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饲肉羊疾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21-03-05徐晓荣
王 娜,徐晓荣
(1.定边县姬塬区域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陕西 榆林 718699;2.定边县贺圈区域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陕西 榆林 718699)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的养羊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时期。为了提高羊肉的产量和品质,养羊业正在由传统的散养模式向舍饲转变。如何做好肉羊舍饲工作,是摆在养殖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它直接关乎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为此本文将阐述舍饲肉羊疾病流行特点、防控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供参考。
1 舍饲肉羊疾病流行特点
一般来说,肉羊在舍饲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些疾病。(1)营养代谢疾病,由于羊的抗病力很强,所以很多养殖人员不重视羊的防疫工作,如果食物营养不全或太单调,会导致新陈代谢紊乱引发疾病。如果肉羊体内缺乏各种微量元素必然会增加发生羊病的可能性,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羊瘫痪、羊不育和其他疾病。此外,如果管理不善将会导致羊羔白肌肉和肺炎,直接降低肉羊的存活率和严重影响农场的经济效益。目前尽管有效控制了传统老疾病,但许多新的疾病仍在出现,严重影响肉类行业的发展,如羊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以及传染性脓疱等。
2 舍饲肉羊疾病流行防控遇到的问题
2.1 防疫部门不完善在舍饲肉羊的疾病防疫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羊病不仅具有传染性,还有人兽共患特性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肉羊舍饲起步较晚,很多管理措施不够完善,尤其受羊散养模式的影响,对羊病防疫重视不够,相应的防疫机构设量较少,不能满足养殖防疫需要。一旦舍饲肉羊发生疾病,可用来解决问题的防疫部门与管理人员不足,很可能导致羊疾病大范围流行。
2.2 管理人员防疫意识薄弱舍饲肉羊疾病防控方面的管理人员工作素质不高,对羊病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且相关部门的宣传与科普不到位,部分基层管理人员意识不到防控流行病的重要性,预防舍饲肉羊疾病的意识很薄弱,当流行病真正出现时不能有效应对导致防疫缺口愈来愈大,需要消耗更多精力解决。
2.3 防疫条件低下大部分养殖场是农民自行建立的,是从前的养殖基地,畜牧业发展趋势逐步提升后,很多养殖场也只是加以翻新和检查。并没有挪动位置,造成养殖基地的选址、建设布局中没有安全保障,也没有控制疫病的备用基地,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即使疫病出现也没有条件去治疗、补救。没有合理的养殖场所,无法合理划分养殖区域,极易出现混养问题,加大舍饲羊病发生的概率,并且在发生后没有场地转移疫病畜群,更没有场地治疗疫病畜群。
3 舍饲肉羊疾病流行的防控措施
3.1 健全肉羊养殖疾病防控与治疗部门为了更好的检查肉羊养殖疫病和在不幸发生时可以及时止损,应当建立系统的防控检查体系,建立专门的养殖疫病检疫机构,配备专业的工作团队,设立专门隔离区,监测发现肉羊有疫病症状可以及时转移,建立相应的检测和处理设备,使应急能力加强。要设立分工明确的肉羊养殖防疫部门制度,在防疫宣传、工作方面与治疗方面要适当分工,并加肉羊疫病防控的工作量,呼吁相关部门以及大众重视起肉羊流行疾病的防疫。
3.2 加强肉羊流行疾病防控的宣传为了加强管理人员与养殖人员对肉羊流行疾病防控意识,除了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交流,更重要的是要直接对接养殖人员,将肉羊流行疾病防控的重要性与错误检查带来的不良影响告知。可以通过报纸、新闻、网络文章、讲座或宣传海报等等方面来进行传染病防控宣传。必须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了解这方面知识,一年至少观看一次讲座。提高基层人民及时肉羊养殖疾病防控的思想意识,引导基层人民形成“早发现、早抑制”的良好思维。
3.3 提升肉羊养殖环境,减少细菌性疾病发病率要逐一排查不规范、不合格的养殖基地,解决不合格的养殖基地建设。需要扩建的基地可以上报,或者加入扶贫项目来进行。而需要转移的则要聘请专业人员察看符合养殖标准的地理位置,并且加以设计,建设出合理、安全的养殖模块。尽量避免因场地问题不得不混养畜群而发生疫病的问题。并且要求每个养殖基地都配备一定标准的“防疫站”,以备不时之需。
4 结语
舍饲肉羊养殖逐渐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也可振兴农村的经济发展。而肉羊舍饲可能出现的疫病防疫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要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做好疫病防疫,推动养羊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