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儒家伦理思想与竞技体育道德的重塑

2021-03-06刘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伦理思想儒家

刘伟

(山东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准则出现了滞后甚至退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在竞技体育领域内也有所体现,个别职业运动员的竞技体育道德呈现滑坡趋势,体育道德缺失问题日益严重。裁判争议、滥用兴奋剂、“黑哨”、“假球”等等一系列与体育道德不合拍的信息屡屡出现,向我国的竞技体育道德发出了黄色警报,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别显著的地位,其中儒家伦理思想是儒家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针对体育领域竞技体育道德的失范,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如何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思想,来遏制职业运动员竞技体育道德的缺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伦理道德体系,重塑竞技体育道德,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1、儒家伦理思想和竞技道德的基本内涵

1.1、儒家伦理思想的内蕴

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宗法群体而独立存在。人的本性可归纳为人的道德属性,任何人都是维护宗法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个体。儒家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最完整、最典型的观念表现,是一种人伦关系的存在物。儒家理论思想大致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仁”,“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精神,是儒家伦理思想最深层次的本质和灵魂;二是特定社会伦理价值观层次,如“三纲五常”;三是为人处世的一般准则,如“忠”、“孝”、“义”、“礼”、“智”、“信”等。儒家伦理思想历经千年沉淀,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处事智慧,是我们重塑竞技体育道德的沃土。

1.2、竞技体育道德的本质

竞技体育道德是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有的、适用于竞技活动领域的行为规范。周恩来总理曾指出:“体育运动是一种物质力量,也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表现为运动员在竞赛中表现出的崇高精神、顽强意志、良好作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全社会精神、道德风貌所产生的强大的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竞技体育道德的意义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竞技体育道德是体现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参加者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也是竞技体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职业运动员的竞技道德则是通过竞赛规则、社会舆论以及各种形式的教育,尤其是职业运动员的内心信念来体现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2)竞技体育道德体现和维护竞技体育所提倡的奥林匹克精神,竞技道德对职业运动员的态度和行为具有调节和制约作用,它是以不损害竞技体育所提倡的更高、更快、更强和在此基础上提出得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前提的;(3)竞技体育道德集中体现于不断完善的竞赛规则之中,不断完善的竞赛规则,尽可能全面和具体地规定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运动员之间进行的以取胜为主要目的的竞技活动过程中允许什么和不允许什么。

2、当前竞技体育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就竞技体育而言,职业化、商业化和产业化的高度发展,不仅促进了体育人才的国际和国内的流动,打破了人才的部门所有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而且也培养了运动员公平、公正意识,极大地调动了运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竞技体育蓬勃发展的同时,在市场诱惑下的利益追求中,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竞赛成绩,运动员不惜铤而走险,通过采用各种卑劣的手段,满足一己私欲。这种扭曲的力量,一方面使参与者离竞技体育的本质背道而驰,渐行渐远;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丑恶现象频频出现在赛场。如有的教练员在训练中肆意辱骂、殴打、威胁运动员,强迫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违禁药品;近年来,“球场暴力”、“球迷骚乱”、“假球”、“黑哨”、“君子协议”、“场外交易”屡见不鲜。忽视了对人的塑造,忽视了对人的关怀,远离了竞技体育的本质,沦为政治工具和商业手段的竞技体育,在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心中的地位持续下降,支持率急剧下降。

3、儒家伦理思想与竞技体育道德的重塑

“仁”、“义”、“礼”、“信”、“和”是儒家伦理思想中最主要的伦理观念,它们的内涵都体现着道德的含义,可作为竞技体育道德重塑的依据和指导。

3.1、“仁”在竞技体育道德中的体现

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认为,“仁”是儒者行为中最为重要的德目,任何时候,人的行为,都不能离开“仁”的原则,只有心怀仁德的人,才能在面对是非好恶的行事之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其宗旨可概括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篇》),分别从修身、养性、益寿、济世等4个方面上体现出内外双修、知行合一的辨证思想。孟子又解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仁”又称“仁学”,表现为对人的尊敬、爱护,推己及人,一视同仁,相互扶助。“仁”学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也是一种较高的道德品质,实质是主张人际关系和谐,“礼之用,和为贵”。据此,“仁”有助于形成“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体育氛围,有助于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扶助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解决运动员竞技体育道德的缺失问题。

