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法在新药研制与报批教学中的运用
2021-03-06裴玉琼
陈 瑶,李 伟,裴玉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新药研制与报批是一门介绍新药研发流程及注册报批环节的专业课程,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新药研发的多个方面。由于该门课程中包含大量学生不熟悉的行业信息和相关概念,所以需要教师以大量案例来辅助说明,因此案例式教学法十分适合这门课程的教学。如何有效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 以教师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在以往的案例式教学中,大多以教师为主体,采取讲授法与案例法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通常先进行知识点的介绍,然后提出具体案例,以案例来解释知识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1 案例过于纷杂
由于涉及新药研发的诸多环节,又介绍了很多行业信息,因此该门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针对诸多知识点举例,就涉及大量案例。每个案例背后又连带引出一些相关信息,就造成知识过于碎片化,难以记忆。例如,要求学生熟悉全球新药研发排名前二十的药企,但每个新药研发案例里都会有药品的原研公司,而大量纷杂的案例里可能涉及几百个公司,令学生难以记忆,导致学生对所有公司的印象都很模糊。
1.2 案例重复老套
为避免上述情况出现,笔者尝试将案例数量缩减,重点介绍经典案例,以突出重点知识。但往往一个经典案例里包含了大量信息,涉及众多知识点。这就造成数个知识点都可以用同一个案例来解释,学生会觉得这部分内容听过一次,没有新意,所以兴趣不足,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 学生注意力分散
在介绍经典案例时,还会遇到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因为经典案例信息量大,情节一般比较波折,但受时间限制,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做简要介绍,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本来是用案例来解释知识点,重点在知识点,但是学生的注意力却偏向了案例本身,导致出现教师已经讲到下一个知识点,而学生还在私下用手机查看上一个案例故事的现象,注意力偏离课堂,影响教学质量。
2 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法
因为以教师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法存在一些不足,所以笔者尝试改变思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下面就以枸橼酸西地那非和甲磺酸伊马替尼的研发案例进行介绍。
2.1 了不起的“伟哥”
枸橼酸西地那非,商品名“万艾可”,俗称“伟哥”,是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的治疗男性功能勃起障碍的经典药物。在这个药物案例里,包含了多个知识点。(1)原研公司美国辉瑞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制药公司,该公司的研发管线齐全,并购策略成功,都是要求学生了解熟悉的。(2)万艾可最初是作为心血管药物进入临床试验的,但是却由于对男性受试者产生了功能勃起方面的副作用,引起了企业的关注,最后改变了研发思路,打造成专门针对勃起障碍的药物[1]。这是新药研发中经典的“根据药物副作用进行药物设计”的研发思路,是要学生理解掌握的。(3)万艾可在临床试验中的副作用是由于男性受试者不肯归还剩余的实验药物,才引起了医生关注进而发现的。这里涉及临床实验中药物管理的内容[2],也是学生应了解的内容。(4)万艾可在华的专利纷争是我国专利制度设立以来很出名的一宗专利纠纷案件,最终以辉瑞公司胜诉结束。学生应了解药品专利保护制度,初步理解专利与新药研发之间的关系。(5)万艾可在全球各地的专利纷纷到期后,销售额大幅度下降,引起了“专利悬崖”现象,这是本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6)万艾可在华专利到期后,广州白云山药业首家仿制了枸橼酸西地那非,商品名“金戈”。通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开发,目前金戈的销量已经节节攀升,为白云山药业创造了巨大利润,关于原研药和仿制药之间的关系,以及仿制药对于国内药企的意义,如何通过仿制药创造的利润来支持新药研发,都可以用这个案例很好地说明。枸橼酸西地那非的研发在制药领域属于十分经典的案例,因为涉及内容众多,所以在以往的课堂上会在数个知识点中被提起。首次提起的时候,由于该案例的趣味性,学生十分感兴趣,听得意犹未尽。但后面再提起时,学生就会觉得没新意,不想深入挖掘案例里涉及的知识点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布置了上述的一个知识点,让其在课后进行深入调研。学生通过整理、凝练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在课堂上给予一定讨论时间,每个小组介绍自己负责的知识点,并表达对这个内容的见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这个案例集中学习,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又避免了不感兴趣和思想开小差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我不是药神》
