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3岁幼儿疑问句发展的三个阶段*

2021-03-05

关键词:独语语料符号

蔡 红

(1.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710119;2.伊犁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伊宁835000)

一、引言

本研究所考察语料来自“汉语幼儿(2—6岁)日常会话跟踪语料库”(李葆嘉主持研制,2005—2010年:子库“2岁段幼儿DD语料库”,混合语料约43.5万字次,纯幼儿语料约10万字次;子库“3岁段幼儿XX语料库”,混合语料约62万字次,纯幼儿语料约19万字次),基于语料,发现用于独语疑问句的词有10个,它们是:嗯、啊、哎、咦、哦、欸、噢、唉、哟、呕。

根据以往研究,这10个词中,只有“嗯、咦”的词性单纯为叹词,①参见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42-447页。其他“啊、哎、哦、欸、噢、唉、哟、呕”8个词均为语气词/语气副词和叹词两种词性兼而有之②“啊”的词性和用法参见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12-414页。“哎”参见钱益军《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合肥: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5页;胡明扬《北京话初探》,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99页;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87页。“哦”参见钱益军《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合肥: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4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67页;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43页;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86页。“欸”参见李慧敏《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合肥: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50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43页。“噢”参见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07页;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46页。“唉”参见胡明扬《北京话初探》,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00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5页。“哟”参见钱益军《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合肥: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4页;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89页。“呕”参见李慧敏《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合肥: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49页;胡明扬《北京话初探》,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03-104页。。张谊生指出:“叹词和语气词之间存在着一些兼类的情况,‘啊、哇、哟、呕’等都是叹词和语气词的兼类词,当它们单独使用时,就是叹词;附在句末或某个句法成分后面时,就是语气词。”[1]本文根据语料所统计出的幼儿2—3岁段中,可用于独语疑问句的这10个词都是单独使用,在语音和结构上都不依附于前后言语成分,在表义功能上也基本完整,其本身都不具备明确的词汇意义,给它们加上直升调或曲升调,便被赋予了疑问意义,承担了某种疑问功能,而这些疑问功能必须在一定的上下文和语境中去获得,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其话语功能和意义便无从理解。我们把这些在疑问句中承担了疑问功能的单独使用的词叫做疑问词。这些疑问词共同的语义表示对方的话语、态度或某种情况出乎自己意料之外,并对此有所怀疑。

以往与儿童语气词相关的研究,大都是针对句末语气词展开的研究,未见研究单独使用的情况;①参见钱益军《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合肥: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4-42页;李慧敏《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合肥: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5-79页;谢楠、张笛《普通话儿童句末语气词“啊”的言语意图个案习得研究》,《现代语文》,2019年第3期,第34-38页。与儿童疑问句相关的研究,重点讨论的是疑问句习得的顺序和发展阶段,以及对某些疑问词的理解和运用等,且所开展的研究基本上依据的是成人语言的问句系统。②参见李宇明、唐志东《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郑厚饶《影响儿童理解选择问句的若干因素》,《语言研究》,1993年第1期,第56-64页;李宇明、陈前瑞《语言的理解与发生—儿童问句系统的理解与发生的比较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彭小红、宋慧《说汉语儿童疑问句习得个案研究》,《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第92-96页。邵敬敏对由四类叹词“啊、嗯、哦、咦”单独构成的疑问句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详细描写了成人单独使用叹词构成疑问句的情况。③参见邵敬敏《叹词疑问句语义层面分析》,《语文研究》,1989年第2期,第18-25页。本研究基于具体语料对2岁段和3岁段幼儿疑问句中单独出现的负载疑问功能的词进行统计,分析两个年龄段这类疑问词所承担的疑问功能和所产生的作用,来描述2—3岁段幼儿疑问句的发展。

本文幼儿年龄的计算方法采用岁段或年龄段计算方法,1岁段是从出生第一个月的第一天至第12个月的最后一天;2岁段是第13个月的第一天至第24个月的最后一天;3岁段是第25个月的第一天至第36个月的最后一天。幼儿年龄的标识格式如:2;13;01,“2”为幼儿所处年龄段,分号后是“月龄;本月天数”,即幼儿2岁段第13个月中的第一天。

