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
2021-03-05毕凯璇PavelPetrovichKrasochko
毕凯璇,潘 辰,Pavel Petrovich Krasochko
(白俄罗斯维杰布斯克荣誉勋章国立兽医学院,白俄罗斯 210026)
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常发生不孕、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或弱胎,加强对其临床特点的分析有助于更好的明确该病的发生症状,以便更好的做好防治措施
1 流行特点
猪是细小病毒的唯一已知宿主,各日龄、性别和品种的猪易感,其中后备母猪比其他猪更易感。该病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母猪会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交配也容易感染。感染细小病毒的猪会长期带毒,并影响周围健康的猪。本病具有很高的感染性,3个月内几乎可导致猪群100%感染。
2 临床特征
妊娠期母猪是感染猪细小病毒病主要的猪群,并且会在不同的妊娠阶段展现出不同的症状。比如妊娠35d时,母猪会终止妊娠的情况,胚胎基本全部死亡,同时细小病毒会长期潜伏在母猪的体内,并影响下次一的妊娠;在妊娠35~70d时,患病的母猪会出现木乃伊胎儿;妊娠70d以后,病猪的体内胚胎会有一定的免疫作用,胚胎会继续存活并出生,但是出生的仔猪抵抗力较差,会有严重的腹泻或高热症状,母猪则会出现子宫炎症,影响其繁殖功能。
3 诊 断
3.1 病原学检测需要采集病猪的流产胎儿等制备悬液,在细胞中培养5d后观察其中是否出现病变细胞。
3.2 血凝抑制试验该试验主要作用是检查样本中含有的抗体,虽然该方法比较便捷、简单,但是灵敏度较低,多用于辅助诊断。
3.3 血清中和试验该试验主要检测病毒毒力、血清中的抗体,通过观察细胞病变对抗体滴度进行计算。
3.4 荧光抗体染色法该法需要采集病猪的病理组织作为样本,将其做成冰冻切片后再使用荧光抗体诊断液染色,0.5h后再用PBS和蒸馏水清洗,干燥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如果发现有绿色荧光颗粒就可以判定其为细小病毒。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是保障猪健康的重要举措,(1)要为猪群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确保猪舍有充足的阳光、通风、温湿度适宜等等;(2)要做好卫生工作,保证猪舍的干净,及时清扫粪污等;(3)要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对养殖场的内外以及各个角落进行消毒,进出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也要进行消毒,尽可能的避免闲杂人或者车辆进入到养殖场中,减少细菌的传播。
4.2 科学饲喂霉变的饲料是导致猪细小病毒病的重要元凶,因此养殖户要注重饲喂工作,应该选取干净、质量达标的猪饲料,如果发现霉变饲料要严禁喂食。
4.3 坚持自繁自养模式在养殖场的经营过程中,引种是优化猪场结构的重要方式,但是引种会带进病毒,因此养殖户应该坚持自繁自养的模式。如果必须引种,养殖户应该避免从疫区引种,引种后要做好隔离观察,确保健康后再混入原有的猪群。
4.4 免疫预防免疫预防是猪细小病毒病预防中的重要环节,养殖户要严格按照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并按照免疫程度做好接种工作。在免疫中应该选择适合当地血清型毒株的疫苗,一般情况下,仔猪需要在20日龄的时候接种猪细小病毒疫苗;后备种猪需要在配种前的20d左右接种猪细小病毒疫苗;母猪需要在产后15d左右接种猪细小病毒疫苗;种公猪需要在每年的春子季节进行接种。通过疫苗接种,就可以确保猪能够产生抗体,以便起到预防猪细小病毒病的作用。
4.5 治疗措施兽医人员需要具体分析病猪的临床症状,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如果病猪存在心肌功能较差的问题需要注射一些强心药,还能够起到引产的作用,从而减少仔猪被憋死的风险;如果病猪出现较为明显的脱水症状,就需要通过注射生理盐水的方式来缓解。在治疗期间,如果发现猪有继发感染的情况还应该注射抗生素进行预防。
5 结语
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养殖场的经济收益,养殖户需要提高重视,在养殖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损失,确保养殖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