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失信成本视角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2021-03-05蒋姗姗
◎ 蒋姗姗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食品安全与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更与社会的平稳发展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在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比较典型的是“毒奶粉”“地沟油”等,这些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从侧面折射出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失信成本较低,尚未树立起诚信意识,诚信缺失问题已然十分严重,食品企业的诚信危机愈演愈烈,急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有些人认为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尚未搭建起完善的食品市场监管机制,也有人提出监管法律不健全是此类问题频发的主要诱因,但不管怎样,这类问题的存在会扰乱市场秩序,不利于搭建平稳有序的经济发展秩序[1]。这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生产者所承担的失信成本并不高,使得食品行业诚信意识淡薄这一情况不容忽视,这是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鉴于此,基于失信成本较低背景分析食品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1 我国企业食品安全现状
诚信缺失在我国食品行业领域内十分严重,很多诱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都不可能第一时间追查到相关的负责人,即便可以追究到负责人,给予的处罚也比较少。这种情况意味着企业失信成本较低,违法所得的利益远远大于失信成本,这使得很多诚信意识淡薄的个人或者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频频做出生产不安全食品的行为,这一情况集中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相对比较严重的食品源头污染现象。具体上看,源头污染严重,养殖业十分依赖的自然环境急剧恶化,也涵盖人为因素的诱因。最为典型的是农户在生产的过程中滥用化肥和农药,甚至是催熟剂,一些养殖户还不顾相关规定要求,肆意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最为典型的就是三鹿奶粉事件,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蛋白含量,就将三聚氰胺添加到牛奶中,以确保可以通过检测、顺利推广到市场,这就是比较典型的食品源头污染的情况。②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安全问题,如添加防腐剂、滥用添加剂等。在最近几年,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为了保证食品有较长的保存期限及形象和口感比较好,就随意加入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苏丹红事件就是如此。但是却忽视了这些添加剂会对人的身体带来较大的威胁,这就是企业没有诚信意识的表现[2]。③在食品流通以及销售环节,如果没有合理的保存措施,一旦超过了预期时间,就会出现产品变质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流通或销售企业为了减轻自身的经营成本,并没有选择最为有利的食品保存方法。④假冒伪劣产品频频出现,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会生产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是冒充名牌企业或著名产地的产品。以此来获得较高的利润,这些都是失信成本较低所诱发的企业食品安全事故。
2 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2.1 食品行业安全法律不健全、信用法制建设滞后
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普遍存在某种程度上也极大地抑制了政府及时获得完整有效的食品市场信息,加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以往的法律体系不能和现阶段所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保持较高的适应性。整体而言,在食品行业内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健全,信用体制建设更是滞后,尽管目前我国颁布的与食品安全信息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十几部,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3]。这些也是我国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架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出台时间比较早,确定的标准不高。一些规定和条款无法和现有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保持一致,也不能科学有效的规范一些比较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仅在《合同法》等法律中明确诚信的法律原则,但是与信用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未出台。由此可以得知,我国信用法制建设相对比较滞后,也就意味着在企业做出失信行为时,无法对其进行打压或者遏制。总体而言,不健全的安全法律体系以及食品行业领域内信用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都使得一些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加之失信成本较低,就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从而加大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可能性。
2.2 企业道德缺失,只看重经济利益
诚信缺失、道德观念淡薄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漏洞,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为一些问题食品的生产埋下了隐患,而那些缺失诚信、缺乏道德的商家为了获得利益最大化,就会故意做出违法行为,突破道德底线和职业的准则,使得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与此同时,在食品安全这一领域,诚信缺失和市场经济的功利价值观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功利价值观主要指的是不顾一切地追求物质利益,也渴望得到更多的社会财富。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增加效益,但是过度追求功利,会使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诚信理念日渐缺失,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搭建。
2.3 政府部门监督不到位、行为不规范