二、2岁段幼儿独语疑问词的疑问功能

根据语料,2岁段独语疑问词的疑问功能分为“感疑、询疑、复询”三类。表感疑功能的疑问词有“哎、啊、嗯、咦、哦”,表询疑功能的有“嗯、啊”,表复询功能的为“啊”。

(一)感疑

所谓“感疑”,即幼儿基于自身感知提出疑问。以往研究通常称之为“惊疑”。根据语料考察,独语疑问句所表达的并非幼儿受到某种刺激或惊吓而发出的疑问。幼儿在尚未学会说话之前(6—12个月),对事物已有很多感知,并产生很多疑问,由于此时尚未掌握语言符号,还不能将心中所疑表达出来。到了13个月,幼儿即能自然地将心中积蓄已久的疑问首先通过独语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属有感而发。

感疑句的使用形式有两种。

1.单句独用。幼儿只说了疑问词一句,前后不出现其他话语。如:

(1)[场景:妈妈和幼儿交流,幼儿看到旁边的东西]

幼儿:哎?(2;13;18)

妈妈:这个不是玩具哦,这是有用的啊!④2岁段幼儿语料均出自“汉语幼儿(2—6岁)日常会话跟踪语料库”子库“2岁段幼儿DD语料库”。

此处的“哎?”是幼儿基于自身感知而产生的疑问,含义相当于“那是什么东西?”。依据语境符号与语言符号置换理论(信息结构=语言符号+语境符号)[2],语言符号越充分,对语境符号的依赖性越弱;语言符号越简略,对语境符号的依赖性越强。个体语言的结构是从独词句、双词句等简单结构向多词句的复杂结构发展,反映了个体具有从语境符号向语言符号置换的能力。在语言习得和使用的早期,幼儿使用的独语疑问句,虽然只有一个疑问词构成,但所表达的信息具有完整性。此例中,幼儿要传递的信息为“那是什么东西?”呈现该信息的语言符号为“哎”,语境符号则由“疑惑的表情”“不认识的物品”“手指物品的动作”等场景组成。妈妈根据语言符号和语境符号,判断幼儿传递的完整信息后,做出了相应的回答。

2.两句连用。独语疑问句先出现,后面紧跟一个完整的后续句。后续句分为两种,一种是疑问句;一种是非疑问句。

第一种后续句为疑问句。如:

(2)[场景:妈妈陪幼儿看故事书,看到苹果树的内容]

幼儿:嗯?苹果树到哪去啦?苹果树到哪去啦?(2;23;28)

妈妈:苹果树在这个故事的第一页呀,小兔子摘苹果的第一页。

此例中,独语疑问句“嗯?”为发问,语言符号很少,其表义需依靠语境符号,后续句“苹果树到哪去啦?”为完整疑问句,通过语言符号传递信息。此时幼儿已成功将语境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不再仅是依靠语境符号表意。

第二种后续句为非疑问句。如:

(3)[场景:幼儿看书时想起了小鸭子。此时幼儿还不会说“鸭子”这个词,而是据其叫声称为“嘎嘎”]

幼儿:咦?小嘎嘎,小嘎嘎,嘎嘎。(2;17;22)

妈妈:嗯,小鸭子,在后面。

此例中,独语疑问句“咦?”首先出现,表示发问,相当于“这是什么?”前面提出疑问,后续句为陈述句,表示“这是小鸭子”,为自我解答的内容。

(二)询疑

所谓“询疑”,表示幼儿对大人所讲的话不明白、没听懂而无法做出正面的回答,或是进行委婉的拒绝或回避。如:

(4)[场景:妈妈陪幼儿读图画书]

妈妈:梅花鹿。

幼儿:嗯?(2;18;24)

妈妈:它身上有花纹,头上还顶着个角。小花鹿,怪模样,是吧?

独语疑问句“嗯?”表示不明白大人所言,其含义相当于“你在说什么啊?”或“这是什么啊?”

(5)[场景:爸爸陪幼儿搭积木]

爸爸:这个是什么?

幼儿:嗯?(2;18;24)

爸爸:正方形。

独语疑问句“嗯?”表示对大人的提问,幼儿不知该如何回答,相当于“你说这是什么啊?”

(6)[场景:到了睡觉时间,妈妈想让幼儿早点睡觉]

妈妈:DD,还不睡觉啊?

幼儿:啊?(2;13;21)

妈妈:还不睡觉啊,睡觉好不好?

此处的“啊?”表示幼儿对大人的话予以回避或委婉拒绝,相当于“我现在就要睡觉吗?”“我可以再玩一会吗?”

