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篮球队训练模式发展的理论思考

2021-03-06陈垠旭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篮球队篮球运动篮球

陈垠旭

(苏州市苏城外国语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引言

在教育和体育部门都大力推行体育运动的当下,现代篮球教育的影响力范围越来越广泛,逐渐发展为青少年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小学作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知识培养、素质培养,还要注重劳动技术等方面的锻炼,加强学生的身体素养。篮球作为小学生热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教师应抓住这一先天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篮球运动的相关特性,整合出一整套适合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训练方式,让学生在“动”中体会到“学”。篮球作为一项带有极强攻击性和对抗性质的体育运动,如果一开始就直接加入到小学的课程中,会对小学生造成一定的损伤,那么如何平衡篮球对训练和小学生二者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依赖切实可行的训练模式和方法。

1、积极有效的篮球训练在小学篮球队训练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1.1、有助于强化小学生自身的身体记忆功能

积极有效的篮球队训练对于强化小学生的身体记忆能力具有明显且有效的实用效果。充分利用室内体育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观看、学习相关的体育知识,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体育教师要使小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套自己的对于体育运动的画面重现的方式和内容,根据自己的记忆将与篮球运动有关的运动技巧和动作,如,三步上篮、定点投球以及运球传球,进行循环性的实际操作,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在篮球队训练模式中,小学生首先必须对篮球运动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熟练的记忆掌握,其目的是在实际的篮球运动课堂上熟练的运用篮球,在尽量避免运动事故发生的基础上从中收获运动的乐趣,达到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发展的目标。篮球运动中的训练模式不仅仅只适用于篮球课上,学生在篮球课上学到的训练技巧也会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一种记忆知识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长期的有效训练对于学生记忆力的强化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学生记忆力的提升不仅在篮球运动上有助于学生熟悉篮球运动的运动技巧、方法,从而加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以及自我预防的能力和认知,同时,通过有效的训练模式所养成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使学生通过训练增加对篮球运功的认知,了解中国的体育精神和篮球精神。

1.2、通过回想成功的场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研究表明,心理暗示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人们在关键时刻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积极有效的篮球队训练模式对于加强小学生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校园的学生,不仅课程增加了,学习强度增加了,同时还要面临各种严格的考试,这对于刚踏入小学校园的、部分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平时学习处于中等偏后的小学生来说更是一种煎熬和考验。随着国家对体育精神的追求以及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国家依据当下小学生的实际发展现况以及对相关体育运动的实际勘测考察,制定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等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落实我国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将体育课程列入小学正式考试的科目行列。这对于刚接触正规体育运动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利用在篮球运动中所使用到的一些训练模式,例如,在进行篮球的正式考试前,先自行在脑海中回想在平时的篮球运动取得胜利以及让自己舒服的运动姿势和技巧,通过不断回想成功的时刻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以取得优异的体育成绩。用一些有趣的训练模式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是最立竿见效的,小学生接触的事物都比较纯粹,因此他们的思想较单纯简单,不会瞻前顾后到头来什么也做不好。体育训练要从小学生开始抓起,积极培养他们养成训练的习惯,从而达到遇事不慌,冷静应对的效果。

1.3、有效减少小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促进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小学生相较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说较活泼爱动且缺乏一定的危险认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旺盛,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因此,在进行篮球体育活动时,常常会出现因为想要获得胜利而冲动的现象。再加上篮球本身就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长身体、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一旦发生撞击和摔倒,造成运动损伤的几率要比高年级的学生高的多。因此,必须要重视体育内堂的表象训练以及体育外堂的有效训练二者相结合的训练模式,有效的室内体育表象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篮球运动的激烈程度和运动强度,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此外在运动后进行表象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运动心理学表示,表象训练在运动后的恢复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可以使学生在进行激烈运动后的情绪得到放松缓解,降低情绪的紧张和肌肉系统的紧张,起到肌肉催眠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减少运动造成肌肉拉伤等损伤情况的出现。

2、小学篮球队训练模式发展的理论意义

2.1、激发小学生篮球对训练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曾说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单纯的把现成的知识一股脑的全部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参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但由于课程内容的增加,使得身体素养的提升被教师乃至学生、家长所忽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校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体成长越来越明显,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及时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灌输,培养学生体育课堂的主动性。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对篮球课堂的态度,以求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将篮球小知识转化成有趣的动画和视频,加深小学学生的篮球这一项国家运动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定期举办趣味运动比赛等,加深学生的运动意识。

2.2、注重教师在篮球课堂中的引导性

篮球课上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篮球课不同于文化课,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竞争性和对抗性,因此教师的指导是篮球队训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那么如何利用教师的引导性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众所周知,体育课又称户外活动课,学生在教室坐了一天,马上进行剧烈活动很可能会受伤,因此,活动前的放松运动必不可少。传统的放松运动较乏味、枯燥,较难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时代的发展,顺应潮流的步伐,采用新鲜有趣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锻炼意识。

2.3、引入成功教学,注重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激励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必然教学手段,也是能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意识的重要前提,教师在应用激励政策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成功喜悦。采取激励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教学,培养全方位发展型人才,尽量降低学生因失败而产生的挫败心理,让每一位用心学习的学生都能收获不同的成功,因为“获得成功的经历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最大动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失败在大多数情况下会给小学生带来痛苦,甚至失去信心。成功不仅给人信心,而且使人感到快乐和幸福。对知识的渴望是小学生通过训练来寻求知识、提高自我的内在愿望。所以,教师要抓住这种心理,在篮球队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正确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例如,在“急停”练习中,小组成员首先要保持什么样的身体姿势才可以停止,身体是稳定平衡的,这样学生在进行思考之后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作出最正确的决定,并在其中体会到篮球这一项运动所带来的乐趣。然而,篮球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实践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培养,才能让学生对篮球产生热爱。

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为重要和明显的因素所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因素,将教师的情感带入到对学生的篮球训练中去,让学生在实际的训练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从心里加深对篮球这一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从而热爱上篮球,对篮球运动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表象训练为基础,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客观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发现最适合每一位学生的训练方式,是学生在快乐的训练氛围中提高篮球技能和身体素质。学生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和重心所在,教师不管以哪种训练开始,都要建立在以学生为首要考虑因素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其中收获成功的体验。

3、结语

篮球运动教育加入到小学课堂是一件必然且重要的事情,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成长,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不忘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积极将体育精神和体育意识引入学生的课堂。篮球作为我国重大体育赛事之一的运动,在小学期间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不仅有助于培养篮球人才,而且有助于传达篮球这一项运动所传递出来的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猜你喜欢

篮球队篮球运动篮球
幼儿篮球运动
第20届CUBA男篮四强攻防能力分析*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健康饮食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
过了把篮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