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性腹泻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2021-03-05赵妍
赵 妍
(辽宁省建昌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建昌 125300)
猪病毒性腹泻主要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和轮状病毒等引起。冬春季节易发,主要症状是水样腹泻、呕吐。猪腹泻疫苗常用的分为灭活苗和弱毒苗,此外还有转基因植物疫苗和乳酸杆菌疫苗。
1 免疫失败原因
1.1 疫苗因素
1.1.1 疫苗质量不合格 疫苗的质量取决于其抗原的免疫原性。所选择的疫苗毒株免疫原性不强,或未及时更换毒株适应地区流行抗原的变化;抗原含量不足也能降低疫苗的免疫原性,使机体的免疫应答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造成免疫失败,如果未从正规厂家购买疫苗、未按要求进行冷链运输和保存、阳光直射等都可能造成抗原含量不足,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保护。
1.1.2 疫苗使用不当 使用前未进行回温和摇匀;免疫程序、时间、次数不合理;接种时未按照说明书的疫苗剂量、稀释浓度、接种部位、接种方式,自行尝试;存在免疫空白期;在注射疫苗的过程中操作不当。这些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免疫失败。
1.1.3 免疫逃避 腹泻病毒的共同点是具有基因多样性,为适应环境会不断进化,当重要的抗原蛋白发生基因突变时,会使疫苗的毒株与地区流行毒株不再匹配或出现较大差异,造成免疫逃逸。
1.2 猪群因素
1.2.1 猪群亚健康 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不全,不能产生正常的疫苗免疫应答,造成免疫失败。猪群营养不足、采食障碍、存在免疫抑制疾病、疾病的隐性感染、内脏器官损失、慢性中毒、环境差等原因都会造成猪群亚健康。
1.2.2 野毒或强毒感染 接种后机体对疫苗的腹泻毒株抗原进行免疫应答,需要14d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前,如有野毒株或者强毒株侵入,可能导致猪群发病或隐性感染,造成主动免疫失败。初生仔猪未及时获得母源抗体或不足,也有可能被感染,造成被动免疫失败。
1.3 其他因素
1.3.1 外界应激因素 在免疫接种前后,猪群受到较多的外界应激因素影响,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不全,造成疫苗免疫失败。如气温骤变、湿度过大或过小、饲养密度大、昼夜温差过大、异常响动、噪音过高、饲料转换、转群等,这些因素都可造成猪群的应激。
1.3.2 药物影响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很多抗菌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会对动物的免疫机能造成不良影响。为预防疾病发生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病毒药物,疫苗注射前后注射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没有休药期或休药时间短,这些药物制剂会的抗体的产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3.3 饲养管理 日常不注重饲养管理也能导致疫苗免疫失败。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差,病原微生物污染严重,不注重消毒,密闭不通风,饲料霉变,饲料配比不合理等因素。
2 防控措施
2.1 正确选择疫苗,确保质量
疫苗要从正规厂家采购,结合当地疫病的流行趋势,选择毒株与本地流行的病毒性腹泻毒株相同疫苗,并确保疫苗免疫接种时在保质期内。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温度对疫苗进行储存和运输,避免阳光直射和反复冻融。使用前注意检查疫苗性状,瓶体是否完整,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确定回温时间;疫苗稀释后要在4h内完成注射。
2.2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
要结合本地区的腹泻流行特点及趋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免疫程序。现阶段,市面上常用的腹泻疫苗免疫方式是肌肉注射或者后海穴注射,切忌盲目尝试,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途径进行免疫接种。
2.3 强化饲养管理
强化饲养管理,避免应激因素,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强怀孕母猪尤其是头胎母猪饲养管理,防止疾病的隐性感染,提高母猪的抵抗力,使疫苗接种后能产生足够的母源抗体;仔猪出生后要尽早吸允初乳以获得母源抗体保护,使其免受腹泻病毒的感染,提高生产效能。
现阶段,猪病毒性腹泻尚无有效药物,预防的主要措施是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同时强化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机体免疫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腹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在免疫期内保持足够的抗体低度,发挥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防止病毒性腹泻的发生,以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