(三)复询

“复询”,是指独语疑问句紧跟完整疑问句之后,是对前一问句的再一次询问。如:

(7)[场景:妈妈陪幼儿一起看故事书]

幼儿:目录多少张啊?啊?哎,故事,故事啊,故事书,我能讲这个故事了。(2;23;28)

妈妈:你能讲这个故事?

此例中的“啊?”相当于重复前一疑问句“目录多少张啊?”的疑问,等于将其再问一遍,以引起妈妈的注意。

2岁段幼儿不论是表示“感疑”还是“询疑”,都说明幼儿早期已意识到很多与自己原有知识系统不适应或言语交际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并能用初始的问句形式即“独语疑问句”来表达。2岁段后期,独语疑问句功能和形式从单一发展到多样,体现了幼儿问句从“独语疑问句”到“独语疑问句+完整疑问句/陈述句”“完整疑问句/陈述句+独语疑问句”连用形式的过渡,反映了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疑问意识的增强,问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中。

三、3岁段幼儿独语疑问词的疑问功能

3岁段独语疑问词的疑问功能在2岁段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感疑、询疑、复询”三种疑问功能新增加了“唉、哟、呕、欸、噢”5个疑问词。二是除“感疑、询疑、复询”三种疑问功能,新增了“质疑、悟疑、征询”三种功能。表质疑的疑问词有“啊、嗯”,悟疑的有“啊”,征询的有“嗯、啊、哦、噢”。

(一)感疑

独语疑问句的使用形式有两种:

1.单句独用。如:

(1)[场景:幼儿打电话时,电话一直没有声音,幼儿不停摆弄]

妈妈:唉,唉,唉。

幼儿:嗯?(3;27;30)

妈妈:怎么了,你又?①3岁段幼儿语料均出自“汉语幼儿(2—6岁)日常会话跟踪语料库”子库“3岁段幼儿XX语料库”。

此例中,独语疑问句“嗯?”表达的是幼儿在不停摆弄电话之后,对仍不出声音的情况产生了“电话为什么没有声音?”或“这电话怎么了?”的疑问。

2.两句连用。独语疑问句先出现,后面紧跟一个完整后续句。后续句分为两种,一种是疑问句;一种是非疑问句。

第一种后续句为疑问句。如:

(2)[场景:吃饭时,幼儿看到了餐桌上自己不认识的食物]

幼儿:嗯?这什么啊?(3;27;7)

妈妈:快吃。

幼儿:藕。

妈妈:不是藕,不是藕。尝尝,什么菜啊?

独语疑问句“嗯?”表示发问,后续句为具体所问的内容。

第二种后续句为非疑问句。如:

(3)[场景:保姆陪幼儿读故事书]

幼儿:嗯?唉,这个小老鼠。(3;27;13)

保姆:小老鼠干嘛啦?

此例中的“嗯?”先出现,表示发问,相当于“这是什么?”后续句为陈述句,属自我解答的内容,表达的是“这是小老鼠”。

(二)询疑

是指幼儿对大人所讲的话不明白、懵懂而无法做出正面的回答或拿不准、不确定,或是装糊涂以回避、打岔。疑问词在句中的位置有两种。

1.独用。如:

(4)[场景:晚饭时,幼儿给爸爸豆豆吃]

妈妈:爸爸说“谢谢”,你该说什么?

幼儿:嗯?(3;26;7)

妈妈:你说“不用谢”。

独语疑问句“嗯?”表达的是幼儿没有明白大人的问话,从而发出“你在说什么?”或“我该说什么?”的疑问,希望大人能作进一步的解释。

(5)[场景:保姆陪幼儿读书]

保姆:这什么书啊?这叫什么书啊?

幼儿:嗯?(3;26;18)

保姆:《新手妈妈》。

独语疑问句“嗯?”表示对大人的提问,不知该如何回答,相当于“你说是什么书啊?”

(6)[场景:幼儿不希望保姆阿姨陪她]

妈妈:你自己在家,自己给自己喂饭饭,行不行啊?嗯,行不行啊?

幼儿:嗯?(3;26;30)

妈妈:不行,赶快喊阿姨回来。不行,快喊啊,快喊啊。

此处的“嗯”表示回避大人的问话,不想表态,未置可否。也可以用“你说呢?”来表示。

2.两句连用。独语疑问句首先出现,后面紧跟一个完整后续句。后续句分为两种,一种是疑问句;一种是非疑问句。

第一种后续句为疑问句。如:

(7)[场景:妈妈和幼儿聊天]

妈妈:晚餐吃什么啊?

