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中培养德育的渗透策略

2021-03-06黄茜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育人思政

黄茜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6)

引言

德育教育伴随着我们整个学习的生涯。大学生是在学生生涯的最后阶段,是人格与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也是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德育教育就是将其他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将“立德树人”贯彻到底,也很好的展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的理念。体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的一门课程。本文就探究基于课程思政背景探究大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1、“课程思政”的概念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大国的形象也是明显提升,随着国际关系的紧密连接,世界上的各个领域也是频繁接触,多样化的人才己经成为新时代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深度改革高等教育,不仅仅是建设双一流的高等学府,更重要的是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型人才。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大学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思政教育不仅仅是单独的一门课,而且还要将思政渗透于每一个课程。“课程思政”的概念就是由此而来。

所谓的“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政引入到每一节的课程中,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宣传红色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将中国的价值理念与思想观念渗透于每一节中。要充分探索每一节的思政资源,充分发挥每一节课堂的育人功能与教师的育人职责,达到的德育育人的总目标与总任务。

2、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渗透德育教育的作用

大学的体育课程本身就全方位的发展了学生的“德体”,最贴近德育育人的思想理念。在大学的体育课程中安排德育育人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优于直接的灌输。因此在体育中渗透德育育人的理念,要比其他的课程更有明显的效果。体育,是培养人的不服输、团结协作、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等等的优良品质,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勇往直前与坚强的品德。大学的体育课程就是要抓住时机,将思政的教育理念完美地与体育课程融合在一起,以达到培养德育育人的目标。

2.1、可以学习体育中运动健儿的精神

我们所看到的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叱咤风云”,看到他们夺得冠军之后的兴奋心情,一个体育明星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他仅有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与没日没夜的无数次的练习。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他们成功后的喜悦,却很少有人看到他们为此付出的泪水与汗水。努力、奋斗、不服输等等这些词语大多出自于运动员身上,例如,“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1981-2019年,中国女排先后10次在世界女排三大赛上夺得冠军。每一次的夺冠历程都不一样,有5连冠时代的水到渠成,有雅典奥运会上的惊天逆转,也有像今年这样的“十全十美”。中国女排的10次勇夺冠军,不仅在中国三大球当中成绩最好,放眼世界体坛,在不到40年间十夺世界冠军,也是不多见的。女排精神之所以被大家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因此通过这些名人的故事,我们在学习中,也是会深受鼓舞,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地向他们学习。

2.2、培养了学生的遵守规则与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无规矩不成方圆”,世界上任何的事情都有一定的规矩。在运动场上,只要是竞赛项目都是有规则的。规则不仅仅是对运动员肢体使用的限制,而且还包含了对其它方面的约束。如,场地或者服装的限制。社会上有很多规定都需要我们去遵守,这样世界才会和谐。对运动员的种种约束行为都会让我们学到如何去遵守规定,并且去尊重比赛、尊重他人包括比赛中的竞争对手。

在运动项目中,有很多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与协作的项目。如,排球比赛、篮球比赛、接力比赛等等,这些不仅需要我们学会与他人之间如何相处,还要有大局意识,即如何在运动场上与他人之间紧密合作,在有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利益赢得团队的胜利等等,这些都会在激烈的运动场上面显示出来。最重要的品质是要与对手进行友好相处,要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不能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而攻击对手,甚至做一些有违法律的不好行为。

因此通过在体育课堂上组织的各种运动项目活动,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遵守比赛规则,感受团队协作的力量、学会要在团队中以大局为重,牺牲自己的小我利益,谋求大集体的利益以及还要学会去尊重对手的优秀品质。

2.3、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与优秀的品德

不同的体育项目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是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展示了运动员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以及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不同的是每个体育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这些体育项目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品质以及思想道德。例如,在篮球比赛中,要想赢得比赛,需要队员之间的紧密协作,不仅如此,还需要每个队员在比赛场上都要有大局意识,在运动场上听从教练的安排,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越界,不强出风头,并且还要有快速地临场反应,在运动场上,时时刻刻会有以外的事情发生,当意外来临时,就需要场上运动员如何根据情况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也是很重要的。又如在400m跑步接力比赛中,这项运动不仅仅考验团队之间的协作,更重要的体现了一个人坚强的品质。在接力赛中,考验一个人的爆发力,那么在上场之前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训练学生不怕吃苦、不放弃的坚强意志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项目,例如,瑜伽可以很好地锻炼了人的气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舞蹈锻炼了人肢体的协调能力;还有一些趣味运动项目很好的增进了同学与同学、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友谊等等,通过这些运动项目,能够更好地去培养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品质。因此大学的体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培养,利用现有的优势,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坚强勇敢、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2.4、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

从小学到大学,体育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通过上体育课程,不断地提高了我们的身体素质,并且对提升我们的心理素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体育老师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做好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不断将素质教育引入课堂,不断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大学生,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如何轻松自如地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健康的心理素质,这都是需要教师去不断地引导,不断地从实践中教授给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3、体育课程渗透德育育人理念的策略

3.1、让德育育人的理念融入课程大纲

大纲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起到一个领导性的作用,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定,主要是包括对教学的课程内容的概括、教学课程的时间安排以及所使用的教学教材等等。将德育育人的思想写进大纲,为课程思政的教育奠定了基础,也明确了方向。大学中的体育教学大纲应该要求同学们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等等,而且更重要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其中,让学生不断学习运动项目中的优良品质,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达到深度教学改革的目的,将育德育育人的思想进行到底。

3.2、让德育育人的理念融入教学教案

教案是为了教师能够顺利展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所写的教学计划。主要是针对现阶段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的时间、进度、内容、课程重点等等做一个详细的规划。因此要将德育育人写进教学教案,将思政的思想纳入到每一节的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各个方面,逐渐地扎根于学生的内心之中。大学的体育多以实践为主,因此大学的体育老师要将其思政的思想纳入实践,做好课程教案,合理地安排好每一节的课程内容,让德育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心里,让每一次的体育课堂都发挥到最大的效果。

3.3、让德育育人的理念融入学习课堂

大学的体育老师要将德育育人的教育思想带入课堂,因此要充分理解教材上的思政教育的观念,并且以身作则,传授给学生,将思政课堂落到实处,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与独特性。随着这几年的大学生频频出现事故,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有待提高的。因此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训练,经常要开心理讲座,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对未来充满希望,让其变得更加自信。除此之外,老师要善于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将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深入人心,逐步完善学生的人格,让其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才。

4、结束语

大学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大学老师不仅仅需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思想观念的传授、看待世界的态度以及思想品德的教授。让学生在大学时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修养与品德,这才是德育育人的切入口。在大学的体育教育事业中渗透德育育人的观念,让学生有一个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思想,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文化修养,以达到新时代教育改革以及基于思政课堂下的德育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