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畜禽种业“十三五”期间发展概述

2021-03-05张丽君周成利

现代畜牧兽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保种绒山羊种业

李 宁,刘 全,张丽君,周成利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沈阳110032)

“十三五”期间,辽宁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9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65.6、307.9、133.9 万 t,分别列全国第11位、第4位、第9位;人均肉、蛋、奶产量分别居全国第5 位、第1 位、第10 位。全省畜产品除满足省内需求外,三分之一以上的生猪、一半以上的禽肉、禽蛋销售到省外,北京市场的生猪有三分之一来自辽宁[1],所以辽宁已成为全国主要畜产品供给基地。

自2008 年,国家对辽宁省累计投入10.4 亿元,扶持改造畜禽养殖场2 235个;省财政投入资金累计达12亿元,扶持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11 831个。辽宁省畜牧业进入由分散养殖为主转向以规模经营为主的新阶段。2019年全省畜牧业产值1 479.5亿元,增加值613.3亿元,同比增长1.4%;肉蛋奶产量分别是365.6、307.9、133.9万t,同比分别下降2.4%,增长3.6%、1.6%。牛羊禽产能增长迅速,牛肉产量同比增长7.6%,羊肉增长3.2%,禽肉增长7.1%。

1 “十三五”辽宁省畜禽种业发展情况

1.1 各级政府重视,资金政策有保障

种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十二五”以来,国家和省级财政共投入资金7亿元用于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并在土地、融资、水电、交通、环保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保证保、育种工作得以持续顺利开展。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先后出台《农业部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农牧发〔2016〕10号)、《辽宁省畜牧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辽政办发〔2016〕106 号)、《关于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辽牧发〔2017〕246 号)及《辽宁省十大畜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辽牧发〔2017〕282号),为辽宁省畜禽种业发展壮大掌舵护航。

1.2 种业发展基础好,科技助推有力量

辽宁省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据2015年出版的《辽宁省志·畜牧志》统计,至2005年,全省猪、牛、羊、马、驴、禽、兔、犬、蜂及鹿、貂等畜种多达10 余个,累计达126 个品种(不含犬、鹑)。其中,本地品种27 个,从国外引进品种87 个,从国内其他省(区)引进品种12个。“十二五”以来,省内育繁推企业蓬勃发展,阜新原种猪场、昌图国美、丹东双增、辽宁省种牛繁育中心、大连金弘基、朝牧种畜场、沈阳华美、阜新绿鲜原等一批本土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和实力。大伟嘉、温氏、牧原、扬翔等大企业的加入,使辽宁种业的育种基础更加雄厚。沈阳农业大学、锦州医科大学、辽宁农业科学院以及全省各级事业单位科技力量的加入,为企业新品种创新注入强大的力量。目前,全省共有省市县乡四级专业技术种畜禽科技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3 568人。

畜禽种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辉山乳业、大连远行、沈阳华美、丹东双增等大型本地制种企业改造升级,新建大伟嘉、温氏、牧原、扬翔等知名育种企业,辽宁种业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2012 年建立了辽宁省DHI 中心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为信息化精准选育提供技术支撑;种羊龙头企业——朝阳市朝牧种畜场通过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认定,国家级肉种羊生产性能测定站建设项目基本竣工;沈阳华美畜禽有限公司于2016年成为国家级蛋鸡扩繁推广基地;“辽西驴”获得农业农村部2018年第1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保护产品。

政府组织引导优秀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育种核心基地,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累计创建国家核心育种场3家,国家级蛋鸡扩繁推广基地1 家,省级核心育种场11 家;建成国家或省级奶牛、生猪、绒山羊、肉羊生产性能测定中心4家。畜禽良种育繁推体系建设大大推动了畜禽种业创新和发展。

1.3 加大资本投入,畜禽供种能力增强

“十三五”期间,政府、民间尤其是非农资本对畜禽种业的投入明显加大,种畜禽场数量、良种化水平、基础设施条件、规模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均大幅提升。经调查统计,政府组织实施畜禽良种工程项目等一系列惠农补贴政策,省以上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亿余元。大伟嘉、温氏、牧原、扬翔等大企业在辽宁投资建设了育种场、扩繁场及大型种公猪站;全省有资质的种畜禽场495家。其中,种猪场167 家、种牛场49 家、种公牛(猪)供精站点51 家、种羊场27 家、种禽场 199 家、种驴场 1 家、种兔场 1 家。主要畜禽品种供种能力大幅提升,基本满足本省生产需求。规模种畜禽场普遍采用封闭式舍和先进的供料、供水、除粪、环境控制及种畜禽选育等设施设备,种畜禽饲养已成为农业中装备最先进的产业之一。2017年末,辽宁省存栏能繁母猪300 头以上的规模种猪场150 家,存栏万只以上的种鸡场150家;种猪、肉牛和奶牛冻精、种用绒山羊、种用肉羊全年销往省外数量分别达到2 200 头、28.78 万剂、2 万只和1 500只,父母代蛋种鸡的外销和外引基本持平。

