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与实施路径

2021-03-05雷金星龙波

商业文化 2021年32期
关键词:乡民传统文化

雷金星 龙波

乡村文化振兴是对乡村文化的发展、重构,具有传承、创新、导向、教化等多重价值,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还面临着传统文化衰落、文化振兴主体缺乏机动性、文化发展滞后、对乡村文化缺乏科学认知等诸多问题,想要突破当前困境,加快乡村文化振兴的步伐,就要从打造文化产业、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育文化振兴主体、消除对立观念五方面着手。

乡村是传统文化、民俗遺产的载体,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化、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乡村和乡村文化却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衰退,乡村伦理道德异化、乡民文化素养不足等问题也日益显现。如今,乡村振兴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而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力量之本、发展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文化是一个广泛且内涵丰富的概念,它是一个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淀而成的意识形态,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是维持其持续发展的最根本、最深厚的力量之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都离不开乡村这一载体,乡村文化振兴是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乡村文化概述

乡村文化就是植根乡村的文化,地理环境、经济模式、传统文化思想等共同造就了我国丰厚的乡村文化。首先,自然环境是文化形成的基础,我国广袤的山川、富饶的土地为人们提供了耕地,土地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性强,这对我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也产生了影响。其次,我国古代的农业文明以家庭生产为主体,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耕文化虽然带来了一定的封闭性,但也塑造了我国淳朴善良、吃苦耐劳的民族性格。最后,儒家文化是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文化,“三纲五常”“仁义礼智”等儒家思想更是造就了我国乡村重视血缘关系、注重伦理规范的意识特征。

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涵

乡村文化振兴以乡村文化为出发点,以发展、重构乡村文化为落脚点。具体来说,乡村文化振兴是对传统乡村文化的解构和重组,剔除了腐朽落后的文化,保留并传承了优秀文化因子。除了去粗取精,乡村文化的重构还要立足时代,在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文化要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再造,打造出既保有传统文化韵味,又富含时代精神的新型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文化的再生,振兴乡村文化。

文化具有价值性,乡村文化是维护乡村秩序、规范乡民行为的重要导向,乡村文化振兴对乡村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都有着重要价值,具体如下。

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指乡村文化振兴能满足新时期乡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推动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让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乡村文化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乡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振兴乡村文化有助于挖掘乡村特色文化,通过特色文化资源的重构和创意转化带动乡村的新兴经济业态,让乡村文化与科技、旅游、农业融合发展,进而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

传承与创新价值

传承价值是指乡村文化振兴能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促进乡村文化创新。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体系、乡村道德精神的集中体现,承载着历史悠久的农业文化,其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就是乡村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文化振兴不仅意味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存续,还意味着在古今融合中新的文化得以产生。

教化价值

教化价值体现在乡村文化振兴能重构乡村伦理道德规范,提升乡民文化素质。乡村文化具有教化价值,它能对乡民的行为规范、道德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乡村文化振兴摒弃了落后的、腐朽的乡村文化,能有效消除乡民们思想中的落后因素、封建因子,保留下来的优秀乡村文化能持续教化乡民,提高乡民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乡村文化振兴还有利于引进先进文化,让乡村文化与时俱进,提高乡村文化的话语权,提升乡村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重建乡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重塑文化自信。

导向价值

导向价值表现为乡村文化振兴有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为乡村发展指引方向。首先,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精神导向。“两个一百年旨”在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乡村就是其面对的重要对象,振兴乡村文化有助于唤醒人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乡村文化的精神导向作用,引导乡民共同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斗。其次,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对系统的其他构成元素,如乡村经济、乡村产业、乡村组织等产生影响。振兴乡村文化不仅能实现乡村社会会系统的协调发展,还能使乡村文化的导向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引领乡村社会繁荣发展。

想要有效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就要先明确现阶段影响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障碍,对症下药。目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以下问题。

乡村传统文化衰落

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乡村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方面,乡村人口流失严重,注重血源性和地域性的乡村特色文化逐渐衰落,乡村原有的各种民俗活动、民俗艺术被抛弃,如方言逐渐消失、传统建筑被破坏、特色节日庆典被遗忘等,导致乡村文化丧失活力,难以传承。

另一方面,人们对现代化、城市化的认知较为片面,认为城市文化代表着先进,乡村文化代表着落后,参照着城市的发展模式,导致乡村原有的社会秩序、价值观念被消解,乡村精神的约束力、权威性降低,出现了人际关系功利化、功德责任意识淡薄、长幼尊卑观念失序等现象,村风、民风遭受严重破坏。

文化振兴的主体缺乏机动性

乡村文化振兴的原动力是人,是居住在乡村的乡民们,他们是振兴乡村文化的主体,也是使乡村文化存续的主体。然而乡村人口的流失、乡村秩序的消解导致乡村群众的主体意识匮乏、责任意识淡薄。首先,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乡村大批中青年群体,他们长期脱离乡村环境,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都大大降低,不愿返回乡村,导致乡村文化建设主体流失。其次,目前留在乡村的大多是儿童、老人,他们的文化程度、认知水平、文化建设能力等相对有限,对传承和振兴乡村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因而也难以开展乡村文化传承活动,加剧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

乡村文化发展滞后

时代发展给社会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但乡村文化尚未抓住现代文化的精髓,文化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滞后,这主要体现在乡村文化建设、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等方面。

首先,就乡村文化建设而言,目前我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缺乏统一标准、保障机制不完善、基层文化设施不足,乡村能为乡民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极为有限,且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乡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其次,就乡村文化产业而言,乡村丰厚的文化遗产、民间艺术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与开发,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且与发展配套的政策措施、生产链、生产模式仍不完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受限。最后,就乡村文化市场而言,由于乡村文化产业链不完善,缺乏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品牌,乡村文化市场缺乏活力,市场规模小、不规范。

