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21-03-05马洋
马洋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肠道慢性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发病率亦逐渐升高,可能与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模式、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还可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1]。该病的治疗并不困难,目前常用益生菌或抗炎药物,美沙拉嗪肠溶片是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的常见药,作用于炎症黏膜继而炎症[2-3],但对患儿的肠道黏膜及其生理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促进作用,本院在治疗时通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巩固其治疗效果。现以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3~12岁,平均(8.6±2.5)岁;病程3~12个月,平均(7.6±1.5)个月;Mayo分型:轻度22例,中度23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12岁,平均(8.7±2.8)岁;病程3~14个月,平均(7.2±1.3)个月;Mayo分型:轻度20例,中度2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Mayo分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广州分会拟定的临床诊断标准[4]:病程至少为4周,且腹泻反复发作,有黏液血便,还可出现黏膜、皮肤等肠外表现,粪便细菌培养为阴性。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2~12岁;(3)入组前未服用相关药物;(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重度溃疡性结肠炎;(2)病变位于直肠;(3)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对水杨酸剂过敏者。
1.5 脱落标准 (1)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中止研究;(2)缺乏疗效患儿主动撤回知情同意书。
1.6 剔除标准 (1)错误的分组治疗;(2)未按规定用药。
1.7 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以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20~30 mg/(kg·d),最多不超过0.75 g,或遵医嘱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双联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饭后半小时温水服用,儿童用药酌减,每次0.21~0.42 g,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服用4周。
1.8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肠道黏膜功能恢复正常,炎性因子水平下降≥70%,简化结肠炎活动指数评分<4分;(2)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肠道黏膜功能明显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下降≥40%,简化结肠炎活动指数评分<4分,症状无加重;(3)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肠道黏膜等功能均无明显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下降<40%甚至加重,简化结肠炎活动指数评分≥4分[5]。
1.9 指标观察 乳果糖(lactulose,LAC)、甘露醇(manicol,MAN)吸收试验评估肠黏膜屏障,计算乳果糖、甘露醇后尿液排泄率比值(LAC/MAN),并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评估肠黏膜通透性。治疗前后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采用LD4-2型水平离心机,采用上转发光法检测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试剂盒购自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试剂盒购自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公司。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LAC/MAN及内毒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AC/MAN及内毒素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LAC/MAN及内毒素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变化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
表3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及IL-6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儿以肠腔抗原物质对黏膜免疫系统反应异常为主要表现,尽管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6],相关研究及学者认为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细胞分泌的具有细胞因子,包括抑炎因子及促炎因子如IL-6、hs-CRP等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及发展[7-8],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在该病的发生中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疾病治疗时需考虑抗炎、肠道修复等综合治疗。本研究采用的美沙拉嗪肠溶片能够抑制结肠黏膜的分泌作用,从而抑制氧自由基形成,具有良好的抗炎功能,经用药治疗后,对照组的内毒素、hS-CRP及IL-6较治疗前显著下降,IL-6与hS-CRP升高通常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包括自身反应及感染,此外,IL-6的产生除巨噬细胞外还有肠上皮细胞,而结肠炎患儿的肠道功能受损,释放出较多的IL-6[9],与其他细胞因子hS-CRP一起,通过诱导细胞毒T细胞活性诱发结肠炎的发生与发展[10]。内毒素同样也是引起肠道黏膜免疫反应的关键因子之一,作为革兰阴性杆菌外模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菌在复制过程中外膜不断脱落导致肠内游离的内毒素升高[11]。如肠道屏障功能健全时这些内毒素限制在肠腔内,但肠腔黏膜受损且内毒素增多会透过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在予以抗炎治疗时还需加强肠道黏膜修复[12]。本研究采用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通过植入正常生理菌群来调节胃肠道细菌的微生态平衡,药物可直达肠道病灶,强化机体内源性促炎因子的免疫功能,减少内毒素分泌,同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中的含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等,不仅用于免疫调节机制,不仅可以发挥独立作用还可以共同形式存在发挥协同效应,修复肠道黏膜的同时还可降低结肠黏膜炎症反应,继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因此,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不仅低于对照组,患儿的LAC/MAN值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案较多,可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治疗,充分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具有协同作用,效果优于单一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