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型妊高症的围产期管理及妊娠结局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2021-03-05侯婷
侯婷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重庆 400000)
0 引言
妊高症为女性妊娠期间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亦为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早发型妊高症患者的发病时间较早且病情危重,可严重损害母婴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疾病的诱因,但是有研究认为[1],疾病可能同女性在妊娠期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因素、胎盘缺血因素和遗传因素之间有关。血压上升、水肿、胎儿生长受限、血容量不足以及蛋白尿等均为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在围产期为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管理并且通过适当时机终止妊娠等方式控制患者的病情,避免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健康受影响[2]。本研究特抽选部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发型妊高症患者进行比对分析,旨在明确围产期管理的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本院2018 年5 月至2019 年12 月接收的早发型妊高症患者当中抽选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40 例。
对照组:年龄范围:年龄上限值38 岁,年龄下限值21 岁,年龄平均值(26.69±3.64)岁;孕周范围:孕周最长为39 周,孕周最短为28 周,孕周平均值(33.42±2.47)周;依据产次,经产妇8 例,初产妇32 例。
观察组:年龄范围:年龄上限值39 岁,年龄下限值20 岁,年龄平均值(26.72±3.60)岁;孕周范围:孕周最长为37 周,孕周最短为26 周,孕周平均值(33.25±2.33)周;依据产次,经产妇于初产妇例数分别为5 例、35 例。
两组早发型妊高症患者的资料数据相比对,P>0.05。
入选标准:同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当中妊高症相关诊断标准相符的患者;年龄在39 岁及以下的患者;在本院建卡并且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早发型妊高症的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合并骨盆异常或者产道畸形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协助医务人员实施相应护理工作;遵医嘱为患者使用降压药物和利尿药物,与此同时遵医嘱完善常规补液以及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纠正干预;开展饮食指导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围产期管理,详细护理管理内容如下:
综合性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导致早发型妊高症发生的高危因素,针对合并高危因素(肥胖、高龄、多胎妊娠、家族史、营养不良以及贫血等)的患者实施专人监督、管理。
结合患者的病情、日常饮食习惯、胎儿发育情况等制定膳食计划,严格遵照三高一低的原则,在饮食中增加高蛋白、高钙及高钾、低钠食物的摄入量,同时需要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每周检测一次体重,以避免体重增长过快。
为患者实施体位干预,叮嘱患者回家以后保持绝对的卧床静养,以左侧卧位为主,促进肾血流量的增加,将血管紧张敏感性降低,提升血压水平控制效果。
针对妊高症相关知识整理并发放围产期健康宣教及保健手册,组织患者参加讲座,播放影像资料等开展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早发型妊高症相关知识,使其掌握疾病自我监测方式、注意事项以及临床表现等,针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耐心、通俗的解答;宣教期间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通过建立正确认识、加强沟通交流与疏导力度等方式缓解负性情绪,帮助患者以舒畅的心情,顺利度过妊娠期。
遵医嘱为患者开展用药指导护理,将用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同时告知患者适量使用药物对病情控制的意义以及对胎儿发育的影响较小,配合饮食控制,提升病情控制效果。
条件允许者为其开展平均动脉压监测和翻身试验等,针对平均动脉压在85mmHg 及以上并且翻身试验当中仰卧位舒张压超出左侧卧位舒张压20mmHg 及以上患者需密切监测其临床表现和胎心情况,同时告知患者可能需要终止妊娠以及该项干预工作实施的意义。
由于体质量在28kg/m2以上,收缩压、舒张压在130mmHg、80mmHg 及以上的患者其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较高,对此类型患者,护理人员需要鼓励其加强锻炼力度,配合饮食计划,合理控制体质量,期间密切监测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并且指导患者家属血压自测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早发型妊高症患者的妊娠结局(羊水过多占比、胎膜早破占比、剖宫产占比)。
记录并分析两组新生儿健康情况--胎儿窘迫占比、新生儿早产占比以及新生儿Apgar 评分(分值0-10 分,以得分越高代表越占据优势)。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两组早发型妊高症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若P<0.05 则代表差异明显且具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组间妊娠结局相比
分析表1 数据,观察组患者的羊水过多占比、胎膜早破占比以及剖宫产占比相比较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低,P<0.05。
表1 对比两组早发型妊高症患者的妊娠结局[n(%)]
2.2 组间新生儿健康情况相比
分析表2 数据,观察组胎儿窘迫占比、新生儿早产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比较两组新生儿健康情况
3 讨论
早发型妊高症为妊娠期32 周之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初产妇为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发病时间早、病情严重等为疾病的主要特征,其可影响子宫-胎盘循环,提升子宫-胎盘循环的阻力,减少血量循环,导致胎儿处于缺氧状态,若病情未获得有效的控制,可提升胎儿的死亡风险,是对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的疾病[3]。
临床相关研究指出[4],为早发型妊高症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有利于提升病情控制效果,改善妊娠结局,避免疾病影响新生儿健康。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实施无法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加之医护人员资源紧缺,患者数量较多,使得护理人员在实施日常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仅开展疾病护理,未重视生理以及心理状况对病情的影响,不利于整体护理效果的提升[5]。
围产期管理为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之上实施的一种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护理管理模式,其可以结合患者的心理状况、生理状况、病情等制定具有针对性、整体性的管理措施,提升病情控制效果的同时,改善负性情绪,将焦虑、抑郁等情绪产生的应激反应减轻。围产期管理的主要目的为控制病情发展,使患者的身心处于良好状态,提升患者的积极配合程度[6]。医护人员在围产期管理模式之下为患者实施护理工作时可充分考虑各环节,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各项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健康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表明,为早发型妊高症患者实施围产期管理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且可以减小疾病对新生儿健康产生的影响。分析其原因,由于围产期管理中包含病情监测管理和饮食锻炼管理等,有利于医护人员详细掌握患者的病情,并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饮食和锻炼方案,促进病情控制效果的提升;通过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护理可帮助患者建立对疾病正确的认识,自觉遵医嘱开展有利病情控制的活动,提升病情控制效果;开展用药指导以及体质量、血压监测工作,可以提升体质量控制效果,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7]。
总而言之,围产期管理在早发型妊高症患者中应用有利于妊娠结局的改善,且可将疾病对新生儿健康产生的影响减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