良种示范推广取得新佳绩。建设国家级蛋鸡扩繁推广基地1 家,辽育白牛冻精示范推广100 万剂,改良母牛40余万头,辽宁绒山羊示范推广良种羊1 256只、冻(鲜)精1.7 万剂、改良中低产绒山羊15 万只,中华蜜蜂示范推广10个县区、改良蜂2万群。

2 “十三五”辽宁省畜禽种业发展成就

2.1 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品种创新和良种推广再上新台阶

(1)种猪选育成效显著。

“辽丹黑猪”新品种培育取得重要进展,种猪群主要经济性状选育进展显著。

(2)肉牛培育有突破。

辽育白牛肉牛新品种社会化联合育种取得开创性成果,育种核心群建设和世代选育稳步推进,探索的辽育白牛全产业链开发经营被国家行业协会列为2015 年肉牛产业创新典型模式。

(3)奶牛育种体系完备、支撑有力。

逐步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良繁工作体系,现有种公牛站2家,存栏乳用种公牛品质位居国内前列;乳品加工企业自建的核心育种场5家,种公牛站自建的国家级核心育种场1家,为做好辽宁省奶牛选育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4)肉羊改良成效显著。

全省利用夏洛莱等引进品种改良本地肉羊效果显著,繁殖和产肉性能大幅提高,杂交改良覆盖率达61.5%。

(5)辽宁绒山羊品种选育和良种推广持续推进。

绒山羊原种场核心群种公羊个体平均产绒达到1 550 g,年均产绒提高50 g,产绒性能保持全国遥遥领先;与21家联合育种场共同培育“常年长绒”型和“绒肉兼用”型等品系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辽东地区年改良地产绒山羊5万只以上,平均增绒150 g/只。

(6)祖代鸡存栏稳定。

全省祖代蛋种鸡场和祖代肉种鸡场各2 家,常年存栏祖代鸡分别达到3.5 万套、2.2 万套以上,年推广父母代鸡分别达到180万套、45万套以上。祖代种鸡场的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行业领先。

(7)“辽西驴”肉驴新品种选育稳步推进。

辽宁省是全国养驴最多的省份,在肉驴养殖集散地的辽西地区建设“辽西驴”育种基地,新品种选育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2.2 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辽宁绒山羊、荷包猪等8 个优良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品种保护覆盖率80%,其中荷包猪实现抢救性保护,荷包猪、豁眼鹅、大骨鸡3品种实现异地保种。保护品种核心群规模稳中有增,种群性能全部得到提高或恢复。

荷包猪从濒危状态实现有效保护,保种核心群数量294头、血统数量9个,社会存栏3 500头,种猪数量和血统个数已超过最低保种数量要求,生产性能和品种特征得到恢复,品种开发工作有序推进;辽宁黑猪保种核心群数量248头、血统数量14个,社会存栏3 000头,在保种基础上,开发工作取得可喜进展,年出栏商品猪达1万头以上。

复州牛保种核心群数量170头、家系数量5个,并配合有关单位完成了一定规模的胚胎保种;沿江牛保种核心群数量180头、家系数量10个,社会存栏100头,采取“户有户养”保种模式,保种群数量稳定,主要生产性能有所提高。

辽宁绒山羊保种核心群数量764只、血统数量8个,联合育种群数量4 362 只,品种资源保护和主要性状选育成效显著,常年长绒型新品系选育取得阶段性成果。

豁眼鹅保种核心群数量790 只、血统数量15 个,经集群和11 个世代选育,保种群个体产蛋性能由集群初期的58 枚,恢复到124.7 枚以上;大骨鸡保种杨2 家、核心群数量2 600 只、家系数量88 个,2018 年共向社会提供种雏105万只。

中华蜜蜂集中保种和保护区保种效果明显,核心群存栏220群,全省存栏5万余群。

2.3 通过重点项目,研发审定新品种(系)

辽宁省通过重点研发项目,研发和培育审定了多个新品种(系)。

(1)“辽丹黑猪”新品种培育取得重要进展。

种猪群主要经济性状选育进展显著:规模场年断奶仔猪数(PSY)较“十二五”末提高5 头以上,生猪出栏日龄减少5 d以上。

(2)辽育白牛选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项目实现从母牛的体型外貌鉴定和体尺估重的个体资料多性状顺序选种法升级至综合指数选种法,实现辽育白牛选种技术创新升级。

(3)绒肉兼用型绒山羊新品系选育取得突破。

项目对辽宁绒山羊体型、增重和产肉率进行选育,培育出绒肉兼用型新品系。通过该项目组建“绒肉兼用”型辽宁绒山羊选育基础群,应用BLUP、LAMS等常规育种技术,依托精准育种技术体系,开展绒肉兼用型辽宁绒山羊群体的选种选配工作。基础群开展产肉性能分子标记的筛选研究,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筛选绒山羊产肉性能优良分子标记,挖掘肉质关联基因,选育绒肉兼用型优秀种羊。利用胚胎移植、人工输精等技术建立新品系优繁快繁技术平台,生产具有产绒量高、产肉性能好、肉品质佳的绒肉兼用型辽宁绒山羊。