对乡村文化缺乏科学认知

虽然乡村文化的重要性已引起国家和人民的广泛关注,但对如何振兴乡村文化、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文化等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人们对乡村文化缺乏科学认知,在理解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如缺乏对乡村文化的鉴别和理解,进而主张全盘接受乡村文化,盲目鼓吹乡村文化;盲目崇拜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全面否定,激进批判等。上述观点都是偏颇的,对乡村文化价值的判断不准确,没有抓住乡村文化的根源性、大众性等本质价值。此外,影响乡村文化的因素众多,风俗文化、地域特征、人口结构等差异赋予了不同地区的乡村文化不同的特点,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只采用统一的文化建设模式,会导致文化建设方向和乡民文化需求脱节,让乡村文化振兴收效甚微。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要突破当前的瓶颈,发挥乡村文化的独特价值,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从以下路径着手。

消除对立观念构建正确理念

要振兴乡村文化,就要摆正观念,消除传统与现代、城市與乡村对立的错误观念,构建乡村文化振兴的正确理念,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与乡村文化,不再盲目追捧城市文化、现代文化。具体来说,要以先进文化价值思想为引领,重构乡村文化的核心,将先进文化融入乡民生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其克服封闭、保守、自卑等缺陷,构建真诚、朴实、开放、自信的现代人格。先进文化的引领能有效推进现代与传统、乡村与城市的创造性转化,能增强乡民对乡村文化、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乡民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完善其文化价值观。在先进文化价值思想的引导下,乡民对传统民风民俗才更具辨识力,才能主动破除陈旧思想,传承优良文化,建设文明乡风,达到移风易俗、淳化风俗的效果,从根本上消除对乡村文化的偏见。

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认识不全面,导致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低,要振兴乡村文化首先要打造特色文化产业,让乡村文化走出乡村,获得知名度。首先要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使乡村文化构成丰富。打造乡村文化产业可以从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入手,重点挖掘那些历史悠久、文化韵味浓厚的传统建筑、民艺民俗,凸显该地独一无二的文化气质,如河南鲁山县的“墨子文化旅游区”,特点突出,在传承该地特有文化之余,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挖掘文化资源必须因地制宜,契合当地文化历史,积极创新,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不能走上千篇一律的同质化道路,还要建设乡村文化品牌,打响乡村文化发展第一枪。乡村文化大多是以民俗、民艺等形式零散分布的,打造文化品牌,能将挖掘出的特色文化聚合发展,形成品牌效应,提高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品牌还能将意蕴深厚的文化内涵传递出去、传承下去。

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都制约着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民素质提升,政府要加大建设力度,着力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一,要关注偏远、落后地区的文化设施,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高乡村文化供给的服务质量,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服务,满足不乡民不同的文化需求。第二,要完善乡村文化的治理机制,发挥基层组织的思想引导作用,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构建系统的乡村文化活动机制、乡村文化开发和监管机制,优化当地的文化配置,让乡村文化得以有序运行。

培育乡村文化振兴主体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培育振兴主体具体包括挖掘乡村文化人才和培养乡民主体意识两方面。

1.挖掘乡村文化人才

人才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要素,挖掘乡村文化人才不仅要关注人才的培养、引进,还要健全人才的发展机制,创设发展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首先,要善于发现人才并培养人才,无论是乡村基层干部还是乡村艺人,都是潜在的乡村文化人才。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培训,培养第一批乡村文化人才,为随后的文化振兴工作奠基;另一方面,重视乡村艺人、非遗传承人等乡村本土人才,深入挖掘本土人才,组织本土人才技能培训,并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进而推进乡村本土文化的传承。其次,要健全乡村文化人才发展机制,如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人才管理系统等,完善的发展机制对人才更具吸引力,能让从事文化研究的优秀人才流向乡村,推进乡村文化人才的良性互动。

2.培养乡民的主体意识

振兴乡村文化需要大众共同参与,只依靠少部分乡村文化人才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乡村文化的存续、振兴,因此另一重要任务是激活乡村主体——乡民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只有扎根群众,才能让乡村文化振兴获得不竭动力。具体来说,要有针对性地提升乡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使其认清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位置与作用,意识到乡村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激发其乡土意识,引导乡民自觉承担主体责任,营造睦邻友好、和谐温暖的民风和乡风,使其主动参与乡村文化的建设和传承活动,凝聚个人力量,发挥群众智慧,共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兼容并包推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要振兴乡村文化首先要保护并传承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乡村传统文化品类芜杂,传承的重要前提是对文化进行筛选,去粗取精,抓住乡村文化精髓,保留乡土文化韵味。要关注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探索完善的保护措施、传承路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思想价值、民族精神,重建乡村道德秩序。其次,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乡村文化也要积极吸收优秀的时代文化,实现文化创新,以创新续活力、求发展。基于现代文化视角,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转化和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发展相契合,营造积极昂扬的乡村文化氛围。

文化兴则国兴,乡村振兴应当乡村文化先行,乡村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沃土。乡村文化振兴要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保护与开发并举,做到因地制宜,在唤醒乡民主体意识的基础上,推动政府、社会、乡民个体的广泛合作,形成合力,使乡村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发挥其独特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柯山.乡村文化振兴的功能价值及策略响应研究——福建古田县金翼之家为例[D].福州:福建农业大学,2020:15.

[2]李国江.乡村文化当前态势、存在问题及振兴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01):1-7.

[3]杨帅,刘淑兰.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西昌学院学报,2020(02):67-71,127.

[4]沈费伟.传统乡村文化重构: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J].人文杂志,2020(04):121-128.

[5]范建华,秦会朵.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思考[J].思想战线,2019(04):86-96.

猜你喜欢

乡民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路遇乡亲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