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创新创业核心探索人才培养体系
2021-03-05周旋坤
周旋坤
党和国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对高校发展的要求和期望。高校是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应该将建立并且优化创新创业培养人才体系,创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师队伍,构建创新创业平台,保证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相符,提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水平,注重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的提升。目前一些高校在围绕创新创业这一核心构建培养人才体系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采取合理的策略提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效果,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进步,社会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于培养出更创新创业型人才,这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各个高校开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加了我国的创业活动指数。高校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后,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可知,我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能力等方面均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创新创业要求下培养人才还存在着实践性、层次性、系统性缺乏的问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高校应积极面对这些问题,探索更加成熟的培养人才体系。
高校落实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注重学生是否能够创业成功,解决其就业问题,更应该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前瞻能力、判断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对于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来说,第三产业发展和比重增加,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将知识劳动者需求量增加。第三产业将知识以及高科技作为核心,就业弹性扩大,可吸引许多知识型劳动力,将职业结构变迁速度加快。创新创业能够培养创新者创业精神,提升其创业能力,创业成功率由此提升。在高校围绕创新创业进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过程中,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对于培养人才模式改革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创新创业和专业教育缺乏融合度
表面上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受到较高的关注,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没有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在一起,更多的是进行操作与技能培训。对于高校课程设置来说,设置的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不符,两者间没有相应的关联性,创新创业更注重训练创业技能,没有在学科规划建设、质量评价和人才培养系统中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现阶段创业学科建设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够完善的情况,课程设置具有随意性,没有高度结合专业教育教学。实际上,创新创业不能与专业教育和知识教育相分离,也不是两者简单叠加,该教育方式需要多方面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应将专业教育作为载体,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中,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设置课程内容,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人文素养,使其掌握创业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和技能。
未整合统一教育资源
没有整合统一教育资源,会对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产生阻碍,在师资、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体现。师资是创新创业实施的关键要素,创新创业特点需要教师掌握丰富理论知识以及创业经验,对于目前情况而言,高校缺乏创新创业师资,大多教师没有创业实战经验以及在企业中工作的经力,不熟悉創业知识体系,教学经验以及技能缺乏,其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也无法达到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另外,高校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聘请企业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学生虽然比较认可该设置,但是不具备协调组织、经费支持以及制度保障,并且外聘企业家教学经验少,很难获得良好教学效果。教材上也存在限制性,教材具有较大的使用随意性,不具备系统性与科学性,这难以获得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对该项工作发展形成了阻碍。
存在明显的创新创业趋利性
现阶段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发展阶段,没有较高的成熟度,社会认知中,会认为创新创业具有商业价值。高校教育管理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就业行为,对于创业创新价值没有全面的认识,这很难在教学层面进行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无法构成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创新创业对象来讲,学生存有功利性价值导向,使其视野受限,认为创新创业可创造出良好物质财富,不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人格塑造、个体综合素养的作用,该结果只是将认识理念停留在商业方面,无法基于自身进行综合性训练,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教育中需注重立德树人
创新创业教育应对学生的思考、挑战等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在发展中学会感恩与合作等道德品行,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勇往直前、不轻言放弃,形成良好的回报社会,创造价值等责任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不应只是进行简单创业培训课程和贯彻相关政策。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应将任务设定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立足世界科技前沿,培养可促进技术与知识创新发展的人才,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在人才和智力等方面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科技创新。
完善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
将校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学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确定教务部门、就业部门、科研部门、创业部门、科技创新部门以及校友会的职责,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同时结合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此外,应将社会、政府以及高校间的协同运行机制完善,高效间协同,可实现学分互认以及师资共享;校企间加强合作,可在教学实践平台进行共享,实现产业研结合;加强政校合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可完善构建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对创新创业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也可开设创新创业方面的必修课以及选修课,根据学生学习要求,使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微课以及慕课等进行在线开放式创新创业课教学,学生能够在课下时间自行学习。此外,应将培养人才的方式与考核方法进行创新,教学中采取讨论式、启发式以及参与式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加以培养。了解学生诉求以及社会需求,提供丰富、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在考核过程中重视定性和定量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以及解决能力。也应将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不断完善,以制定培养人才质量的标准,确定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要求,细化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具体指标,促进高校修订培养人才的体系。
构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在创新创业教育战略落实过程中,教师能够发挥出引领、实践和传承等作用,为了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需要教师队伍具备以上能力和素养。推进创新创业工作过程中,许多学校面临着没有足够指导实践能力以及师资缺乏的情况,因此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1.政府应加大引导力度,构建创新创业导师库,招聘可讲授理论,也可进行失业指导的企业家、优秀校友、投资人以及职业经理人等担任导师,各行业人才齐聚,能够实现导师资源共享,由此缓解师资紧缺问题。
2.学校实施层面,应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更加完善,在学历教育中,为提升建设师资队伍水平 ,应在教师培训计划中纳入创新创业导师培训,提升建设师资队伍的水平。此外,应鼓励相关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应到企业和政府等单位挂职训练,了解社会环境和实际发展需求,挖掘社会资源,与事务部门对接,提升创新创业下培养人才的水平以及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围绕创新创业进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在建设创新型國家方面做出积极服务,提升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和创业。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构建创新创业型的培养人才体系,还应注重在教育中立德树人,完善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构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为学生创新创业注入动力,提供相应机会,使创新创业工作进一步发展。
(大连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潘成清.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3):77-78.
[2]吴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 2018(06):92-94.
[3]葛崇勋.“校政企协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7):72-75.
[4]吴勇军.理念、平台与实践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8(04):37-46.
[5]李兆楠.高职院校进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15):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