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场保育猪饲养管理的有效措施
2021-11-14杨晓梅
杨晓梅
(辽宁省朝阳县杨树湾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朝阳 12200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猪肉及其产品要求的数量增多,品质也提高,只有开展规模化养殖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保育猪规模化养殖是种新的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解决。为此,本文介绍了保育猪的规模化养殖技术,供参考。
1 饲料的合理管理
饲料是保育猪饲养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规模化饲养场的饲养人员应加强对饲料的管理措施。一方面,要把控好饲料质量,始终坚持使用健康并且安全性高的饲料,禁止购买或者给猪投喂劣质或被污染的饲料,但在实际生产中不少的饲养场会考虑经济成本选择质量差或被污染的饲料,导致保育猪免疫力降低,繁殖力出现问题,给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必须严格的控制饲料质量,彻底杜绝选购不合格的饲料,严格禁止用变质或腐烂的饲料给猪群投喂。还应该给保育猪供应配比全面的饲料,以确保猪的健康生长,科学配比饲料可获得较高的转化率,进而提高猪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其免疫力。
2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必须给保育猪群营造舒适的生产环境,确保其能够健康的生长发育。一方面,应该确保饲养舍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和保暖性,要根据季节的变换作适宜的调整,要根据猪群的饲养密度调整饲养舍的通风状态,要及时改变舍内的温度以适宜猪群生活。我国的冬春季节比较寒冷,猪舍的饲养密度都比较大,此时应该重视饲养舍的通风处理,而我国的夏季气温比较高,饲养舍内的温度一般也比较高,此时在保证通风系统之外还应该通过采取洒水的方式给饲养舍降温。通常饲养舍的适宜温度在26~28℃,一旦实际温度高于此范围必须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如果饲养舍温度低于此温度则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所以务必将饲养舍的温度和通风关系处理到位有助于提高规模场保育猪的生产水平。另外一方面,必须加强猪群的分群管理措施,分群应该严格控制每个栏的养猪数量,避免通过提高猪群饲养密度的方式高生产效率,那样会影响保育猪群的正常生长,而且很容易引发疫病。分栏之后有些猪会表现出不适应的情况,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此时工作人员必须适当的介入,采取有效的抗应激措施,以帮助猪逐渐的适应,促进保育猪饲养工作的落实。
3 重视疾病防治
疾病防治是保育猪饲养生产的关键环节,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一方面,应该重视保育猪群的疾病防治工作,要了解当地猪群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场的详细免疫档案,定期给保育猪接种疫苗,切实做到防重于治。另一方面,要重视保育猪的药物保健,定期在猪群饲料中合理添加相关药物,以有效提高机体抗病力。此外,可在猪日粮中添加合适的新型微生态制剂,用其代替抗生素的作用,这样既符合当前健康猪的生产理念,有效提高保育猪的抗病能力,又可以积极发挥有效的防治作用。
4 小结
规模化的饲养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生产中为更进一步推动规模化饲养场的发展,充分满足市场对猪肉及其制品的实际需求,就应该不断的加强保育猪的养殖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