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管理模式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管理中的应用
2021-03-06陈基强覃兴熹卢庭婷
陈基强,覃兴熹,陶 慧,卢庭婷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落地,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经费投入增加,实验实训基地的规模和功能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实验实训基地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场所,是实现“课岗融通”的枢纽,承担着微生物、生物化学、免疫学、临床基础检验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1]。大部分专业课程的技能训练以检测为基础,涉及种类繁多的仪器设备、器材、试剂等,如何有效管理实验实训基地,提高教学效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院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借力现代企业的5S现场管理模式,制订管理方案和实验室管理规范等,从仪器设备、器材、库存、实验实训流程到清洁卫生等方面都进行规范化管理。5S管理模式的推行,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效率,营造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氛围,对提高实验室教学效能大有裨益。
1 高职实验实训基地现状
实验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2]。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承担着各专业课程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等的训练任务,通常实验、实训学时占总学时的60%以上。各实验室承担的课程多、内容多、项目多,教学过程涉及的仪器设备多,参与的教师人员多,学生流动性大,易出现管理方面的漏洞。
(1)实验课教师要求不统一:每门专业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课程教师在开展实验实训时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试剂器材的保存方式、物品的摆放以及实验前后的清洁等。一门课程往往由不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相同课程的教师之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导致不同实验室之间或相同实验室课前、课中和课后管理出现明显差异,不但会影响实验室的管理效率,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混乱。
(2)学生的实验实训特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参加实验实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面对诸多仪器设备,学生缺乏规整意识,不注重实验过程的条理性,即使教师强制要求,学生也只是机械服从,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第二,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的细节,但容易忽略实验前、后的要求,例如不做实验前准备甚至在实验室吃东西、实验后不整理实验台、不注重实验室卫生等现象时常发生[3]。
2 5S管理模式在实验室的应用
2.1 5S管理模式
现场管理模式起源于日本现代企业,由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4个步骤构成[4],每个步骤的第一个字母是S,所以称之为4S现场管理法或4S管理模式。在4S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入Safety(安全)或Shitsuke(素养)等步骤,进阶为5S模式甚至7S、12S模式等。本文讨论的5S管理模式包括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以及Safety(安全)五大步骤,通过制度和规范依次落实,对生产现场的人员、材料、机器以及方法等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使工作过程有序、工作场所整洁干净,提高工作效率。
(1)整理:正式工作前,先将工作场所的东西分为“要的”和“不要的”,“要的”东西为工作必需物品,“不要的”为非必需物品,将二者区分开来,现场只保留必需物品。
(2)整顿:工作现场必须使用到的物品也就是工作必需品按规定进行摆放,明确标识其位置,摆放整齐有序。通过整顿使物品易找、易取、易放,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清扫:定时清扫工作现场,执行清扫规范,清除不需要的物料、垃圾等,时刻保持干净的工作环境。
(4)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等步骤制度化,并程序化实施,每个步骤都制定相应的规范。通过整理、整顿、清扫等步骤不间断地循环实施,既能巩固前期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能查找和发现安全事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5]。
(5)安全:在整理和整顿步骤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通过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有效规避安全风险。
2.2 应用5S管理模式管理实验室
为了更好地推广5S管理模式,首先由系部牵头成立5S现场管理规范化小组。该小组负责按照5S管理理念制定制度以及规范化程序,并组织任课教师、实验管理员等相关人员的培训。教师要树立5S管理理念,统一对实验室进行管理,统一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规范,从思想上明确5S管理模式是实验室管理和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6-7]。
(1)整理:每学期开学前,对本学期需要的物品进行整理,罗列出每个实验室本学期需要使用的物品(必需物品)以及不需要使用的物品(非必需物品),形成整理清单。此外,检视实验室,发现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并填写安全隐患记录表。
(2)整顿:重新布局实验室,根据整理清单,合理安排必需物品的放置。不同的实验室均采取相同的标准,采用一致的标识,清晰规划出工作区域、实验仪器以及试剂摆放区等,同时,对清单中非必需物品进行合理归置。
(3)清扫:每个学期第1、10、20周统一安排实验室大清扫,清扫规范按学校颁布的实验室评比标准进行。
(4)清洁:整理、整顿和清扫,每一步都有对应的制度和规范,依次执行,不断完善。
(5)安全:对整理步骤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建立安全隐患发现、上报、处理、处理后评估机制,将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之中。
2.3 应用5S管理模式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将5S管理模式作为学生实验进程的一种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从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开始,就要树立5S管理理念,并贯穿在每一次实验课中。
(1)整理:每一次实验课操作开始前,由学生整理出本次实验课所用到的必需物品,写出实验物品清单,同时评估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的步骤。
(2)整顿:以每个实验小组为单位,对必需物品的摆放进行规划,在实验桌上进行分区。每一区的物品摆放遵循易取、易放原则,方便实验操作,提高操作效率。
(3)清扫: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主动清扫意识,随时留意操作区域的整洁状态,对实验完毕的器材、试剂做归位处置,杜绝乱摆、乱放现象,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清洁:清洁即将整理、整顿和清扫的结果规范化、制度化,使每一次实验的要求都一致,从而使得这3个环节所取得的成效持久有效。通过制度约束,确保人人参与,完成实验后进行评比,奖励先进,督促后进。
(5)安全:督促学生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尤其在整理环节评估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实验步骤。
3 实行5S管理模式的成效
将5S管理模式运用于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后,统一了各个实验室的管理流程,以制度形式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理念充分贯穿于实验室管理中,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效。
(1)实验实训基地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每个学期每间实验室开设的课程不同,其实验必需物品也不同,对必需物品和非必需物品有必要进行调整。通过每学期开学前的整理,记录下本学期实验室必需物品,摸索出规律,从而使实验物品的更替更有序。另外,在学期前对试剂、器材进行整理和整顿,在学期末再对其执行清洁制度,对过期的试剂、损坏的器材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大大减少了因试剂过期或器材损坏影响实验教学进度的事件发生。
(2)运用5S管理模式后,每间实验室都采取相同的管理规范,实验室的物品摆放标准相同,实验必需物品和非必需物品交替存储更有序;实验实训基地定期清扫制度的执行,以及实验开展前后清洁制度的执行,都使得实验室环境整洁、干净;每门课程的实验过程虽不同,但都能执行从整理到清扫的制度,使得实验开展更有序,也更高效。
(3)运用5S管理模式指导实验操作的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S管理模式层次分明,规范易于执行,通常3~5次实验后,学生基本能理解和掌握,并在实验开展过程中主动运用,进行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4 结语
5S管理模式是一种源于企业的管理方式,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五大步骤,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人和物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生产品质,减少安全事故。5S管理模式同样契合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的管理,通过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制度化、规范化,运用于基地的仪器设备、器材、试剂库存等管理中,明显提升了管理效率[8]。运用5S管理模式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实验开展更有秩序,也能时刻维持实验现场的整洁和干净,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此外,5S管理模式也是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种自我管理方法,通过反复运用而熟练掌握,提升了学生的实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