幼儿:啊?你说什么啊?(3;33;30)

妈妈:问你晚餐吃什么?

独语疑问句“啊?”表示发问,后续句为所问的内容。即没听明白大人的问话,望大人再说一遍。

第二种后继句为非疑问句。如:

(8)[场景:妈妈一边给XX喂饭,一边聊去海南玩时沙滩烫脚的事儿]

妈妈:妈妈烫不烫啊?

幼儿:嗯?也烫。(3;30;24)

妈妈:妈妈觉不觉得烫啊?

幼儿:不觉得。

此处的“嗯?”先出现,表示发问,相当于“你说什么?”后续句为幼儿对大人所言在不解其意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的某种拿不准的回应。

(三)复询

独语疑问句紧跟完整疑问句之后,对前一问句再一次进行询问。如:

(9)[场景:幼儿在和绒毛玩具“天线宝宝”对话]

妈妈:那不行,妈妈会讲道理,妈妈给天线宝宝讲道理。

幼儿:天线宝宝,你能不能乖一点啊?啊?要不然我就不喜欢你了。(3;31;27)

独语疑问句“啊?”表示将前句“你能不能乖一点啊?”再问一遍,以表达自己较为强烈的情感。

(四)质疑

“质疑”,其语义表示反诘,后续句为完整句,是具体反诘的内容。疑问词的使用形式为连用,即独语疑问句首先出现,后面紧跟一个完整后续句。后续句分为两种,一种是疑问句;一种是非疑问句。

第一种后续句为疑问句。如:

(10)[场景:保姆和幼儿讲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

幼儿:嗯?这个小树熊不是讲过了吗?(3;30;24)

保姆:讲过了吗?讲过了,那我们换一个,好不好?

此处的“嗯?”相当于“怎么又讲小树熊?”以反问的语气对大人的做法进行质询,后续句进一步作出反诘,进而否定大人的做法。

第二种后续句为非疑问句。如:

(11)[场景:XX和妈妈玩过家家的玩具]

妈妈:饭桌在这儿。

幼儿:嗯?这是二舅的凳子。(3;30;25)

妈妈:噢,这是二舅的凳子。

此例中的“嗯?”相当于“这是饭桌吗?”表示幼儿倾向于否定大人说的话,故而作出进一步反诘。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提醒”标志,提醒大人注意所言有误,后续句是对大人说的话的纠正。

(五)悟疑

“悟疑”,用疑问词“啊”来承担疑问功能。“啊?”语义上表示醒悟、明白过来,等于说“原来是这样?”“啊?”在话语中的位置也有两种。

1.独用。如:

(12)[场景:幼儿想去楼下XX姐姐家玩,但把楼下XX姐姐和曼曼姐姐的名字搞混了]

妈妈:那个姐姐不叫曼曼。曼曼,曼曼姐姐是另外一个姐姐。

幼儿:啊?(3;36;25)

妈妈:咱们家楼下那个姐姐叫XX姐姐。幼儿:我想去XX姐姐家。

独语疑问句“啊?”相当于“原来是这样?”或“曼曼姐姐原来是另外一个姐姐啊?”表示幼儿虽已听明白了大人的话,但仍有所怀疑,但终归倾向于理解和认同。

2.两句连用。独语疑问句先发问,后续句为陈述句。如:

(13)[场景:幼儿边看故事书,边和妈妈聊天]

幼儿:这个书是二舅妈和二舅给我买的啊?

妈妈:对。

幼儿:啊?那我下次给二舅妈和二舅把我们家的带给二舅和二舅妈,噢,带给二舅和二舅妈。(3;33;26)

此处的“啊?”相当于“原来这个书是二舅妈和二舅给我买的啊?”表示幼儿对大人所言理解、明白了,虽对此仍有所保留,但内心是认可的,故并不要求大人再作进一步的解释,后续句则表示所认可的内容。

(六)征询

征询句中的独语疑问句“嗯?、啊?、哦?、噢?”等并不询求未知信息,只传达问者的意愿,并向听者提出请求或征询对方的意见。独语疑问句紧接祈使句之后,前句表示幼儿有所主张和要求,但不知大人能否应允,因而使用独语疑问句来征求对方的意见,等于说:“好吗?”“行不行啊?”“怎么样啊?”发话者通常期盼得到肯定的答复。如:

(14)[场景:幼儿准备和妈妈一起看图画书]

幼儿:我坐你这边来,啊?(3;34;5)

妈妈:你坐我这边来干嘛?

