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探讨
2021-03-05徐向东虞新波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文/徐向东 虞新波(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成功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国。但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以及国际需求疲软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的日益凸显,我国经济开始步入结构性减速阶段。2015 年11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战略,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此后,国家“十三五”规划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五年规划的主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其作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单纯地减少供给,而是通过对资本、土地、劳动力、制度以及创新等生产要素进行结构性调整,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制造业作为各类资源要素最集中的领域,毋庸置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
安徽省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制造大省,制造业作为其支柱性产业,是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基于这一实际,推动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解决制造业领域中的供需错配,就必须加快推进制造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矫正生产领域要素配置扭曲的现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制造业创新创造能力,以新供给创造新价值、引领新需求、实现新发展。因此,就安徽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两个方面同时发力、有效协同[1]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变量是指直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变量,通过促使资本、技术、劳动力及土地等资源要素呈现新供给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最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外生变量则是指保障和促进解放生产力的制度安排、结构安排及政策安排,通过强化制度新供给、结构新供给和政策新供给的外部推力,保障各类资源要素的有效供给和市场配置的最优化[2]。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制度驱动
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甚至是最关键的要素。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是制度的发展,换言之,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制度变迁决定经济增长[3];新经济史学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制度的变化,而不是产业革命及其相应的技术变革[4];从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展状况的鲜明对比中也可看出制度驱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及落实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引导,也就是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制度红利的释放。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首当其冲是制度驱动,必须把深化制度改革作为“当头炮”。与时俱进的制度有利于转变现有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要通过制度驱动,推动制度设计的规范化、透明化,强化制度执行力,稳步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原有阻碍市场功能发挥或束缚市场功能充分发挥的相关制度体制,破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障碍,降低经济发展的制度成本,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进而切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创新驱动
最早使用创新概念的是熊彼特,最早提出创新驱动的是迈克尔·波特。创新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密码”。18 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上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可以说都是创新驱动。当前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呈现大而不强的局面,长期被动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分工地位相应也面临着被“低端锁定”的固化风险[5]。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同时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应当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把创新放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优质高效的制造业企业。要以硬科技创新为本,同时加强软科技创新,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通过创新驱动补齐关键短板,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的发展。要推动从过分依赖要素投入数量向积极寻求要素投入质量的转变[6],通过创新驱动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7],整合与盘活各类创新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与最优化,产生新产品、新市场和新供给,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同时又以扩大需求来倒逼供给优化升级,促使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
3.“大推进”驱动
大推进理论的核心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必须对工业各部门进行全面、大规模投资,特别是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8],且投资要达一定的规模,通过投资的“大推进”来推动各工业部门的全面迅猛发展,迅速实现工业化[9],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不论是以相应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标志的前三次工业革命,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其关键举措都是对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巨大投入。“新基建”概念提出以来,以5G 网络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基建”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快速布局和大力投入。“新基建”主要发力于科技端、智能化和数字化,用新的经济模式和新的增长点来完善供给侧,确保跨域性发展的平稳性。短期看,“新基建”有助于“扩需求”和“稳投资”;长期看,有利于高端要素投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创造新供给。由此可见,“新基建”是“大推进”驱动的加速推进器,通过促进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加速发展,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同时在“大推进”驱动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与金融、交通等领域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实现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制造业发展从量的积累逐步转为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逐渐转为系统能力的提升。
三、 安徽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
我国政府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不同阶段都进行了十分明确的改革任务部署:2015 年的“三去一降一补”,2016 年的聚焦实体经济和创新,2017 年的“破、立、降”,2018年的八字方针“巩固、增强、提升、畅通”[10],2019 年的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从国家政策部署来看,这些任务都突出“以改革调结构”的本质。安徽省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2016 年,安徽省出台《安徽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同时制定8 个专项实施意见和煤炭钢铁行业4 户省属重点企业去产能方案;2017 年,安徽省出台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等多个“10 条”政策以及加快建设创新发展四个支撑体系实施意见等;2018 年,安徽省出台《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 年,安徽省出台《2019年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
近年来,安徽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高端制造方面,安徽省已集聚300 多家集成电路“研发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产业链条企业;拥有集6 代线、8.5 代线、10.5 代线于一身的全球最大平板显示基地。在智能制造方面,安徽省累计认定省级智能工厂45 个、数字化车间204 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39 万台;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发展了一批标杆企业:全椒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首个水泥智能工厂,安庆华茂纺纱智能工厂是国内最大规模的纺纱智能工厂,是安徽省“数字化车间”。在绿色制造方面,“十三五”以来,安徽省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79 家、绿色园区9 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6 家、绿色设计产品197 种。在存量优化方面,安徽省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超过1000 项;在增量培育方面,安徽省围绕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优势产业进行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加快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2018 年,合肥智能语音基地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中国声谷”入园企业已经超过600家,产值接近800 亿元,“数字江淮”中心正式运行,1500 个企业实施“皖企登云”行动计划,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0%以上。2019 年,工信部首次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安徽省得78.77 分,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 位;六轴工业机器人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洗衣机、冰箱、彩电和空调的产量约占全国的2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12.5%;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10%。除此以外,安徽省成功举办2018 年和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累计对接签约合作项目1074 个,投资总额近1.2万亿元。
四、结论及建议
安徽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推进,促使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方面。因此,安徽省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制度驱动、创新驱动和“大推进”驱动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向工业强省、制造强省加速迈进。首先,安徽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强化制度供给的作用,通过制度驱动进一步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以降低制造业税费成本、用能成本、融资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等,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其次,应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穿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过程,运用创新解决经济发展动力的问题,挖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最后,应积极部署“新基建”工程,在整体规划和支持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来推动新基建,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本文获2020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安徽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制造业TFP 的影 响 研 究 ” ( 项 目 编 号 :SKJ2020A0298)、2017 年 度安 徽省科技创新战略与软科学研究专项“全球价值链下企业集成创新与安徽制造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706a02020045)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