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的旅游开发研究

2021-03-06刘小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舞狮湛江文化遗产

刘小柳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1、“醒狮”的资源概况

1.1、“醒狮”的形成背景

《醒狮》一开始是根据人们对狮子的观察,但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舞狮究竟起源于哪一时期,以及在哪一种情况下发展。目前有关舞狮起源最广泛流传的说法有三种:民间传说、宗教色彩和历史记载。这些年兽中主要有“食青”、“采青”,都是为了盼望清廷早日灭亡。遂溪醒狮的起源也离不开自然界的发展,在长期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人们为了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但是,遂溪醒狮文化遗产作为我国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独特性早已形成。民俗学中的“俗”,是指习惯成俗,它有坚实的根基和顽强的生命力。遂溪醒狮已经成为当地特色的民间风俗,因此《醒狮》一般在逢年过节,喜庆的红色庆典上演出,传统民俗认为舞狮能驱邪避鬼,祈求平安吉祥。

作为我国三大半岛之一的雷州半岛,长期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当地居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因此采用狮子舞来祈福。三面环海的雷州半岛因为历史渊源、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种文化的交汇,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雷州文化。位于雷州半岛中北部的湛江遂溪县,东南西三面临海,历史上属于雷州府管辖在内。以雷州方言、雷剧、雷歌、醒狮等诸多文化内容为载体,铸就了“雷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遂溪醒狮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结合雷州文化创造了符合遂溪当地风土人情的醒狮。遂溪醒狮兴起于明清两代,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北狮的精髓,而且加入了雷州文化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遂溪醒狮文化。

遂溪醒狮的发展受到宗族制度的影响。宗族制度影响下的遂溪醒狮,很少招收外族成员。遂溪醒狮多依附于乡土武馆,乡土武馆深受家谱制度和文化的熏陶。多与宗族组织有或深或浅的关系,拳会成员多为同族,外族成员较少。醒狮团也有类似的例子,如,规模较大的许屋醒狮团,由当地武士团所组成。在浓厚的宗族文化的熏陶下,遂溪地区的醒狮文化日渐成熟,并且烙印在当地的文化中。

1.2、湛江遂溪“醒狮”的传承

在每一个传统文化背后,必有匠心的坚守和坚守。没有匠人精神,遂溪就无法传承“醒狮”文化。但八九十年代的传统艺人,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当宝贝看,不可能把它传授给“外人”。在教授狮艺的舞狮艺人中,在民间对每个动作都有不同的口语称谓,如,天狗追日(凌空推进)、犀牛望月(转体180°回身上腿)、蜻蜓点水(钳腰环旋)、金龙腾云(连环飞跃)、搭背跟斗(翻滚落地)、风火轮(高桩侧空翻)、悬崖寻宝(双足钳单桩)等。

(1)“醒狮”的制作工艺。

“醒狮”的制作是一项非常繁杂的过程,在制作过程中具有严格的选材标准和精湛的手艺。制作的第一步称为扎作。将竹筏扎成一个狮子头轮廊。必须选用柔软度好的黄竹,要求轮廓扎实、通真;第二步为贴纸。用浆糊把纱纸和纱绸贴在狮头轮廊上,必须选用坚韧的纱纸,才能使得制出的醒狮坚实,晾干后还要贴上亮片镭射纸才显得威猛;第三步为手工描绘。用颜料把整个狮子头、眼、鼻等画出来,并描画出各种图案。狮头十分强调团的装飾和用色效果;第四步为配套装饰。狮头装飾的主要是免毛、羊毛、五彩绒球、镜子、金片布等,分别装饰在獅子的眉、眼、鼻、口、角等各个部位,使醒师更加勇猛生动。

(2)“醒狮”的表演形式。

在北狮的基础上,遂溪醒狮在表演形式、神态外形等方面又加入了当地特有的文化特色,逐渐区别于北狮。第一,遂溪醒狮在狮子的外形上做出了改变,狮子头比北方狮子头大,这一变化让人们的视觉有了新的发现,使狮子头看起来更加威猛雄壮,百兽之王的威猛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狮子的神态上,不再注重模仿狮子,而是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在体现百兽之王的霸气的同时又贴近当地的风土人情;其次,遂溪醒狮在表演形式上有所创新,注重神似感;在其发展过程中,南派武术也逐渐融入其中,其主要动作有:翻、滚、腾、扑、跃等,而其步法的变化更多地体现了狮子的“神性”,如,踏、碎、跳、跳等;再次,遂溪醒狮在表演形式上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革,加入了更加惊险刺激的高桩狮表演,高桩表演一般在长达数米、高近3m的高桩上表演,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桩狮表演者有更坚实的技术基础,狮子在高桩上惊险刺激的表演,更能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受。

