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2021-03-05王录和
王录和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生态有机畜牧业技术服务中心,青海 河南 811599)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伴随规模化养殖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影响羊健康生长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为确保疾病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本文主要剖析了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诊特点及防治措施供参考。
1 流行病学
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感染肺炎支原体引发的高传染率、高致死率的密切接触性传染病,经调查这种疾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且各品种羊均易感以6~12月龄羊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该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其传染源是病羊或肺炎支原体病毒,该病地方流行和散发流行当健康羊与病羊直接接触后即可感染肺炎支原体,从而引发传染性胸膜肺炎。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冬季气候寒冷、养殖过密,发病率偏高,在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利于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
2 临床症状
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一定的急发性,不同发病期羊的临床症状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发病初期,患羊临床表现主要有体温升高、呼吸频率加快、高热不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消瘦、鼻腔中流出黏液性鼻液、毛发失去光泽,发病一周后,咳嗽由湿咳转为干咳、鼻液粘稠化、呼吸困难、进食停止、腹部蜷缩、气喘、眼睑肿胀等。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羊可见,病变主要在肺脏和胸膜,其中胸部病变最明显,解剖胸腔后不仅会流出淡红色或淡黄色液体,仔细观察流出的液体中还有少量的纤维素性网丝。患病羊的肺脏组织肿大,胆囊充盈,随病程延长,肺脏组织变化就越明显,组织中现结缔性增生。
4 实验室诊断
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与其它疾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为保证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养殖户还可通过采取“采集病羊典型病变脏器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对该病进行确诊。
在具体化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将采集到的病料粉碎后制成涂片,姬姆萨染色后镜检,可观察到呈杆状、丝状、球杆状、逗点状等多种形态的致病原,将病料接种到血清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后可观察到培养基上培养,若菌落中出现细小灰白色中间凸起的致病菌,则可诊断为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措施
该病是一种高发病率的传染性疾病,在影响羊群正常生长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经济效益。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诱发因素有多样性,如养殖场环境卫生不达标、喂养工作不科学或接种工作形式化等,都是导致该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养殖户需做好如下预防工作: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消毒灭菌、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模式、从正规养殖场进行引种、建立健全完善的养殖场规章制度、定期做好饲料品质检查工作、将维生素等适量加入饲料和饮水中、每天做好圈舍杀菌(圈舍杀菌以及周边环境灭虫)和通风光照等工作、及时清理牛的排泄物以及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5.2 治疗措施
治疗该病可选用5%恩诺沙星注射液亦或土霉素和四环素等药物。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时,剂量为3~5mg/kg.bw,1次/d,连用1周,用5%恩诺沙星注射液胸腔处注射时,剂量是10mL,1次/d,连用1周。土霉素和四环素等药物的使用一般是在发病初期,多配合泰乐菌注射液肌肉注射。
6 结语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高接触传染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为推动畜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应确保该病防疫防治工作有序、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