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4-2018年山东省淋病流行病学分析

2021-03-06甘言玲陈新龙刘殿昌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淋病性病梅毒

甘言玲 陈新龙 刘殿昌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22;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250021;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淋病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为主的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属于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1]。主要通过无保护的阴道、肛门或口腔性交传播,潜伏期为2~8天,传染性强,还可引起盆腔炎、不孕不育、异位妊娠等多种并发症,增加感染HIV的机会,严重威胁身心健康[2,3]。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6年全球15~49岁的人群中有8690万人感染淋球菌[4]。2018年,全国共报告淋病发病133 156例,报告发病率为9.59/105,居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第四位[5]。1964年中国宣布基本消灭性病,1983年青岛市报告首例淋病,淋病在山东省重新流行。上世纪90年代,山东省淋病报告发病率居8种监测性病的首位,累计报告例数占性病总报告例数的51.30%[6]。2004年以来,尚无对全省淋病流行病学的系统研究。为了解山东省淋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山东省2004-2018年淋病的发病报告情况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淋病病例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淋病报病资料。

1.2 方法 应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趋势 2004-2018年山东省淋病累计报告例数60 080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4.19/105。年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9.67/105下降到2012年的2.81/105,2012年后缓慢上升至2017年的4.14/105,2018年又下降到3.97/105。2004-2018年,山东省淋病维持在低流行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流行水平(χ2=18.434,P<0.05),见图1。

图1 2004-2018年山东省与全国淋病流行趋势

2.2 流行特点

2.2.1 地区分布 山东省淋病发病呈地区不平衡性。年均报告发病率居于前5位的市为威海市(17.93/105)、济南市(7.33/105)、青岛市(7.14/105)、烟台市(5.80/105)、枣庄市(4.68/105)。累计报告例数居前5位的市为青岛市(8952例)、威海市(7316例)、济南市(7233例)、潍坊市(6280例)、烟台市(5988例),合计报告例数约占全省总例数的59.54%,见图2。

图2 2004-2018年山东省淋病报告发病地区分布

2.2.2 人群分布

2.2.2.1 年龄和性别分布 淋病发病以20~39岁年龄组性活跃人群为主,累计报告病例占总病例的70.97%。各年龄组均出现报告病例,并呈现明显性别差异,男性的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3,P<0.05)。男女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组均在25~29岁:男性22.20/105(11 865例),女性2.54/105(1347例),全部12.41/105(13 210例)。不同性别和年龄发病率分布见图3。

图3 2004-2018年山东省淋病报告病例年龄和性别分布

2.2.2.2 性别比 2004-2018年男性淋病累计报告病例数为53 36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35/105;女性报告例数为671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95/105。平均报告发病率性别比为7.74∶1。年报告发病率性别比具有波动性,2009年的报告发病率性别比最高,为10.35∶1。总体上男性年报告发病率远高于女性。

2.2.2.3 职业分布 不同职业人群淋病的报告例数具有明显差异。2004-2018年山东省累计报告病例中居前三位的职业为:农民20 059例(占33.40%),工人8504例(占14.20%)和家政、家务及待业7966例(占13.30%)。三种职业共占总报告病例的60.80%,见图4。

图4 2004-2018年山东省淋病报告病例职业分布

3 讨论

淋病仍然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4年全球淋病报告发病率(25.5/105)高于梅毒(17.2/105)[7]。我国淋病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17.60/105下降到2012年的7.07/105,而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8.17/105增加到2012年的33.3/105。山东省亦是如此,淋病年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9.67/105下降到2018年的3.97/105,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6.15/105增至2019年20.24/105,呈快速增长趋势。淋病和梅毒在中国都是乙类传染病[1],具有共同的流行因素,淋病报告发病率却远低于梅毒,而且二者流行趋势存在“剪刀差”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很多。一是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或滥用:一方面单剂量的头孢菌素就可治愈淋病,导致淋病流行水平大幅下降(单剂量的普通抗生素不能治愈梅毒),另一方面可增加淋球菌耐药的风险,近年来淋病流行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此有关。2016年中国首次报道了国际传播的对头孢曲松耐药的FC428克隆,并在2017-2018年期间发现了另外6例FC428相关菌株[8]。二是患者的自我治疗:有些淋病患者出现症状后,不到医院就诊,自己购药治疗或到私立诊所就诊,可能造成漏诊。三是梅毒筛查率的提高: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都加强了梅毒的筛查,梅毒的发现报告率相应提高,因此可能造成重报,而淋病的筛查没有相应增强,多数淋病患者无症状(尤其是女性患者),则可能造成漏诊漏报。提示当前淋病监测数据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淋病真实流行情况,我国性病监测系统尚需进一步完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淋病发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也存在地区差异。一项对2004-2014年中国大陆省级淋病发病率的研究表明[9],中国南部和东部的淋病报告发病率最高(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浙江和广东的报告发病率在所有省份中排名前三。整体来看,北方地区的报告发病率低于南方。性病的流行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地区外地流入人口多、人口流动性大、高危性行为增多,可导致性病发病增加[9,10];同时经济发达地区医疗机构性病诊疗条件相对完善;另外,经济发达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患者更易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也会导致淋病报告数量增加。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医疗机构的数量与淋病报告发病率呈负相关,表明及时治疗和干预可以很好地控制淋病感染的传播[9]。医疗机构的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如经济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等性病流行率低于发展中国家。

本研究发现淋病发病存在明显年龄和性别差异。山东省淋病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的人群,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道一致[11]。该年龄段人群处于性活跃期,自我保护意识差,性观念较开放,容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导致感染淋病的风险增加,应是淋病防治宣教的重点人群[12]。本研究发现,男性淋病报告发病率远高于女性。男女报告发病率性别比较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男性(包括男男性接触者)社交范围广, 涉足娱乐场所机会多,安全套使用情况比女性差[13],故感染的机会要大于女性[14];二是与男性相比,较多女性淋病不出现临床症状,就医机会低于男性[15];三是男女淋病诊断标准不同,男性淋病可通过涂片确诊,女性淋病需要淋球菌培养或核酸检测确诊,一些医疗机构如不开展培养和核酸检测,可能出现漏诊[16];四是基于中国传统思想,有些妇女罹患淋病后更可能因羞愧导致不就医,或自行到私人诊所和药店买药治疗,导致女性报告例数低。五是部分女性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妇科就诊,一些妇科医生不愿意或医院无条件做淋球菌培养,诊断为“宫颈炎、尿道炎”等其他妇科炎症,直接用抗生素进行治疗[15]。

淋病职业分布主要以农民、工人和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原因可能有:一是此类人群流动人口居多,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较可能进行廉价、无保护的性交易,而且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感染淋病的风险更大[17];二是对淋病的知晓率低,患病后不能及时就诊治疗,会导致淋病的传播;三是可能与传染病网络直报有关,因为在患者拒绝提供工作单位而又必须填报的情况下,一些医生更可能选择不需要填报工作单位的职业。另外,由于职业界定模糊,职业不详者和其他职业者也占较大比例。

针对目前山东省淋病的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 在下一步的淋病防控工作中, 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重点针对高风险人群,提高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防护意识;二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性病诊疗培训,尤其是妇产科医师,对淋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是完善淋病监测网络,加强淋病发病率和淋球菌耐药的监测,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猜你喜欢

淋病性病梅毒
隐性梅毒更危险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庆大霉素是否可代替头孢曲松治疗淋病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自拟清淋汤对慢性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
性病患者能否人流
话说性病恐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