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临床变化与防治
2021-03-05时俊峰
时俊峰
(河南省新蔡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新蔡 463500)
猪丹毒也称打火印,其病原为猪丹毒杆菌。该病多发于架子猪,病猪皮肤有明显的出血性疹块、高热、卧地不起、便秘、呕吐等临床症状,如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死亡,养殖场户要密切留意。
1 流行特点
猪丹毒传染性较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品种及性别的猪,尤其是架子猪有更高的发病率。该病的传染源是患病猪和带菌猪,病菌主要寄生于猪的扁桃体及淋巴结组织中。病原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健康猪直接接触患病猪或间接接触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可发生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可发生,尤其是夏季和秋季等潮湿、炎热、多雨的季节发病率更高,严重危害猪群的健康生长。
2 临床症状
健康猪患病后会出现明显异常,精神萎靡,不愿站立,停止进食,畏寒怕冷,高烧至42℃左右,强行驱赶病猪站立会出现跛行现象。病猪后背两侧有斑块,颜色为紫红色,严重的病猪斑块部位出现溃烂及结痂现象。按压斑块有褪色迹象。如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死亡。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发现,病猪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切面为紫红色。脾脏呈樱桃红色并肿大。脾脏切面白髓周围红晕病变明显,其他部位无明显的病变。
4 诊断要点
采集病死猪脾脏、淋巴结以及皮肤疹块渗出物作为病料组织,然后进行实验室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利用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革兰氏阳性的细长小杆菌。在试验检查的基础之上,结合猪丹毒病的临床发病症状、剖检变化以及流行特点,即可进行科学有效的确诊。
5 治疗方法
202 0年7月份,我镇王某家的养殖场有个别猪出现病态,养殖户诉:起初有2头猪不进食,体温升高,眼结膜潮红,被毛粗乱无光泽,眼角有眼屎,大便较为干燥,背部皮肤有紫红色红斑,养殖户使用感冒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其中1头症状严重的猪死亡,养殖户随即前来求诊。对病猪检查发现,其体温升高至41.5℃,食欲废绝,精神萎靡,不愿站立,病猪后背两侧有紫红色的斑块,并逐渐溃烂。剖检病死猪发现,其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切面呈樱桃红色。综合判断确诊为猪丹毒,随即采用中西兽医结合方法治疗。
5.1 西兽医治疗该法主要以抗生素为主。针对患病猪,首选大剂量青霉素治疗,上午肌内注射青霉素,按2万IU/kg.bw,同时注射链霉素,按照1万IU/kg.bw,连续注射3d;下午肌注头孢噻呋钠注射液,按照0.1mg/kg.bw,接着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10mL,连续注射3d。
5.2 中兽医治疗中草药治疗能标本兼治。具体药方是用15g甘草+50g竹叶+50g生地+50g白术+100g玄参+100g金银花+100g穿心莲+150g板蓝根,加适量水浸泡2h,煎煮去渣候温灌服给病猪,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3d。慢性型病猪,可以使用10g甘草+10g木通+15g柴胡+15g陈皮+15g秦艽+15g防己+15g白术+30g山楂+30g神曲+30g大黄+60g芒硝,研末加入适量水冲调,温后分早晚2次灌服给病猪,连续服用3d。
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病猪3d,症状缓解,5d病猪完全康复,1周后复诊无复发迹象。
6 预防对策
6.1 日常加强管理为有效预防猪丹毒,保证猪群健康生长,要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保证饲料营养均衡,将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添加入饲料中,提高猪群抵抗力。认真做好圈舍卫生清洁工作,保证光照通风正常,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及时清理圈舍粪污,定时定期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养殖场户应遵循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避免疫病的传入。及时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使用泔水喂猪,保证猪群健康生长。
6.2 做好防疫接种防疫接种是预防猪丹毒的重要举措,养殖人员要高度重视,结合养殖规模制定完善的防疫接种制度,确保防疫工作落实到位。对猪丹毒当前有效疫苗为GC42弱毒苗和猪丹毒G4T(10)弱毒菌苗。此外,猪瘟、猪丹毒及猪肺疫三联苗,也可有效防疫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