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
2021-03-05孙春艳
孙春艳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柳州 545103)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它不仅对养羊产业造成重大危害,而且也威胁人类健康。加强对该病的防范对提高养羊经济效益及人类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1 病原学特点
有效控制山羊布病,应要掌握如下特点:(1)传染性,是该病最为重要的病原学特点,病菌可在众多自然宿主寄生,对人和多种家畜存在易感性,其中牛、羊及猪,并可在人畜之间相互传播。(2)药物敏感性,羊布鲁氏菌呈革兰氏阴性应首先高敏感性药物治疗,目前常用药物有复方青霉素、氨苄西林钠、复方长效磺胺、头孢曲松钠等。但该菌对四环素、卡那霉素、阿奇霉素、链霉素等敏感性较低,在临床用药时应避免使用这类药物,以减少浪费。(3)多态性。目前病原有6 种19 个生物型,其中羊种包括生物型1~3,牛种包括生物型1~7,猪种包括生物型1~5,羊种包括附睾种,沙林鼠种和犬种各包括1 个生物型。(4)抗性,一般情况下,该菌的生化抗性不强,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夏季长时间阴雨后的高温高湿环境最适合该菌的繁殖和增殖。粪便、污染的潮湿垫料和动物组织等有机载体是该菌赖以生存的重要能量物质。在去除各种有机载体并尽可能暴露菌体时其抵抗力会显著降低。根据这一特点,羊场(舍,栏)内小环境应长期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采光良好,清洗消毒工作到位,使养殖环境中的绝大多数致病菌被灭活,保持在安全值范围内,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的目的。
2 流行特点
当前山羊布在国内大部地区呈零星散发和地方性流行,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大多数动物都具有易感性,家畜中以羊、牛、猪高度易感,不同型的布鲁氏菌有其主要宿主,且普遍存在宿主转移现象,其中导致家畜流产的布鲁氏菌代表是马耳他布鲁氏菌,其主要宿主是羊,而牛、猪、马、犬等动物也可感染。鉴于布鲁氏菌的宿主及其广泛,所以病羊及带菌的人和其它动物都是潜在的传染源,其中最危险的是阳性妊娠母畜,其流产或分娩时可将大量布鲁氏菌排放进入养殖区域小环境,由此导致发病场长期难以净化,具有极高的历史病复发风险。布鲁氏菌的传播途径也极为广泛,最常见的是经消化道(经被污染的饮食源感染)和受损的表皮及黏膜创口侵入感染,还可经呼吸道、生殖及泌尿道、吸血昆虫等多种途径构成传染。一般无疫区规模羊场只要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很少会出现羊群感染发病现象,最大的发病风险来自于对外引种及购进育成商品羊,不从疫区引进羊只、争取早期检出并果断淘汰处置阳性个体是最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3 临床症状
布病的主要表现为流产。当羊群大量流产发生时,才观察到该症状。在一般条件下,流产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大约是怀孕后的第4 个月。流产前2~3d 体温出现升高。精神抑郁,食欲不振,有些长时间躺地不起,阴道有粘液或粘液带血分泌物排出。流产时有粘液或脓液排出,慢性子宫炎症发生,可导致病羊不孕。有些羊患有慢性关节炎和滑膜滑囊炎。走路瘸行,移动困难。患病羊常因食物摄入不足而饿死。除患有关节炎外,公羊有时也会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出现肿胀,触诊局部出现发热、疼痛。流产后母羊可以很快康复,但自愈过程缓慢。轻度感染者治愈较快,重度感染者则无法治愈。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学诊断 取含致病菌的病料做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呈阴性,观察有无微小杆状菌存在;再取少量病料做成混悬液接种于培养基中,可加入少量多黏菌素E 和杆菌肽(分别6000U/100mL 和2500U/100mL),置于5%的CO2环境中培养7~10d,检查发现有菌体生长后进一步作涂片细菌检查;最后再作动物试验,将新鲜病料与生理盐水(1:10)制作的混悬液静置15min 后取上层澄清液5mL 注入试验小鼠腹腔,3~5d 后小鼠陆续死亡,检查其肝牌等实质器官有结节生长,并可从中分离出布鲁氏菌,且血清抗体检测为阳性,即可确诊为布病。
4.2 血清学诊断 常用试管凝集试验,取待检羊血清少许注入试管内,以0.5%石碳酸生理盐水稀释,然后加入布鲁氏菌抗原,置37℃环境培养5~20h,观察结果并记录,若结果测定1:100 出现“++”为阳性;1:50 出现“++”为可疑,低于此凝集价为阴性。
5 处理举措
对阳性和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淘汰,杜绝屠宰。禁止接触健康的绵羊。用10%~20%石灰乳、2%氢氧化钠溶液、5%克雷灵对污染的器具和场所进行消毒。流产胎儿、胎膜、羊水及产道分泌物应深埋处置。对凝集反应阴性的羊,应接种布氏杆菌猪型2 号弱青苗或羊型5 号弱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