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运输提升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2021-03-06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巷道煤矿运输

(山西神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033000)

引言

在煤矿生产环节中,机电运输属于其中比较重要的构成环节,其贯穿于整个采矿流程中,关联面较广的同时,在技术要求方面也比较严格。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煤矿运输提升安全事故统计中,机电事故发生率高居前列,占比30%左右,鉴于此,针对煤矿运输提升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这一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煤矿运输提升事故多发的原因探讨

(1)从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高

在进行煤矿运输提升事故多发原因分析时发现,造成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矿下从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在实际的矿下作业期间存在侥幸心理,尤其是在指挥作业时并未严格按照相关生产标准执行,从而诱发煤矿运输提升事故出现[1]。例如,2018年某煤矿在进行采矿材料运输时,在斜巷中直接开展的运输区钉道施工,在运输中,在未进行巷道内人员是否全部安全撤离确认的情况下,直接使用绞车将小绞车滚轮拖运出巷道,此过程中突然出现小绞车钢丝绳在受力的状况下将巷道中用于安全支撑的木支架崩倒事故,直接将4名作业人员埋在巷道中,虽立即紧急抢救工作,但仍造成了4名人员1死、1重伤、2轻伤的事故后果。通过对该事故进行事故原因分析能够发现,属于重视生产而忽视安全的违章作业导致的运输提升安全责任事故。

(2)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

通常情况下,煤矿运输提升中,会在斜巷运输工作执行中安装运输安全防护装置,且随之制定了绞车道管理制度,但是,部分煤矿企业在矿下运输提升管理时并未做好跑车防护装置的常闭安全管理,为了节省时间提升运输效率,而直接主观上省略掉装置闭合环节,维修运输埋下安全隐患[2]。同时,在矿车串挂管理中,严格禁止出现超长或是超重一类运输提升现象,但是部分施工团队并未将其重视起来,从而造成运输提升事故频发[3]。例如,在2017年某煤矿施工派遣工作人员在绞车道运输提升作业识别,并未针对出现腐蚀问题的提升钢丝绳做好相应检查工作,且在下部车场中的挂钩工人也未遵守作业规范将跑车安全门及保险叉关上及挂起,从而酿成跑车在运输提升至48m时出现钢丝绳断裂事故,将当时进入绞车车道中的工人头部砸中,造成工人当场死亡。

(3)安全培训开展不足

随着国家对于生态环保理念的全面推行,煤炭开采企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开始缩小,导致部分小型煤炭企业的经营生产陷入困境,该部分小型企业为了能够进一步节省生产成本,在安全培训及安全生产设施投入方面均存在不足状况,导致矿下的运输提升安全可靠性降低,且在运输巷道的运维管理方面也存在工作开展不及时的情况,无法满足安全生产标准,甚至部分运输提升设备已经排查出问题却仍旧投入生产,最终造成运输提升事故产生[4]。例如,2016年某矿在进行东大巷弯道处的运输提升巷道施工时,并未设置弯道报警器,且此巷道经常同时通行4辆电机运输设备,且进入巷道和出巷道均需依赖运输提升,均需依赖操作人员自身的设备操作经验及记忆完成。期间,A工人驾驶拉渣车紧随运煤车从东大巷道中驶出,但却在巷道弯道的里端区域车辆突然停止运行,而在弯道外侧等候的B工人在5min后发现A仍未驾车驶出,主观上判断其不会驾驶拉渣车驶出,随后驾驶电机车直接面向东大巷道里面行驶,直接与车辆故障导致停止运行的A驾驶的拉渣车相撞,造成了严重的车辆相撞事故,工人A、B均重伤。

2.煤矿运输提升事故多发解决对策分析

(1)提升安全管理意识

在煤矿运输提升生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当安全生产与效益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时,作为管理者,必须将安全生产放置于效益最大化之前,全面克服过于注重效益的不正确矿下生产思想[5]。与此同时,还需在矿下生产全过程中充分树立起“一切生产为安全让路”的安全生产及管理意识,促使每一位下矿作业人员均将“安全”铭记于心,最终为矿下生产的安全性提升,矿下开采健康作业起到促进作用。

(2)构建系统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矿下运输提升安全管理期间,为了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品质,还需围绕具体的运输提供管理制定更加适宜且完善的生产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制度中包含企业当前所运行的矿下作业工种安全技术应用规范,并做好安全管理责任分解工作,借此进一步强化每一个岗位及技术工种对于自身所需承担的安全责任内容[6]。期间,进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构建时,还需充分针对影响矿井提升运输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如图1所示。此外,为了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还可将安全管理质量直接与管理人员的利益之间进行挂钩处理,强化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通过“制度控制”的形式,对矿下运输提升作业过程进行行为约束,最终实现长效且高质的安全生产机制构建目标。

图1 矿井提升运输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影响因素

(3)强化素质教育及安全培训质量

进行煤矿运输提升事故安全管理时,强化矿下作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十分有必要,且期间还需围绕运输提升同步做好相应的安全培训工作内容,详细分析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①做好安全意识培养工作,期间可将“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思维通过培训工作的展开传递于一线作业人员。②面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与效益、企业、个人生命安全之间的关联性教育,提升其矿下作业综合素质。③所有下矿工作人员,在下矿之前,必须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条例及相关法规,培训期间,可通过煤矿运输提升事故案例教学的形式展开培训工作,借此帮助作业人员能够感同身受,了解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7]。④增强在整个矿井运输提升工作中从事特种作业内容相关工作过人员的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力度,促使其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的同时,保障其具备意外运输提升事故发生时的安全保障能力。⑤针对所有参与培训的下矿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允许下矿作业,尤其是特种技术岗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且详细掌握各项安全操作技能。⑥培训中应该将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展开,并定期在煤矿企业内部组织岗位技术水平竞赛,借此提升下矿作业人员技能掌握水平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最终为其下矿运输提升事故发生率降低起到助推作用。

(4)提升安全检查工作水平

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导因素,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教育员工应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教育员工都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遵章守纪、按章操作;对待“三违”要重拳出击狠反,营造人人事事讲安全、保安全的氛围。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检人员的作用。对重大安全隐患要实施跟踪监察,认真落实隐患不消除不放过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监察工作方针,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安全监察工作做实。

(5)推行质量标准化管理

矿井质量标准化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一条治本之策,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检查型达标向制度化、规范化达标转变,由点面达标向全过程、全方位达标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煤矿运输提升事故原因分析可以发现,导致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矿下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严重不足,同时在安全管控工作的开展方面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现有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空间有限。对此类情况加以解决时,不仅需要将安全生产运输意识贯彻于整个生产流程中,还需同步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制定工作,借此进一步提升矿下作业团队整体的安全培训工作质量,最终为矿下安全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巷道煤矿运输
基于FLAC3D的巷道分步开挖支护稳定性模拟研究
坚硬岩石巷道中深孔爆破技术的应用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深埋断层与巷道相对位置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井下多功能巷道修复设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