弟子”。入门后与高剑父结为深交,并受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的影响,他投身革命,政治上的新思想带动了他艺术的革命精神,随之他与“二高”一样倡导“艺术革命”。他也主张学习借鉴国外的绘画艺术来进行国画改良,大力倡导新国画运动。绘画上,其追求绘画艺术应当展现诗情画意,重视形式美,注重写生且应不断自我革新。他与高剑父虽然都是拜在居廉门下,但是他们两人所展现的气质与绘画风格却有着明显的不同,陈树人的绘画作品往往带有一种萧瑟的、清远的文人画味,而高剑父的风格则是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缥缈浩瀚的大气象,两者的风格形成明显的反差。陈树人认为,“文学与图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绘画需要借助文学的帮助和扶持才能达到大成”[2]。七分读书,三分画画,绘画想要上的去,首先思想得先行。他在日本留学期间,不仅学美术,而且在文学上下功夫,使得其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绘画艺术基础之上,还能让画面带着一股文人诗意。就画面风格而言,与高奇峰的画面相比可谓是一静一动,高奇峰的作品大都具有运动感,而陈树人则恰恰相反。“陈树人的画,不论山水或花鸟画不依傍古人、不承袭师风、也不囿于传统,更不管是外来,只要能别开生面、塑造真、善、美可视形象他就运用。”[2]陈树人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其绘画的精神可谓是“冰清玉洁”。他既是一位人品高尚的革命者,也是艺苑中的一股清流。

结语

“岭南三杰”的国画创新思想不仅为岭南画派打开了一扇门,更为整个中国绘画在迷雾中指明了一个方向,他们三人一直走在国画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之路上。或许是从政治革命上受到的影响,才将革命带入绘画之中,但不可否认,他们通过长期的努力与实践将自身投入到中国绘画的发展中去,一直为中国绘画寻找着出路。在中国画中,“创新”一词早已风靡当下,从技法上、题材上,许多画家或许早已轻车熟路,但放在近百年前,这种创新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其对整个中国绘画而言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这些宝贵的创新精神和思想文化值得我们再去学习和深思。

参考文献:

[1]高剑父.我的现代绘画观(下)[J].美术,1986(03):57-59.

[2]黄鸿仪.岭南画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11:79+123.

作者简介:刘凯(1998.8—),男,汉族,籍贯:湖南新宁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畫派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