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目式教学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究
2021-03-05张春香
张春香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新型化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目前社会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般是教师机械化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以达到良好的应试效果,但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目前的教育需求,也无法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化学技能。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下,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势必要做出相应调整,与时俱进。经过新课标的深入改造,已经涌现出诸多优良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如情景教学、项目式教学,教学的实践也表明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探究项目式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教学实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初中化学;实践探究
一、项目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一)注重理论与实踐相结合
由于项目式教学主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是一种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教育模式,因此有着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项目教学打破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隔阂,通过对项目式教学理念的运用,教师可以整合大部分教学资源,使现实与理论得到充分结合。在项目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只是将思维固定在课堂上,而是通过课堂的引导,促进学生形成相应的化学思维,可以使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使理论与课堂相互结合。初中化学教育其实难度更高,对于教师来说充满着种种挑战,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门学科,要将生活中很普遍的燃烧、物质变化,用相应的化学术语表达出来,势必要扭转学生的一些观念和思维习惯。在此背景下,如果只是机械化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容易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难度,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通过项目式教学法,可以将现实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天赋,在明确的学习项目的指导下,也能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更可靠的教育保障。
就以“奇妙的化学”一章为例,如果一上来就给学生讲述化学的前沿理论,比如酸碱质子理论、氧化还原理论、电化学等,就会加大课程难度,导致学生因学习进度过慢而产生抵触心理,但是通过项目式教学的引导,使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逐渐了解化学知识对人类社会的意义,这时就可以引出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这些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然后再讲述化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偏向于教师单方面的讲述理论知识,或是展示实验过程,然后生搬硬套地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与实验结论,学生只需要记忆化学公式和物质性质即可,这种教学模式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已然无法满足目前的教育任务,虽然有出色的应试效果,但很难达到培养新型建设性人才的需要。而运用项目式教学来布置课堂内容,极大地改善了这一问题。项目式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不管以哪种方式来布置课堂内容,所涉及的学习计划都是围绕学生“我想学”而展开,取代了以往“让我学”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策略的转变使学生完成了由被动向主动学习的转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欲望。学生对于未知的理论越好奇,教师就能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也是项目式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特点。项目式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天赋和学习进度制定教学目标,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本人。学生通过对课本知识的不断推敲,对实验现象的不同层次分析,对于自己所探索的知识进行分享,对于所不理解的内容开展讨论,从而解决所有的问题。项目式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三)知识点整合,有利于系统化学习
初中化学知识点难度不算太高,内容比较基础,并且知识点的数量也是多而复杂,从步入化学知识殿堂到探索水世界、研究溶液的相关性质、周围的空气、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燃烧、酸碱、金属等,所涉及理论知识种类多,反应类型复杂,如果缺乏一套系统化的学习模式,将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项目式教学通过学习项目的设定,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项目式学习的指导下,教师可以进行详细的知识点整合,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知识点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每一章之间都有着紧密联系,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也显得特别紧密。
以金属一章为例,从表面看来,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防腐这三节似乎是独立存在的内容,但是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深层次分析不难发现,这三节内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节是对金属的引入,属于认知型,化学来自于生活。第二节,通过对这些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了解其相关性质。第三节是在第二节的基础上,利用化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属于“回归生活”。金属材料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完美的搭建起了化学与生活的相互联系。通过从金属物质的物理性质,比如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呈固态(金属汞除外);除了紫红色的铜与黄色的金,大多数金属物质呈银白色;以及金属物质良好的导电、导热与延展性,这些性质都是生活中可以用肉眼发现,因此在构建项目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项目式教学顺利实现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整合,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归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项目式教学的应用程度,是教育工作者所要重点考虑的事。
二、项目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措施
(一)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解构项目任务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项目式教学的应用还能提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由于项目式教学更偏向于让学生对项目进行自我研究,所以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应当注意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做好项目任务的解构,这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项目的构建对于初次接触的化学教师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化学内容项目的构建应当尽量详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长此以往就可以攻克所有的知识点。要想做好项目式教学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融合,就要确保项目的前期准备、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项目结束以后的总结反馈工作做好,通过这三个步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教师通过详细的整合课本知识内容,在做好基础知识归纳的基础上适当的加以延伸,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应当注意对高质量问题的引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考,使其充分融入到项目式教学之中。
(二)划分实验小组,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式教学的应用不仅存在于理论中,还深刻体现在实验教学中。在进行化学知识传授过程中,应当对划分实验小组进行科学的规划,小组学习往往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同学之间通过不断讨论做到取长补短,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促进各小组的均衡发展,教师应当注意对小组的科学划分,小组成员组成应当是由学习能力高中低的合理分配,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项目的设定是做好项目式教学与初中化学教学相融合的关键所在,教师对于项目的设定直接决定了二者的融合能否顺利实现,在项目设定阶段应当注意其合理性。
以“常见的酸碱”一章为例,项目的设定应当这样展开,先提出问题什么是酸?什么是碱?怎样判断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之间会有何种反应?这些问题的提出对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同时这一节课将围绕以上问题进行。有学生说道:“我们设计的项目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探究酸碱之间会有何种反应,另一个是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归納出酸碱的反应。”教师说道:“你们设计的项目目标明确,两个教学目标层层递进,还能概括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可以开始设计实验。”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后,设计项目的欲望增强,并对完成此项目十分自信。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知识选取所需物质,设计出一个验证酸碱之间反应的项目,并将其完成。”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很快就想出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用酚酞做指示剂的方法,同时借助试纸记录反应过程中PH,并顺利完成了项目。学生在项目合作中不仅能够掌握酸碱反应,还提高了合作与探究能力。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也是对这一章教学项目的完成,不仅使教学任务可以顺利完成,同时也会使学生充满成就感,增强其学习兴趣。
(三)汇报课堂学习成果,增强项目教学的启发性
学习成果的汇报也是项目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项目的设定、实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反馈,因此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加强对项目课堂汇报工作。就以“溶液”这一章教学为例,在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之后,首先对于溶液这一章实验流程与操作的认知过程学生有何感悟,这种方案是最优化的吗?还可以如何完善?通过对于情景的引入,在调动课堂氛围的基础上也会使学生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这时候就会有人从溶液的配比出发,对于如何配制更高精度的溶液,集思广益,使课堂的质量大大增加。课堂成果的汇报是对项目式教学的重要反馈,应当注重其应用。
三、结束语
初中化学教学想要取得更好的成果,势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作为新教育体制改革下所兴起的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成果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顺利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转换。初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注意项目式教学的应用,在项目的准备、应用、反馈工作之间做好相应的联系,通过进一步角色互换,让学生担任起课堂的主要角色,通过小组合作巩固知识,促使初中化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瑜.关于项目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2020.
[2]赵纯国.初中化学项目式教学探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2):1.
[3]李文云.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研究──以"研究发酵粉的秘密"为例[J].云南化工,2019,046(0z1):112-114.
[4]胡俊洲.在化学教学中推进项目式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