一些部门在监管食品安全生产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开展相关工作,进而使得这一行业频频出现违规和违法的行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在食品监管方面所推行的模式就是分段和品种管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重复监管和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是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政府相关部门的信用也会影响食品企业的信用情况。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颁布的政策存在重叠与矛盾等情况,这些情况很容易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知道应该遵循何种规章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极大地削弱了政府政策的影响力,政府本身存在行为失信,没有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公信力明显减弱,这些都是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2.4 消费者意识淡薄,不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消费者食品安全薄弱,没有掌握较多的食品常识,这也是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我国人口众多,一些消费者收入较低,消费能力差,加之掌握的食品常识不多,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薄,只关心价格,不看重质量和卫生问题。还有的消费者盲目跟风,购买特价、便宜或没有质量保证的食品,购买持有侥幸心理,这就为问题食品销售打开了市场[4]。与此同时,一些消费者没有正确食用食物的常识,不仅会发生疾病,也会出现食物中毒问题。作为食品安全受害者的消费者安全意识淡薄,在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选择事不关己,这样的态度就打造了宽容违法者的不良风气,所带来的的问题就是食品安全问题日渐严重。
3 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对策建议
3.1 完善食品企业信用法规体系
需要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可以参考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做法,对食品安全领域内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细化和规范,基于国情编制有较强针对性和实践可操作性的食品安全标准。与此同时,严厉惩罚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我国在处罚食品犯罪行为时力度较小,也就意味着企业失信成本较低,相对较轻的处罚,并不会让生产经营者承担较多的违法成本,也就意味着我国现有的法律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威慑力较差,鉴于此,就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企业信用法规体系,严厉惩罚失信企业,从而在食品行业领域内打造良好的诚实守信环境。
3.2 企业要重视诚信建设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大环境下,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并且在市场范围内有可替代品的数量日渐增多,市场竞争日渐趋于激烈,这就意味着企业在经营发展以及参与市场竞争时不再看重价格和产品质量,而开始看重自身形象和品牌信用的竞争。众所周知,企业形象的本质是诚信,虽然企业可以在生产技术上模仿其他企业,甚至照搬照抄其他企业已经建立起来的管理制度,但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发展理念对员工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无法被模仿。由此可以得知,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诚信理念。如果企业在成立之后就只注重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并将其视为所恪守的核心价值观,而不看重消费者的利益,那么其根本不可能实现长远发展。只有重视诚信建设,只有树立起诚信价值观,才可以有更多的合作者和追随者,才能够被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进而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3]。
3.3 政府部门要明晰职责,规范自身行为
在食品安全这一领域,政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清晰的划分责任,确保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政府要积极履行自身的职责,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完善食品安全准入机制,严格避免三无产品进入市场,对食品生产者的行为进行全面规范,全面且严格的监控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过程,对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从根源上避免不安全的食品进入市场。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基于实际,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要讲诚信,树立榜样示范作用。政府人员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避免政策朝令夕改以及政策出自多个部门等问题,严格执法,保证政策的稳定性[5]。
3.4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完善社会监督
针对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常识、食品安全意识淡薄这一问题,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消费者掌握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特别是掌握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水平,提升问题产品辨别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应用电视、网络等在内的工具定期将健康饮食知识传递给社会大众,引导和鼓励社会大众重视食品安全,努力打造所有人都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环境,从而为规避食品安全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社会监督主要指的是社会大众和相关社会组织的监督,完善社会监督首先要做的是健全群众监督机制体系,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引导大众监督食品安全,保障食品安全。此外,也需要重视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于媒体来说,打造良好形象、提高自身公信力的主要措施就是报道食品安全事件,要着眼于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客观详尽的报道事件,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
4 结语
失信成本低和诚信缺失是企业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也就意味着强化食品企业的诚信意识是改善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现状的主要措施。如果企业在经营中不顾诚信,为了获得较多利益而做出违法行为,必然不能长远发展。鉴于此,就需要深入剖析食品安全问题、深层次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强化企业诚信,打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生产氛围,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