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文化经典 赏析非遗风采 展示漫塑魅力

2021-03-05李龙琴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

李龙琴

摘要:我国漫塑的历史非常久远,因其具有夸张、风趣、幽默的审美特征又被称为发笑的艺术。随着时代发展,漫塑艺术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给快节奏的社会注入一份轻松、幽默的精神享受。为有效传承和学习文化经典,在小学美术中学习漫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浅谈漫塑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证如何打造特色的漫塑校园文化,展示漫塑魅力。

关键词:漫塑;文化;校园

陶艺漫塑的形态夸张,在造型上改变固有法则,极力突出人或物的外在特征,独树一帜且随意随行。带有一定的讽刺批判性也是陶艺漫塑的重要特点。在中学开展陶艺漫塑课程,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艺漫塑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漫塑课程的现状

在当下的环境中,小学陶艺漫塑创意校本课程存在一定劣势,例如:部分学校不开设陶艺漫塑课程,或者开设课程,实际课时却较少,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作品或难以对陶艺漫塑文化产生深刻理解。尽管如此漫塑创意校本课程还是有着无可取代的明显优势:

第一,学生兴趣主导。大多数学生喜爱陶艺漫塑创意课程,对漫塑文化理念历史兴趣充足,课堂过程中的参与度高。我们时常看到在小区的休闲区里,在河边岸旁,孩子通过拍打和捏造等方式,结合小铲小刀等工具,将泥巴或沙堆塑造某种形象。在孩子看来,动手操作就是一个“玩”的过程,孩子发白内心喜爱这个过程。由于日常的学习任务重,学业压力大,学生普遍渴望在书本学习之余得到精神上放松,而陶艺漫塑创意课程的开设,无疑能满足学生的愿望。在陶艺漫塑创意课程开展的前期工作中,对我校的全体学生进行的摸底调查中显示,学生普遍希望增加漫塑课程的课时。学生对课程充满兴趣,学习热情高,学习的效果才会好,陶艺漫塑课程才能达到其教学目的,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

第二,陶艺漫塑课程具有传统课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小学其他常规课程注重传授技法,而陶艺漫塑创意课程是一项三维立体学习的过程,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玩的理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我在研究校本课例时,我采用引领学生识读遵义市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圣神戏”班的面具图像,和给学生讲述戏班演出剧目“二郎锁孽龙”“桃山救母”“药王施药”等故事的方式赋予面具生命,用面具人物为民除害、至诚至孝、救死扶伤的事迹感染学生向上、向善,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后,再结合剪纸纹饰的特点,让学生尝试进行陶艺漫塑创作。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也开拓了思维,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自身的情感。

二、打造特色的漫塑校园文化的对策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漫塑课程选择

了解教师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性是引导学生实施漫塑课程的关键和先导。漫塑本身的特性既是对学生审美心理特征的传递,也可以是一般人审美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所以漫塑艺术课程既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在漫塑艺术课程的具体实施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教师与学生在刺绣的知识、情感、意义上的显著个体差异以及这些显著差异因素可能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分析教师和学生的特殊艺术需求和学生的期望,分类进行指导,尊重教师和学生独立自主的选择,积极探索师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

(二)整合漫塑课程资源,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漫塑专业课程文化艺术资源的有效整合在漫塑课程的开发中主要起着积极和基础性的推动作用。一是学校要积极地组织和开展基层群众聚集交流活动,征集和介绍优秀的漫塑文化和艺术的资料,把学校的漫塑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通过特色漫塑课程和校本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进一步地促进刺绣教育资源整合。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挖掘和整合一批优质特色的漫塑艺术教育资源,整合特色漫塑课程和教材资源,加快开发和编写教学标准统一,内容丰富,集教学艺术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特色漫塑课程和教材。三是学校要继续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师资艺术教育资源,从学校和社区集中聘请兼职教师,确保特色漫塑艺术教育课程顺利地实施。同时,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具有专业艺术素质的高素质教师。

(三)完善漫塑校本课程体系,推进课程管理和评价制度改革

基于这一认识推进现行的课程管理教育教育体制和科学评价教育教育体系结构性改革的巨大紧迫性,要在漫塑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级学校漫塑教育课程目标,正确处理好与社会、学科和学生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处理好与漫塑教育理论和技能的交叉关系,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全面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在漫塑课程内容的组织性和选择上,艺术性与教学的技术性、多样性与整体性、课程内容的高度融合性这些都是在进行文学艺术欣赏时注重和组织的基本内容,既要尽量避免因课程内容晦涩而造成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兴趣的严重丧失,又必须要充分地注重其内容的丰富和开放性,要给广大师生提供自由想象和发挥艺术创造的空间,更多的意义是在继承和维护漫塑经典文化传统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三、结语

漫塑经典文化进校园对于学校的建设具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漫塑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具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小学中进行漫塑课程,学校需要有效结合漫塑文化融入校园,这一方面是對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发展,同时也是继承优秀的漫塑经典文化的极好形式,。

参考文献:

[1]博煊,赵刚,张磊.丁敏安:漫塑人生,会心一笑[J].黑龙江画报,2021(04):44-47.

[2]王玉荣.论陶瓷漫塑的形成与发展[J].艺术评鉴,2017(15):32-34.

[3]杨飞武.漫塑,无处不“丰兄”[J].天工,2016(06):61-63.

2291501705274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Q爆校园
谁远谁近?
再见,我的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