独语疑问句“啊”表明幼儿在以商量的口气传达自己的意愿,相当于“好吗?”“行不行啊?”

(15)[场景:幼儿喝水的杯子坏了]

幼儿:下次买个新的,哦?(3;34;10)

妈妈:下次去超市记得提醒妈妈。

此处的“哦?”表明幼儿用商量的口气向妈妈提出请求,相当于“好吗?”“怎么样啊?”

独语疑问句有缓和语气的作用,以降低某一话语的以言行事用意的力度,这符合刚刚由受话人角色转变为发话人角色的幼儿的心理特点,以祈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增加与他人的商榷空间,从而提高自己所说话语的可接受性。

四、结论

本研究基于幼儿日常会话跟踪语料库,探寻幼儿早期疑问句发展的轨迹。幼儿在2岁段前期(13—15个月),疑问意识尚在萌发阶段,在语言不发达的情况下,其多用“嗯?”“啊?”等独语疑问句,对突然出现或消失的事物或事件表现出不解和疑惑。这些“独语疑问句”被看作是疑问句出现之前幼儿表达疑惑的语言形式,同时被看作是疑问句的萌芽,是后来疑问句发展的基础。幼儿在第13个月的第18天即会使用独语疑问句“哎?”来表达疑惑,到第16个月的第22天,开始出现“独语疑问句+多词句”的连用形式,到第23个月的第28天,又出现了“独语疑问句+完整疑问句”的连用形式。对现有语料中独语疑问词“嗯、啊”等出现次数进行统计,连用形式疑问句2岁段幼儿只出现5例,而到了3岁段则开始大量涌现。(参看表2、表4)。

表2 2岁幼儿疑问句出现情况统计

2岁前后是幼儿问句发展的关键期,是问句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过渡阶段。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语言符号置换语境符号能力的增强,对连用疑问句和完整疑问句的使用能力也在逐步增强。检索语料,幼儿在2岁段第19个月的第14天,出现了完整疑问句(“这个是什么?”)。随着语言能力的增强,幼儿对完整疑问句的使用日益增多,受认知和表达的限制,幼儿年龄越小,独语疑问句使用越多;年龄越大,完整疑问句使用越多。合观表3、表5,幼儿从2岁段到3岁段,由疑问词单独构成的疑问句的使用得到快速发展。3岁段的幼儿,常用的疑问词都已出现,且疑问表达功能较为丰富,“独语疑问句”和“独语疑问句+完整疑问句/多词句”的连用形式并用,当然,也有大量完整疑问句的使用。此时的幼儿疑问句的发展和使用,已基本接近成人。由此,幼儿疑问句的形成经历了独语疑问句到连用形式疑问句到完整疑问句三个阶段。

表3 2岁幼儿独语疑问句使用情况统计

表4 3岁幼儿疑问句出现情况统计

表5 3岁幼儿独语疑问句使用情况统计

续表5

通过前文分析,综合表3、表5,两个年龄段被考察的疑问词都可进入“感疑功能疑问句”不同句式,而其他功能疑问句如“询疑、质疑、悟疑”疑问句所用的疑问词却很有限,以“嗯、啊”为主,且“嗯”的使用频率远大于“啊”。疑问词“嗯、啊”是典型的“一词多能”,“嗯”承担了五种疑问功能,“啊”的功能有六种。在话语交际中,同一疑问词可承载不同的疑问功能,而同一功能的问句也可使用不同的疑问词。使用何种疑问词,取决于疑问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所负载的功能意义。当然,成人语言的输入,对幼儿早期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也有一定的影响。

幼儿出生后,便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在尚未学会说话时,幼儿就已接触到大量问句并已有不同程度的认知与理解,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产生了懵懂的疑问意识,这是幼儿所历所思超出已有知识的必然结果。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及语言符号置换语境符号能力的增强,幼儿逐步学会使用问句来表达疑惑并进而解疑。这个过程体现了幼儿自“独语疑问句”到“独语疑问句+完整疑问句/多词句”的连用形式,到完整疑问句的发展轨迹。

猜你喜欢

独语语料符号
海量标注语料库智能构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独语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浅谈视频语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独语
独语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