3.2、“义”在竞技体育道德中的体现

所谓“义”,在儒家看来,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德性,而是应当、适宜、合适的行为方式。提到“义”就必然会想到“利”,义利之辨是儒家的基本命题,儒家伦理的基本态度是“重义轻利”,个人私利应服从社会公利,这是贯穿始终的,是合理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孔子要求人们“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同时他又说:“富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儒家伦理思想中“重义轻利”,并非是用“义”来代替“利”,而是主张用“义”来克制“利”,富贵贫贱要依道而行,义与不义就在于是否合乎道。儒家伦理思想中“重义轻利”,用“义”来克制“利”,“义利统一”的思想,对重塑竞技体育道德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3.3、“礼”在竞技体育道德中的体现

“礼”是使人实践道德伦理的基本条件,“礼”的精神,贵在调节人的外在行为,使之能够守规矩,不致做出违反常情的怪异行径。“礼”者,是人的行为准则,是以仁为本质的,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孔子对个人要求很严,仪表举止、言语行动都很有礼貌,时时处处表现出高度的文化修养,他提倡“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要想做一个爱众人的人,就必须克制自己的私欲,严于律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于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但事实证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人的基本欲望在得到满足后,如果任其泛滥膨胀,必然会导致社会伦理的沦丧和人性的毁灭。不少的运动员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将“以礼制欲”抛在一旁,丝毫不顾及个人公众形象,挥霍无度,迷恋酒色,无视规则制度,乱用禁药,贿赂裁判,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儒家伦理思想的“克己复礼”可在很大程度上克制、约束运动员竞技体育道德的失范。

3.4、“信”在竞技体育道德中的体现

“信”者,是指做人行事要讲信用。孔子很重视“信”,并多次提及,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言必信,行必果”(《子路》)。孔子认为,“信”与“忠”是客观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只有对他人“忠诚”,才能“言而有信”。所以,孔子提出,“主忠信,徒义,崇德也。”(《颜渊》)“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貂之帮,行矣。”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以忠信为主,为人厚道,办事认真,即使到了落后的部族国家,也是行得通的;如果一个社会上下左右不信任,彼此虚伪奸滑,尔虞我诈,什么事情也搞不好,更谈不到治国平天下了。为追求名誉和财富而不择手段,打假球、假比赛,服用违禁药品,这些都从根本上毁灭了体育公平竞争的竞技特征,也是不讲诚信的表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精髓,因此,儒家“信”的伦理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观我国职业运动员竞技道德问题。

3.5、“和”在竞技体育道德中的体现

“和”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价值观念,也是儒家文化的基本取向。“和”包含五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天与人,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是国与国,也就是国家之间的和平;第三是人与人,也就是社会关系的和睦;第四是个人的精神、心理,也就是境界的平和;第五是文化或文明,也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协和。从中可以看出,“和”的运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孔子的主要贡献就是把“和”的思想和文化运用到社会人际关系上,在《论语·子路》中提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在与人的交往中能保持友好和睦的关系,但在具体问题上不求迎合他人,与他人完全一致;小人在问题的看法上会迎合、附和他人,但内心深处却不对他人抱有友好态度。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把“和平、和谐、和爱”作为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的新补充,竞技体育为全世界运动员提供了最直接的交流平台,通过竞技体育道德中“和”的运用增进了解,消除误解与隔阂,最终达到友谊与和平的美好目的。

4、结束语

中国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内容宏富,思想深邃,层面多广,绵延不断,对中国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对优化运动员关系、防止道德败坏事件的发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今天研究儒家伦理想与竞技体育道德,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方针,充分运用儒家伦理思想中合理积极的成分,构建中国特色体育伦理道德,形成体育法规建设与体育论理道德建设的良性互动,努力为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伦理思想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谋定而动:中国体育道德建设何去何从
----简评曹景川教授《职业化走向中的中国体育道德建设》一书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法制视阈下我国体育道德失范及其治理研究*
体育道德教育的五点心得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