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在影视启蒙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2021-03-05马丽颖张晓艳
马丽颖 张晓艳
(1.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河北科技大学 影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为充分发挥优秀电影电视作品在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12月13日,教育部联合中宣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为《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影视教育在中小学阶段,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指导意见》中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影视教育。目前,我国影视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整体认识不足、师资严重缺乏、没有统编教材、缺乏课程体系、没有具体规范的教学片目。
一、我国影视启蒙教育中的纪录片现状
看什么、评什么、拍什么、如何拍,是贯穿影视艺术教育的基本脉络。其中,影片案例分析是影视教育的基础。什么样的影片可以作为影视启蒙教育的教学内容,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研究者的难题。
从1997年开始至今,国家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公开推荐优秀影片片目共计39次,影片类型包括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科教片,其中包含纪录片50余部(见表1)。
表1 国家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公开推荐的优秀纪录影片片目
(续表)
从推荐片目中可以看出,纪录片一直是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指导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片目中推荐的纪录片主要为电影纪录片,影片主题以主旋律为主,题材占比较大的是伟人传记、英雄故事、中国历史文化。这些作品制作精良、主题深刻,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近年来的推荐纪录片越发具备国际视野和世界格局:有自然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导演的自然生态纪录片《海洋》,有我国和迪士尼的合拍片《我们诞生在中国》。但是,由于每年出品的电影纪录片产量整体低于电影故事片,符合中小学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征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在38批次推荐影片中,纪录片的数量远远少于故事片,纪录片的影视启蒙价值潜力值得挖掘。
二、纪录片在影视启蒙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纪录片对真善美的表达、纪实美学的审美感染力、先进文化内外传播优势以及主流价值观的传达优势,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记录历史、观照现实、启迪未来的优质纪录片,能够为影视启蒙教育提供丰富的影视教育教学资源。
(一)纪录片的审美价值与青少年美育教育的目的相一致
审美精神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中华美育精神源远流长,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应具备美好情操、美好理想和美好品格。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到 2020年,要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美育重在美感培养,中小学生美育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具备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追求美的能力。一直以来,承担中小学生美育任务的主要是美术课程和音乐课程。影视艺术是工业文明的艺术化产物,它直观形象、生动具体、艺术表达方式独特。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5G时代来临、新媒体强势出击、短视频和网络直播风生水起,全民视听时代业已到来。影视节目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传播样态,它的读取方式符合当代人获取外界信息的习惯。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中小学生,已经习惯于通过视听手段获取知识信息,感知自身、了解世界。同时,影视作品直观的审美特征符合青少年的形象思维习惯。影视美育教育,通过影视节目的赏析与影视实践创作,让中小学生熟悉和热爱影视艺术,提升其审美能力,激发创作能力,将美感根植于内心,启迪心灵与智慧。
纪录片作为影视艺术作品中的重要类型,取材于生活实际,经过艺术提炼,审美感受高于生活,凸显着真情实感与人类智慧。在真实选材、艺术手法、技术美学和精神呈现方面,都具备不同于虚构故事片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纪录片的观看,能够使中小学生获得客观世界的真实美与作者的主观艺术表达和谐交融的独特美感,达到纪录片独有的美育效果。
首先,纪录片具有真实美。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线,真实包含内容真实、主题真实、哲学真实三个层面。纪录片中的真实所指的是,纪录片拍摄的人、事、物、景、情,应该是真实客观存在或存在过的事实,作品能够总结生活规律、凸显生活的本真,进而让观众获得真实感,最终实现自我认知,达到天人合一的终极目标。
其次,纪录片具有艺术美。纪录片以其独特的纪实美学手段去记录真实时空、记录真实细节、记录真实情感。叙事手段主要包括:长镜头、同期声、人物述说。长镜头使观众获得毋庸置疑的感染力,同期声塑造逼真的时空环境,人物述说、解说词能够拓展纪录片的时空,外化作者观点态度,延展精神内核。
再次,纪录片具有技术美。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纪录片的拍摄和呈现方式也在与时俱进。航拍、延时摄影、VR技术、红外摄影以及4K、8K技术加持等,为纪录片增添了更多的可能。虚拟现实纪录片《Congo VR》将观众置身于危险而美丽的刚果核心地带;《航拍中国》通过航拍视点带给观众非同寻常的审美体验;《恐龙星球》结合考古新发现,利用图像技术再现失落的文明。如今,纪录片绝不再是一些人刻板印象中陈旧的、枯燥的代名词,在纪录片中,学生可以体验到科技发展为艺术带来的全新纪录观影体验。
(二)纪录片人文关怀与青少年现代德育教育理念相统一
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点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德育和美育在教育中相辅相成,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根本。