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研发的首个靶向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经典药物。以这个药物案例为背景改编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一度创造了票房神话,对于学生来说也充满了吸引力。这个案例同样涉及众多知识点。第一,其原研公司瑞士诺华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制药公司,研发管线丰富,旗下拥有多种畅销产品,对于该公司的情况也要求学生了解熟悉。第二,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抗肿瘤机理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由于细胞毒性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正常细胞,所以对机体的损伤比较大。而甲磺酸伊马替尼属于激酶抑制剂,可以靶向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对正常细胞不产生影响[3]。这种靶向治疗的策略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思路[4],因此要求学生透彻理解这个药物的作用机理。第三,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原研新药,定价较高。特别是经过电影宣传后,很多人觉得药品原研企业漫天要价,不为民生考虑。但其实,新药的研发成本和风险都十分巨大[5]。根据行业平均水平来看,研发一个新药需要15年左右,研发费用至少20亿美金,而且研发成功率还十分低,平均一万个苗头化合物里才能开发出一个新药。因此新药一旦成功上市,高昂的药价里也包含了对研发成本和研发风险的抵扣。作为药学专业学生,要通过这个例子理解新药研发的任重道远。第四,初期甲磺酸伊马替尼并没有进入我国市场,后期递交了进口药品注册申请[6]才进入,从这个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进口药品注册申请的理解。第五,该药物进入我国市场后,价格仍旧居高不下,且起初没有进入我国医保采购目录,这就造成一般民众无法负担昂贵的药费。药物没进入我国市场时的短缺以及进入后昂贵的价格,都使不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选择海外代购的方式买药。这里大家耳熟能详的陆勇就是其中的一个[7]。陆勇本人是2002年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起初代购药物是给自己服用,后期有从商经历的陆勇开始帮助其他病友从印度代购仿制的甲磺酸伊马替尼,因为印度的仿制药价格只有原研药物的15%~20%。但没有经过进口药品注册的药物是不允许流入我国市场的,因此陆勇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法律。鉴于他本人的身体情况和该行为本是好意,所以法院同意陆勇取保候审。他的经历让人十分同情,以他为原型的《我不是药神》也引起了民众关于这个现象的讨论。受这个事件影响,甲磺酸伊马替尼和一些其他靶向抗肿瘤药物陆续进入部分省份的医保目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药价过高的问题。药品进入医保目录[8],对于药品的生产企业和普通民众的意义,可以通过这个案例较好地说明,值得学生仔细研究。第六,甲磺酸伊马替尼尽管在部分省份进入医保,但当时毕竟没有覆盖全国,而且即便医保可以报销部分药费,但药物本身高昂的价格还是令很多民众难以负担。且进入医保后药品采购量大幅度上升,造成经常断货。药价贵、购药难的问题最终被彻底解决,是甲磺酸伊马替尼在华专利到期后,国内的药企开始进行仿制药生产。因为仿制药的研发成本低,研发周期短,所以在价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加上仿制的企业数量多,药品的产量大幅度上升,药品短缺的问题也被很好解决。因此这个案例很好地反映了仿制药对于民生的重要性,是学生理解仿制和创新之间平衡点的良好机会。选择这种故事性强的案例作为讨论的基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每个小组对自己负责的内容进行拓展,互相交流,可以把整个案例的脉络梳理得更加清晰,使学生对现象背后的本质看得更加清楚。通过该案例的讨论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点,了解新药研发思路,理解行业现象代表的意义,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3 结语
实践证明,以教师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法存在着一些不足,而将案例式教学法和讨论法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将两种方式有效结合。非经典案例可以由教师简要介绍,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而经典案例仔细遴选后,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零散的知识有机串联起来,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