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2021-03-05陈冲尹小雁王思思
陈冲 尹小雁 王思思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双创”教师教学团队建设面临一些问题,国家相应政策文件和项目立项建设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改革指引了的目标,也为“双创”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给予了新角度、新机遇。高职院校“双创”教师教学团队必须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人才机制,优化师资结构,坚持全员参加、专兼融合,拓展教学创新团队发展路径,搭建制度保障平台。
【关键词】“双高”建设;双创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跨越式、转向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在追求规模和数量扩张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人才培養质量、教学水平等内涵建设。2019年1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2019年3月教育部和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2]。它们都为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条件和决策安排,为创业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和变革方向,这也为实现“双创”教师师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重要的保障。
一、高职建设双创教师教学团队面临的问题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加强“双创”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和境遇,具体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双创教师缺乏实践创业经验
目前,大多数教师从理工、文史等大学到高职院校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教学团队结构中,多数缺乏创业的经历,缺少创业的经验,创业意识也非常薄弱。在指导学生“双创”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创业都缺乏自信心。往往重理论,轻实践,这就不能真正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不利于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双创教学团队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双创”教师既有全职又有兼职,专兼并存。他们中有少数是专职教师,而大多数是由辅导员、管理人员、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和有“双创”经历的学生构成[3]。他们在讲授“双创”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单挑枯燥,缺少系统性指导,不能为高职学生打造很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双创”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急需既有扎实稳固的“双创”课程资源、又有丰富的“双创”实战经验的技术能手和行业企业专家。
(三)双创教师培养缺少长效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
目前,对高职院校“双创”教师的考核,没有设立单独的评价和激励标准,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按照普通教师的评价标准执行[4]。一是,高职院校的“双创”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计划基本上处于走一会停一会的状态,即缺乏有活力,又缺乏有长远规划,更没有长效的培训和激励政策。二是,高职院校教师感觉“双创”教育只是他们的副业而已,这与他们的职称评定及晋升评优的帮助不是很大。三是,“双创”教育相关的科研或教学经费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吸引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双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参与兴趣。
二、“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新视角
“双高”建设中14次提到“创新”,3次提到“创业”,“双创”教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内容,“摸索建立高水平、结构化“双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实行模块化教学”也作为提升“双创”教育水平的重要办法[5]。“高水平”是指:高职院校“双创”教师未来需要满足四个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双创”教师教学理念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省”,自我更新则是自主学习、定期反思,提升自我的教育能力;持续发展则是既能胜任现在教学,又能胜任未来的教学,“双创”教师应该具备身心协调、持久强劲的职业发展能力。二是,信息智能技术应用和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信息智能技术运用即熟练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利用网络平台、电脑、投影设备等现代教学设备及信息化平台来优化课程教学结构,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双创”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三是,新角度和新形式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和创新、创业的能力。“结构化”是指: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由专职教师、企业技术骨干、行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大师等成员组成的“多元结构教师创新团队”或“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团队”,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各级竞赛、技术创新,解决原有“双创”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整合实现“双创”团队的凝聚力。
国家颁布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双高”建设和“双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政策文件和项目立项建设[6]。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改革指引了的目标,也为“双创”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给予了新角度、新机遇[7]。“双创”教学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是,建立高职院校分层次分类别的“双创”教师标准体系,完善“双创”特色教师规范体系;二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的创新,摸索构建“双创”教学创新团队工作协作的融合力度;三是,全员参与“双创”创新创业教学、竞赛,加强实践平台建设,通过专创充分融合,构建新的“双创”课程融合体系;四是,加强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同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双创”教学团队互助共同体,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摸索“双创”教师发展的新路径和有效策略。
三、“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
(一)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创新“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是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立德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必然条件[8]。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创新主要战地和创新人才培养主要场所,理应紧密对接“双高”建设需求,激活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源头活水,着力提升“双创”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培养一批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一是,要把“双创”教育贯穿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深层次的“双创”教育改革,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严格做到实施推行中央战略决策部署,把“双创”教育作为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系统推进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理念、课程、教学、平台、师资、评价及晋升等全面改革。三是,坚持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同推进,要大力培育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文化,使创业创新教育成为创业创新文化,成为新时代重要的大学精神。
(二)转变双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理念,打造职业化创新队伍
目前,影响较普及的有“工学结合式”、“校企合作订单式”以及“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方式。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真正把“双创”教育纳入育人体系中,特别是“双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实践经验缺乏。所以,高职院校应当改变“双创”教学团队教学理念,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创”教师团队。“双创”教师团队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时代要求,不断强化提升自己。一是,既要有能胜任日常教学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双创”理论知识、“双创”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思维。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给学生提供扶助和辅导。二是,要持续提升双创教学团队的职业化水平,建立新型的“双创”教师培养机制,从通过从教学能力提升、竞赛能力提升、机制政策等来构建构建高职院校“双创”教师教学竞赛能力提升体系,促进“双创”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
(三)优化双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师资结构,坚持全员参加、专兼融合
“双创”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理应优化“双创”教师教学团队师资结构,构建校企兼具、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专家队伍,建立“双创”教育人才培养的跟踪、研究、评价、反馈机制,从而激发“双创”教师活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一是,加强在校“双创”教师的学历晋升、能力培训,提升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二是,转变人才引进策略,可适当放低学历要求,多种渠道招录“双创”高技能人才,扩大教师的来源领域。三是,要着力于教师“双创”教育能力的集体进步,坚持全员参加、专兼融合,鼓励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对“双创”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创新,挖掘创新、创业要素,进行专创深度融合。四是,鼓励全体师生参与“双创”职业能力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四)拓展双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发展路径,搭建制度保障平台
高职院校应创立“双创”教育专职部门或创新创业学院,承担“双创”教育教学开展和师资队伍统筹,从而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双创”竞赛与职业能力竞赛的相互促进。通过把“双创”教育专职教师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列入同等地位,纳入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范围。采取职称单列评审,修订相应评聘程序,提高“双创”教师职业生长空间;通过从引进、培养、激励、监督、评价、学习等来构建新型高职双创教师培养提升的制度体系,以此拓展发展路径,使得“双创”教师教学团队能够安心、热心、舒心及静心从教。主要的策略:一是,制定“双创”教师认定、培养、引进和评价为一体的有效可行制度;二是,加强“双创”教育的教学团队、专业社团、双创工作室、精英团队等建设,完善制订“双创”教师教学团队组建制度、竞赛制度、主讲制度、管理制度及奖惩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双创”教师教学团队成员选拔、培育、考察、晋升系统,并陆续改善团队成员结构,保证“双创”教师教学团队的健康有序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A].2019-1.
[2]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A].2019-4.[A].
[3]白龙松.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5):291-292.
[4]隋秀梅,高芳,唐敏.“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93-96.
[5]姚弋霞,张文舜,何久钿.“双一流”战略视域下一流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江西师范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02):127-133.
[6]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遴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通知[Z].2019-6.
[7]翁伟斌.从追随到引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向[J].教育与职业,2021(10):64-70.
[8]林蕙青: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EB/OL].https://www.sohu.com/a/361519145_284354.
作者简介:
陈冲(1981—),男,湖南祁东人,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尹小雁(1981—),女,湖南桃江人,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王思思(1995—),女。湖南长沙人,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内重点课题:2021hniuktzd01,双高背景下以“四史”学习为引领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2021hniuktzd02,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