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网球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究
2021-03-06白广昌
白广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
1、研究目的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为落实好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讲话精神和中央文件,以“立德树人”为理念,探究如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或挖掘项目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改革高校网球教学,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网球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及体育课程思政的特色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立德”,即树立高尚的品德。“立德”思想渊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即:树立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功勋,留下不朽的言说。可见,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行是一个人成才的先决条件。“树人”即培养优秀人才。《管子·权修》中记载:“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培养人才用时较长,必须及早、长远打算。当今之际,立“德”就是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人”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教育和培养大学生以追求理想、坚定信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教育和培养大学生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培养大学生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大学生以尊敬老人、文明恋爱、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明显的区别。思政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是显性的思政教育;而“课程思政”则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或素质培养中,或者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是隐性的思政教育。在体育专业知识中“融入”或“挖掘”思政元素成为体育“课程思政”的特色。
3.2、高校网球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探究
以体育人,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立德树人,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德体双修”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网球运动有其自身的人文价值,如网球竞赛规则、制度和礼仪等规定着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言行,运动参与者经过长时间的体验、接受和实践后,会内化为他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态度等。所以,高校网球课程不但具有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网球技术和战术能力、养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功能,而且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担当体育强国使命,培养文明意识、诚信公正美德、顽强意志品质和爱岗敬业精神、团结协作与人友善、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等方面都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以“体育强国”建设,培养学生担当体育强国使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全民健身战略与奥运争光计划同行,体育强国建设与健康中国同步发展。在网球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不断宣讲“体育强国”建设精神,使学生明白“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密切相关,“少年强则中国强”的道理。身体锻炼既是个人的事情,也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强大,使个人事情上升到家国情怀的高度,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担当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以网球运动的人文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友善品德。
古代网球运动起源于西方的宫廷生活,受到西方宫廷贵族等级、礼仪、服饰、言行等的影响,使得现代网球运动也一直保持着高雅、文明、礼貌的氛围。如衣着文明:网球比赛运动员不能穿背心,不能赤膊,服装上没有号码,服装上的商标不能太大,不穿皮鞋或硬底鞋;观赛文明:观众观看比赛时不得大声喧哗,比赛中不能随意走动,打完一个球之后才可以鼓掌喝彩等;运动员之间的言语举止也要文雅礼貌。通过对学生讲解网球贵族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演变,以及组织学生观看网球比赛等,体会和培养大学生文明礼貌的社会道德。
(3)以网球比赛规则的讲解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公正美德。
任何一种体育竞赛都需要公平公正的规则来保证,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网球比赛也是这样。在网球的“信任制比赛”中,因为没有裁判执法,对落在球场边线或端线附近球的判定,往往能体现出参赛人的诚信度。因为网球场地比较长、球速比较快,球落在场地底线附近时,打球一方的运动员往往是看不清楚的,这就需要接球的运动员做出诚信的行为,对球的落点做出客观公正的表达。诚信品质弥足珍贵,通过长期的网球学习和比赛实践,遵守规则、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意识会逐渐内化大学生的一种优良美德,做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新人。
4、高校网球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网球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程度较低
课程思政是上海市于2014年首先提出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三全”育人格局。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如上海高校率先开设了《大国方略》等“中国系列”课程;天津体育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体育精神、中国精神”课程思政示范课,以增强学生对爱国奉献、拼搏进取、传承创新、等精神的理解。但现阶段,高校体育技能类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还是较少,网球课程也不例外,体育类课程思政教学有待于大面积开展。
4.2、网球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有待于提高
增强学生体质、学习运动技能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广大体育教师对于技能类课程教学目标的共识,至于对体育课程思政内涵和目标的理解并不清晰,多数体育老师还以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师的事情,表现为网球课程思政的意识淡薄。
另外,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对网球教师的执教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现阶段,多数网球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明显不足,表现在:在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目标不清晰,课程思政内容不连贯、随意选择,思政教学方法手段不恰当等,出现对学生宣讲思政理论,硬性进行思政教育的现象。这些情况会影响网球课程思政开展的效果。
4.3、网球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善
在当前的网球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评定比较完善,但对课程思政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却没有明确规定。虽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也指出: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虽然网球课程教学目标中会设置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精神价值、团结协作等,但由于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标准和细则不完善,学生的德育效果并不理想。在网球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更多关注了网球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对思想品德的培养不够重视,难以实现网球教学“德体双修”的目标。
5、研究结论与建议
5.1、学校做课程思政的好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
学校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召开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专项研讨会,制定相应政策,出台奖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学院的网球教师要共同召开网球课程思政研讨会,根据网球运动的特色,深挖网球运动项目的体育精神和人文精神与思政教育想相融合。
5.2、加强网球教师的思想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言行举止、作风、教学态度以及道德修养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网球“课程思政”建设,网球教师也是关键。发挥网球教师的关键作用,首先要提高网球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提升道德修养水平。老师们要自觉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等重大文件,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提升高校网球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网球教师应自觉将思政理论联系网球教学实践,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和学生状况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另外,学校也应举办体育课程思政讲座、专题报告等,提升网球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并激励老师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探索高校网球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促进课程思政在网球教学中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