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1-03-05高玉芹
高玉芹
摘 要: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发展需要与现实情况出发,通过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发展意见与改革策略,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质量与成效,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步与转型升级,社会各界对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仍然存在了很多的缺陷与问题,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当前如何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以及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1 意义
1.1 实现高职院校发展的强劲动力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对新一代学生的教育方面,国家已然关注到经济的转型和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对高职学校的教育更加支持,政策倾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高职学校要在经济大潮中抓住这种机遇,结合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明确地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但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培训,学生的学习也仅停留在理论上,缺少实际操作的能力。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会有一些相应的实践设备供学生操作,但毕竟是实验性质的,和企业中真正岗位上的操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通过学习和企业的合作,学生有机会通过正规的操作,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能的发挥,结合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
1.2 更好更快融入未来工作岗位的最佳途径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校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工作岗位上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一些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觉得自己对教材上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真正走向工作岗位后方知现实操作和教材相差非常大,无论是工作条件、工作环境,还是实际工作的过程,甚至有一些学生因为心理落差比较大,适应不了企业的工作环境而频繁跳槽[1]。
1.3 企业满足自身人才供给的内在需求
企业要发展,主要依靠的还是一线的工人。学校方面,在毕业生就业方向的指导上,肯定是优先满足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用工需求。企业如有需求,比如企业要重点培养一批优秀员工,加强这部分人员的理论知识,学校可以提供机会,开展旁听或者课程选修等。
1.4 学校开展就业导向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的职责就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好不好就业,能不能顺利就业,就业的方向在哪里,或者就业后的未来发展如何都是学校要考虑的问题,在学校开展课程选用上就要做出长远的规划。要真正解决好上述问题,就要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熟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针对性开展招生、教学。在清楚了企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技术、能力、诉求等综合性需求后,教学中做到目标明确,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2 创新应用方法
2.1 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用工的需求量非常大是一方面,对人才多方位综合性的需求是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在学生的培养上,不仅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培养,还需对学生综合知识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了任何一方面,都称不上是综合型的人才。校方管理人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重视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对用工方面的需求,根据市场的需求,发展本校的教育事业。在教学目标上,也要同时兼顾学生的综合性培养,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都要与时俱进,培养出的学生不但有工作能力,能就业,而且有创新能力,能创业[2]。
2.2 在教师的配备上要“专”,更要“全”
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专业技术上的知识是任教的基本,在此基础上, 学校要培養教师的全面发展。比如汽修专业,教师在这方面的理论知识非常扎实,课堂上的讲解清晰透彻,学生每次的理论测试成绩也非常优秀, 但在实际操作上对汽车的基本构造、常见问题的实际处理上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是教师实际操作中非常欠缺的方面。学校一方面制订各种奖励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走进企业、走进一线,实际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教师提供可实践的岗位和机会,加强对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培训。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有优秀实操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有针对性为学生开展授课。
2.3 校企加强信息沟通,实现共同发展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基本的需求需要双方沟通交流。比如一家综合性较强的企业,其下面的一个分支工厂主要工作是售后服务,企业需要的是维修技能较强的人才,同时还要具备基本的服务意识,学校就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学生最后一学期的学业上,侧重培养学生在技术维修上的技能,增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服务意识。不能是企业需要 A 类型的人才,学校提供 B 类型的生源,这完全违背了双方合作共赢的原则。在企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上,也要及时与学校沟通,学校在对学生技术培训、创新研究方面会遵循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强化这方面的教学。
2.4 校企共同打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在校即可“工作”的机会
在学校地理位置合理、面积允许的情况下,有实力的企业可以与学校合力打造校内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学校提供专业的师资力量。这样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第一时间得到实践操作,实训基地不仅是供学生体验,还按照企业正规生产的需求去设计,从企业中调用技术经验强的技术人员做技术监督和指导,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生产的队伍中去,开展正规的生产流水线,能够通过实习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企业,对于不合格的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再培养,企业也会增加生产利润[3]。
2.5 校企开启合作就业之路,优化学生就业
这种模式已经在很多地方推广实行,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合作经验。校企双方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加强探索,创新学生的就业之路。一是开展订单式合作模式:即学校和企业以合约的形式,以企业的需求为目标,学校定向培养,毕业后直接输送到该企业相对应的岗位中,这种模式从学生的招收、学校、培训到就业,是环环相扣的,学生在最初的选择上就已经明确了未来的就业之路。二是开展顶岗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学生在毕业前的实习期内,到有需求的企业去实习,与实习生不同的是直接代替生产线上的员工,以真正工人的身份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工作。这种合作模式的优点是在结束顶岗期后,学生和企业之间实现双向选择。三是开展推荐就业合作模式:即学校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企业有选择性地优先接受。
3 结语
总之,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有效动力,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相互结合,学习的空间从学校延伸到企业,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满足了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需求,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 1 ] 廖蕾. 校企合作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J ] . 营销界, 2019,(46):121+150.
[2] 刘文荟.校企结合创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398+400.
[3] 王靓靓.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J].才智,2019,(21):195.
基金项目:山东省泰安市科技创新发展项目(政策引导类)“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泰安市高职院校为例”,立项编号:2020zc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