近五年,辽宁省自主培育全国第4 个肉牛新品种——辽育白牛,并实现规模化选育;培育辽丹黑猪、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绒肉兼用型辽宁绒山羊、快慢羽性别自别系大骨鸡、锦医大1号大骨鸡等新品种(系)6个;建设奶牛遗传改良性能测定平台1个。

3 辽宁省畜禽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投入不足

尽管全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投入不足和投入缺乏连续性,制约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截至目前,列入1986版《辽宁省家畜家禽品种志》的38个畜禽遗传资源中,金州马已经灭绝,新金猪、铁岭挽马等濒危,被列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的品种只有11个,还有部分品种资源未获财政保护补助资金,保种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此外,全省地方品种资源开发多为企业自主行为,政府在政策支持和财政补助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开发很难形成规模和影响力,地方品种的经济价值和饲养效益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农户饲养积极性不高。

3.2 品种培育和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全省种畜禽企业比较早地引入市场机制。有利因素包括机制灵活、企业有积极性,能够获得保育种与开发利用并重的双赢效果。不利因素包括2个:一是种畜禽场多数规模不大,育种人才匮乏,企业缺少专项育种资金,场际间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育种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二是政府未单独列支新品种选育方面的财政预算,育种工作又缺少项目载体,企业自主育种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品种培育和自主创新能力。

3.3 种畜禽场整体市场竞争力不强

目前,全省主要畜禽品种大都为国外引入品种,如生猪、奶牛、蛋鸡、肉鸡,种源主要依赖于进口。省内种畜禽企业一般从事较低端的扩繁生产,品种选育手段落后,再加上科技研发滞后、产业开发链条不长、畜禽种业文化挖掘不够[2],缺乏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种业品牌。

4 辽宁省畜禽种业未来发展建议

辽宁省畜禽种业发展要以实现主要畜禽优良品种自给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依靠机制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引领支撑,集中财力、科技和社会资源,支持种业发展。加快建立适应国情的、先进的良种研发、繁育、推广体系,大力培植“畜禽种业创新育繁推共同体”,提升现代畜禽种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畜禽品种质量和良种化率,努力培育全国和世界知名的品牌品种;坚持保种、育种、开发协同发展原则,形成保护、选育、开发、利用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为实现畜牧业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发展提供种源。

4.1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持续实施荷包猪、辽宁黑猪、辽育白牛、沿江牛、复州牛、辽宁绒山羊、豁眼鹅、大骨鸡、中华蜜蜂共9个现有地方畜禽品种及新培育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工程,坚持以保种场保护为主、遗传材料保存为辅,力争实现保种群体数量稳定增加、质量有所提升。采取“原位保种”“异地保种”“国有企保”“户有户保”等多种保护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省级以上保种补助资金及农业农村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项目建设资金,提高品种资源保护的基础设施水平。探索建立省级遗传资源保护基因库,完善保种手段;探索建立地方品种资源信息库,实现对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动态监测,支持科研院校、保种单位对地方品种资源的保种数据、品种特征、遗传性状开展评估与分析,充分挖掘优良特性和优秀基因,科学指导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4.2 建立新型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全面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鼓励开展地方品种原始创新和引进品种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大力加强品种选育和杂交利用,加快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畜禽新品种(系)。以生猪、奶牛、肉牛、绒山羊为突破口,支持和鼓励育种企业成立纵向或横向联合育种组织,探索建立家畜联合育种机制。继续开展国家和省级核心育种场遴选,指导企业扎实开展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工作。支持建立畜禽遗传评估中心,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3],指导育种企业合理开展选种选配,提高种畜禽生产性能,提升畜禽种业的核心竞争力。

4.3 建设现代化种业生产基地

推进种公牛站、种公猪站转型升级、提质增量,鼓励种畜禽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模式扩大产能、延伸产业链,建立一批集育(引)繁推一体化的制种、供种基地。引进(建立)并推广种畜禽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提高种畜禽单产能力。科学实施良种工程建设项目,以改扩建为主,引导一批种畜禽企业提高装备水平,注重投资效果。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国内外大型育种集团或社会资本落地辽宁种畜禽市场,打造成区域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种畜禽生产基地。

4.4 做大做强现代化种业企业

积极争取财政、金融及民间资本投向育种场建设,推进育种场上规模、上水平,鼓励种畜禽场间的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聚集。将畜禽种业纳入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支持范围,采取股权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育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种畜禽场,整合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培育一批大型畜禽种业集团[4]。鼓励育种企业建设现代化育种科研平台,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高标准实验室、育种研发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以优势品种为基础,以大型种畜禽企业为载体,通过繁育推广、市场推介、产业开发、媒体宣传等形式[5],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种畜禽龙头企业品牌。

猜你喜欢

保种绒山羊种业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新华指数 新增岢岚绒山羊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辽宁绒山羊养殖方法研究
浅谈绒山羊硬蜱病的防制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