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特点优化企业环境管理的探讨
2021-03-05徐小艳
徐小艳
摘 要:在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在尽量减少对环境破坏的前提下进行生产,环保管理工作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保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环保法;企业环保管理工作;优化
引言
为使生态环境更适合人们生存,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赖以生存的资源,国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社会的愿景。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法规体系的主要特点
1.1 指导思想转变,环境保护优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条指出,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将原来规定环境保护工作要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改为坚持经济发展要和環境保护相协调。这顺应了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向推进产业体系、生产方式绿色升级的方向过渡的趋势,也是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自身需求。
1.2 加强政府监管职责,开展中央环保督察
为解决环境管理过程中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使行政权力缺乏监督的共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增加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内容,明确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下级部门或工作人员工作监督的责任。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是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将“督企”转变为“督政”,着力于解决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未落实环保责任的失职行为。
1.3 排污许可衔接环评,加强过程监管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是企事业单位生产运营期排污的法律依据。根据《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和《环通〔2021〕23号转发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关于做好涉环境风险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通知》相关要求,排污许可制度有机衔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使得新改扩项目在发生实际排污之前,必须将环评报告以及批复中的污染排放信息写入排污许可证中。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排污许可证对企事业单位进行过程监管,包括企业开展自行监测、总量控制等方面的执行情况,这也作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环境因素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监管。
1.4 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增加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章, 加强公众对政府和排污单位的监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每个人都是主体,与主体责任协调的就是更大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1.5 环保补偿机制与鼓励第三方治理
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中的补偿机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探索多样式补偿方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财政支付、生活保障等措施给予合理补偿;另一方面是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法转产、搬迁、进一步降低排放,对改善环境有显著贡献的,由人民政府予以支持和补偿。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中还明确“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其中“环境服务”就包含了环保第三方治理服务。鼓励工业园区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第三方治理服务,从整体上解决企业、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对传统的环境保护服务工作模式的升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做出调整的目的与意义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增加了关于生态红线、大气污染应对的相关规定,加大对违法排污的惩罚力度,明确了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加强政府责任和责任监督,衔接和规范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的关联,推进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的实施,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意图,为未来构建统一协调的大环保“基本法”奠定良好基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面贯彻了党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吸纳各方面共识和意愿,充分体现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指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创新的新方向,堪称是中国现阶段最有力度的环境保护法律。
3 优化企业环境管理的探讨
3.1 管理者提高政治站位,环境保护优先
在企业决策中,企业管理者应遵循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环保优先的指导思想,避免出于经济等原因而影响环境管理工作效率的情况。在企业中顶层设计,包括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中都应将环境保护管理提升作为重要篇章考虑,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新改扩项目环评审批可行性、绿色工厂建设、落后工艺淘汰、管理及技术提升等,以适应不断加严的环保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到绿色效益带来的经济效益,规避环保风险带来的经营风险。
3.2 构建现代管理体系,依法依制治企
企业应设置专业的环境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环境管理事务,避免应付门面的一般管理水平。要科学的配置环境管理机构专业人员,专业人做专业事,既要熟悉企业污染治理的业务,又要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监督、规划、管理等职能作用。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应依据相关法律政策,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现代环境管理体系,让环境管理制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必须强化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增强企业每个员工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做到制度执行有监督、有考核、有问责,确保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树立法制观念,知法守法。
3.3 加大环保投入,强化科技支撑
企业作为治理污染的主体,要注重环保投资,承担治理成本,加大环保投入,不仅要肯花钱,而且要会花钱。随着环保法律法规不断趋严,环境保护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大,尤其“按日计罚”“行政拘留”以及“环境污染罪”的提出,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从根本上提升环境保护的能力。科学技术是污染防治的根本支撑,企业在科研生产过程中,应从生命周期考虑,改革工艺、提升技术和设备,从源头进行污染减量,引入清洁生产机制,将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同时,加大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建立并不断更新环境治理方案库,针对自身产生的污染物采取新工艺进行末端治理,在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
3.4 合理利用补偿政策,开展第三方服务
企业应合理利用补偿政策,享受改善环境带来的经济补贴。例如因地区环境要求改善,决定转产、搬迁、关闭的;或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或开展清洁生产对中高费项目进行改造的,都可以向当地政法环境或节能管理部门申请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环保第三方治理服务:包括环评决策及排污许可的环保咨询服务、污染排放治理提升的工程技术服务、加强制度执行力的环保检测和巡查服务、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深入解读的环保培训服务、针对性可行性更强的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服务等。第三方服务可以是综合服务也可以是定制化服务,利于企业科学、专业地提升环境质量、控制成本、降低风险,不断优化企业的环境管理。
4 结束语
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以空前的力度将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带入了有所作为、解决新老问题的关键时期。企业作为治理污染主体需要认识当前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谋实策、做实事,为社会公众和企业自身能享有美好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凌霄云.关于企业环境管理的若干问题[J].电镀与环保,1982,(03):1-4.
[2]贾思恭.企业环境管理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1982,(02):15-17.
166550118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