德育是培养人类德性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它促使受教育者得到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发展。传统德育往往重视教化人、规范人,而忽略受教育者的主观感受和心灵诉求。现代德育理念认为德育重在人格培育、人性提升和精神构建,其核心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的肯定和对自由追求的向往。在教育领域,人文关怀是关注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权利﹑发展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素质全面发展。长久以来,德育课程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根源在于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导致德育欠缺内化过程。与传统德育理念不同,在现代德育观念中,注重人文关怀是德育的重点。现代德育教育理念认为,德育蕴含在诸多学科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德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整合是促进德性内化的有效途径。
艺术不会脱离人文关怀而存在,纪录片尤为如此。它用纪实影像的方式呈现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思考,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纪录片的人文关怀既体现在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态度上,亦体现在作品的创作手法和审美感受之中。自诞生伊始,纪录片便充满人文关怀的基因。在纪录片鼻祖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中,蕴藏着作者对个体生命的赞美、对伟大民族的尊重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纪录片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关注人和肯定人性,作品普遍关注个体生存发展和精神状态,纪录片潜移默化地使观众的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启迪。
影视作品更应是情感抚慰和熏染的作品,相互投合才能获得效应。在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生指导片目中,自然题材纪录片《海洋》《我们诞生在中国》就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注重人文情感的渗透与体验,使中小学生观众得到德性内化。由此可见,纪录片的人文关怀与现代德育教育理念的核心相一致,通过纪录片的鉴赏与拍摄,中小学生可以感知到社会、自然、历史、人性的真善美,进而得到情感体验和情感升华。
(三)纪录片的文化品格与青少年知识教育相协调
文化,泛指人类所共享的社会成果,如价值、语言、知识等共有产物。纪录片承载着记录与传播人类先进文明的重要使命,它的文化品格是时代精神的彰显。纵观当今世界纪录片制作领域,题材广泛,类型多样,诞生了诸多主题深刻、制作精良的佳作。可以说,作为影视启蒙教育的重要视频资源和内容模块,纪录片具备最广博的知识性和可信度,不仅能够使中小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而且能够使其生动鲜活地了解和掌握先进文化和人类文明。
1.传播国际先进文化
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题材广泛,人类文明、历史变迁、科技创新、自然万物、社会科学、名人传记、旅行冒险、生活百态等都是纪录片所涉猎的题材。在国际上出现了如国家地理频道、BBC、Discovery、NHK 、Netflix等诸多成熟的纪录片制作机构。《火星时代》采用好莱坞戏剧情节和视觉效果,讲述人类与火星的故事;《宇宙奇石》以宇航员的视角串联太空旅行,试图用纪录影像为青年一代重新定义地球。在影视技术支持和科学创新发展的基础之上,环保主题、民族文化、历史故事、哲学艺术、科学探索等曾经不易表现的题材均浮出水面。
2.彰显新时代文化自信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纪录片里的家国故事,既是国家相册,也承载着个体记忆。文化遗产、民族风俗、家风家训、自然景观、当代经济、文化事业等,均是建立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纪录片承载着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和彰显时代价值的重任。观众可以透过《昆曲涅槃》沉浸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境中;通过《中国美》透析在世界文化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结合的中国美;在《秘境神草》的奇观中感知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厚重内涵。
目前,已经有中小学学科教师利用纪录片资源对学生进行知识文化传授。如历史学科教师要求学生观看《大国崛起》,地理课配合收看《地球脉动》,但是,这种形式仅仅将纪录片作为一种配合学科教学的视频资料,依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国外制作机构出品的《逻辑的乐趣》《数学大迷思》《人体内的旅行》等纪录片,已经触及物理、数学、天文、地理、自然、生物、历史、艺术、哲学等诸多领域,可以全面辅助中小学生提升学科素养。在影视教育中需要进一步发挥纪录片的知识文化教育作用,开拓利用纪录片进行知识教育和文化普及的思路。
结 语
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国纪录片发展正式提出整体性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纪录片以影视手段记录和表现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过去与今朝,以其特有的真实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纪录片以影视语言形象展示社会发展进步,传承人类优良传统,建设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随着优秀纪录片年度推优计划、纪录片人才扶持等利好政策的出台和施行,国产纪录片的数量增加,质量逐步提高,影响力显著提升。在过去的几年中,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质纪录片频出,既有赢得高收视率的现象级人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极》等,亦有关注社会现实和百姓生活的佳作《2020春天纪事》《中国医生》《人间世》等;有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的院线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二十二》《零零后》;有央视等主流媒体呈现的《创新中国》《本草中华》《中国美》等,也有符合年轻人审美特征的网络爆款:《人生一串》《寻找手艺》《历史那些事儿》。伴随影视传媒业态的新趋向,优质国产纪录片增多,可供青少年鉴赏学习的作品也会逐步增加。优质的电视纪录片、网络自制纪录片可以为推荐片目扩容,成为影视启蒙教育资源库的主力军。
纪录片在国内外影视产业领域的发展势如破竹,越来越多的优质纪录片进入公众的视野。纪录片的审美价值、人文关怀、文化品格与我国青少年的德育、美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纪录片的独有优势,认清和重视纪录片在影视启蒙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纪录片影视启蒙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