2、“醒狮”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条件和机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2003年和2005年分别由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并颁布,2006年9月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6年10月25日文化部审议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同时,我国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亚洲旅游大国,并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迈进。国务院常务会议在2009年11月25日,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活动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有着因果关系。“醒狮”的开发和保护,基于在经济。曾参与市级以上比赛的湛江遂溪醒狮团多次获奖,1999年进京参加国庆50周年特展,2003年获“中国舞狮艺术邀请赛”金奖,2004年参加“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演出,并代表中国赴法国巴黎参加中法文化年活动。“梅花桩舞狮”是文车高桩醒狮团参加的一个竞赛挑战赛项目,于2005年1月18日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 “大世界梅花桩舞狮跨度最大的”证书。该团狮舞技艺精湛,气势磅礴,堪称“狮艺一绝”。在2008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邀请了湛江遂溪醒狮,加深了人们对遂溪醒狮的了解。遂溪县举办大型、高等级歌舞醒狮演出6次,多次组织醒狮团参加市里、省里甚至国际民间醒狮大赛。2018年CCTV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先后两次到湛江遂溪拍摄民间醒狮活动,专题片播出。

3、醒狮旅游产业化的发展策略

3.1、打造遂溪醒狮非遗文化品牌

资金问题是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一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非遗文化能够发展成产业化,才能够解决好。遂溪所在的位置是位于粤西城市中心,有着巨大的旅游潜力,遂溪醒狮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发挥其魅力,形成品牌化、产业化的发展,所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建造遂溪醒狮舞文化品牌。

(1)开发旅游价值。

尽管与越南签署了《北部湾协定》,湛江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但旅游业发展状况却很差,远不及隔海相望的海南和同海岸线的北海等地,即使是在签署了《北部湾协定》之后,该地区的旅游业并没有得到好的发展。身为湛江后花园的遂溪,也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对于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发挥地方特色,合理利用北部湾的优越地理位置,发展文化旅游,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醒狮》是遂溪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产物,极具地方特色,遂溪醒狮与其他地区的醒狮有一定的区别,结合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形成独具特色的醒狮,更能吸引老少三代观众的目光。塑造“醒狮舞”文化品牌,一方面可以建展览馆、博物馆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等方式,对遂溪醒狮进行宣传,使更多的游客了解遂溪。

3.2、建设遂溪醒狮文化基地

发展非遗项目,离不开教育界、文学界的共同支持。在我国“一带一路”、“北部湾崛起”等重大工程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湛江遂溪醒狮舞的发展,既为遂溪醒狮舞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机,又为遂溪醒狮舞在校园中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因此,遂溪醒狮舞文化基地可从以下方面来构建。

(1)采用高校资源建设遂溪醒狮教学基地。

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如,湛江市高校体育、舞蹈等专业。通过聘请民间艺人、大学教授组建醒狮文化基地,定期开放,为大学生群体、普通民众开放,向社会普及遂溪醒狮舞文化知识及表演技巧。如果条件允许,遂溪醒狮舞教学基地还可以定期给大学生、民众开展讲座,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认识醒狮活动,领略当地特色醒狮文化。“遂溪醒狮舞教学基地”的建设,其发展模式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业化模式,能够为醒狮舞产业化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3.3、改造传统的演出模式,设计新的内容

表演内容对吸引观众眼球至关重要,对商业演出能否成功至关重要。高桩表演是遂溪醒狮舞表演的一大亮点,但表演的形式和内容较单一,没有新的表演花样,观众看过一次之后就没有新鲜感了。据此,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对醒狮的表演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添加地方特色,并在表演过程中添加情节,使每次表演都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达到促进醒狮表演发展的目的。

3.4、建立醒狮体验馆

面对全球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对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有了更多的思考。“醒狮非遗体验馆”的建立,不仅对于推动湛江醒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发展繁荣非遗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大意义。以醒狮体验馆的建立为契机,让参观者亲身参与舞狮、醒狮的制作,亲身体会舞狮的乐趣,并亲自参与舞狮制作。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醒狮的魅力。

4、结束语

文化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而经济的支撑又可以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所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发展,必须兼顾文化艺术与经济合理性。在继承和发展遂溪醒狮舞的同时,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其生态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新途径。在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舞狮湛江文化遗产
漫步湛江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迷宫弯弯绕
舞龙舞狮进校园
活态文化
舞狮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创作巡展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