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繁殖率的关键措施
2021-03-05秦智勇
秦智勇
(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畜牧兽医站,江苏 如皋 226571)
母猪繁殖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是评价饲养管理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本文提出了提升母猪繁殖率的几点对策。
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1.1 母猪日粮的配制科学开展好母猪日粮配置工作能够更好地控制其膘情,饲养管理人员需要结合饲养标准和生产具体情况来合理配置日粮,确保饲料的多元化,营养充足,根据不同母猪个体进行差异性、小范围调整。
1.2 母猪妊娠期饲养如果对妊娠期母猪投喂精料型日粮,需要确保日粮内粗蛋白含量保持在12%左右,钙、磷、食盐分别控制在0.6%、0.5%、0.3%左右,另外还需要适当添加复合维生素。如果有青饲料的情况下也可选择适量投喂,其对母猪和仔猪的生长发育效果显著。
1.3 猪群的密度及空间控制仔猪生长到10kg之后,把公猪和母猪分开饲养能够促进公猪性欲提升,促进其交配活动。母猪进入初期发情阶段之前放入公猪,能够适当提前初情期。如果公母猪从仔猪开始进行混养,则不利于提前母猪的发情时间。
1.4 母猪圈舍卫生管理猪圈内必须要确保干燥清洁,合理控制好温湿度,防止因为潮湿而导致的“趴窝病”。针对妊娠期母猪来说,需要为其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有利于促进其机体免疫力提高,增进食欲,对胎儿发育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2 增加母猪年产窝数的措施
一般来说,母猪生产需要经过114d的妊娠期和30d左右的哺乳期,发情出现在断奶后3~7d,一个繁殖周期大约在150~160d。所以每年每头母猪通常情况下会产2.2~2.5窝仔猪,要促进母猪繁殖率的提升,可以选择如下方法。
2.1 缩短哺乳期较传统方法,能够选择仔猪8到10日龄后调教其开食,让仔猪处于15日龄时能够开始吃食,28日龄时进行断奶,如此一来能够让母猪的配种时间向前推进5~15d。针对提前断奶的仔猪必须要实施科学标准化饲养管理,确保其健康生长。
2.2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是促进母猪繁殖率提升的关键性因素。妊娠后期以及哺乳阶段能够选择多投喂精料、青绿多汁饲料以及矿物质饲料;针对妊娠初期、空怀期以及哺乳后期的母猪应当增加粗饲料的占比,让母猪能够始终保持七、八成膘。
2.3 药物催情针对自主断奶却不发情的母猪,能够选择中草药或者其他生物制剂进行注射催情。
2.4 做好防疫母猪正式产仔之前需要把产房进行全面清洁消毒,临产时需要对待产母猪身体实施消毒。空怀期母猪可以对其注射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从而有效降低其妊娠阶段出现流产或者死胎的几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母猪子宫疾病的发生。
3 小结
母猪养殖户必须要充分结合营养、环境等影响因素,开展好饲养管理工作,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配种,精选种猪,科学免疫,促进养殖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