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三“曰”

2021-03-04杨霞戴咏菲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2期
关键词:章节读后感知识点

杨霞 戴咏菲

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读书与学习,但现实中真正能够坚持读书的教师却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时间看书;二是不知读什么书;三是不知如何读书。对这三个阻碍教师读书的现实问题,我们通过“初读”“精读”“品读”来帮助教师形成一种“悦读”习惯,从而更加享受生活和工作,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2019年9月的一天,我们走进小二班视导,唐老师向我们诉苦:“小班孩子们刚入园,特别喜欢建构,可搭建的作品总是被别人不小心碰倒,然后就会互相争吵、告状,我该怎么办啊?”面对教师的诉苦,我很疑惑:每个班都配有《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这本书,书中就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教师们没看吗?如果看了付之行动了吗?作为管理者,如何借助读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反复实践探索,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拨开云雾见晴天,与教师共勉阅读三“曰”。

一曰:初读

(一)线上阅读初现

1.细品香茗——共探云读书

多元形式阅读:我园开展线上共读活动,分层次的领读、分小组的共读不仅帮助教师优化自身知识基础,提升工作能力,也能助力园内管理工作,从而让阅读的世界与文字链接在一起,教师们可以在“云端”共享心得体会,与平常独自阅读相比,会收获非比寻常的感悟。

每日打卡阅读:教师们在阅读过程中,用文字记录下精彩片段、心中感悟,拍成照片每日在QQ群内进行打卡分享,用深入阅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专业素养,为未来教育教学储备更多能量,成为善思乐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2.专题引领——共读一本书

我们采用小组线上阅读的方式,由领读人制定线上阅读计划,通过自主通读、线上提问、章节精读、线上研读等方式,积极开展线上交流互动学习,引导教师们不断思考。同一本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如小班第一期线上阅读活动,14名教师借助自己的读书笔记从不同侧重点进行展示,有的教师运用清晰的图标归纳整理知识点,有的教师则选择书中的一小点进行细致地讲解,还有一些教师结合日常教学活动案例对其进行解读……

对于刚刚参与线上阅读的教师们,我们将重点放在读明白书本的内容上,读到某些段落或观点,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经历或是见闻、思考等,这样可以初步培养教师的阅读兴趣。

(二)线下閱读管理

在内容上吸引教师参与阅读,另外,幼儿园也在阅读管理制度上花了一些“小心思”,期望教师们能对阅读活动产生兴趣,并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比如:

1.一月一书——坚持双周一聚首

读书是一次旅行,漫步的是自己的心灵,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每月提前公布本月读书活动的主题,坚持双周一次的小组聚首,不限形式自由交流。这样,读书就是一件感受舒适且容易坚持的事情。而且,因为有每月的读书交流活动,也使得这种消遣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教师需要在一个月以内完成自己的这项活动。松紧有度的安排,很好地调节了教师们读书时间的长度。

2.围合阅读——提高交流活动氛围

我们每周都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所有的教师都离开了严肃的长条会议桌,舒服地将椅子围合在一起,在轻松随意的气氛中,喝着茶水交流彼此的读书心得。“围合阅读”成了大家喜欢的一种活动,读书也成了一件“很舒服”的事。

3.悦读教师——激发阅读积极性

根据每月读书交流活动中教师们的读书情况及与同伴的读后感交流情况,评选出“悦读教师”,不仅会在全园会议上重点表扬,也会对量化考核进行一定的加分。这既以制度的形式给予教师读书的动力,同时也在精神上给予教师支持和鼓励。

二曰:精读

会读书是指引导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例:中班组读《选择时间:通过探究和玩耍深化儿童的学习》第九章“艺术区”

阅读之前:先看目录,把握本章节内容设置的同时,对其它相关章节做到心中有数。

初次阅读:关注整章内容的设置框架,每位教师摘抄出本章节的各个知识点。

教师A反思:一个充满选择的艺术区,幼儿可以自由探索各种艺术材料并尝试多种技能,对艺术区的布局(空间和位置)、材料投放(材料)、区域规则(在艺术区应遵守的规则)、组织游戏(启动艺术区)、深入游戏(丰富及深化艺术区)、教学干预有了自己的理解。

二次阅读:每位教师结合自身以往的实践案例,对章节中各知识点的专业阐述再去做深入理解。

教师A反思: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对美工区的环境都能很好的进行创设,但是在材料投放时通常会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开学初就一股脑的将材料“铺满”材料柜,一种是不考虑层次性,随意摆放。在阅读本章节后,层架模板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层架模板中材料投放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取放需求,清晰、有目的性。

深度阅读: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精读章节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挖掘其背后的意义、价值。

教师A反思:《选择时间》一书中的“教学干预表”为我们对儿童作品的回应方式提供了较详细的解释,支持幼儿进行更高水平的创作是非常关键的,学习品质的养成,是一种自发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的过程,是良好的禀性与气质。

阅读中教师经历了由浅入深的学习,在发现与改变中收获颇丰,我们将坚持这样的阅读过程,逐渐理解书中的知识点并应用到实践中,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三曰:品读

“品读”是指从集体、小组和个体的角度关注教师的专业需求,力争让每位教师在阅读活动中都能自主阅读到最适合自己的书籍,在阅读中创造“最近发展区”,让每位教师在阅读中都能“跳起来摘到自己的专业苹果”,这就是所谓的“品读”。

我们发现,在教师群体中,处于同一经验水平,或是有着相同经历、困惑,或是有着相同的发展需要的教师更容易成为朋友,他们常常会三五成群地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因此,我们的阅读活动也常常会以“知音式”的小组形式展开,新教师读什么?老教师读什么?骨干教师读什么?在一个个小组中,教师们关于人生经验、工作经验碰撞的火花越来越多。

新手型: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读后感摘录:我是一名新教师,在短短的半年里,我重点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深刻明白各领域的培养目标、途径都不能离开生活,作为教师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课”,而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具体情境中,多体验、多操作、多感知,帮助幼儿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达到目标,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我也努力将这些理论内容融入到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实践中去。在进餐的时候提醒幼儿要先洗手,吃饭不挑食;结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每天组织他们到户外游戏、锻炼,保证幼儿的户外体育锻炼时间。

骨干型:阅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

读后感摘录:让我感触的是辅助材料的提供,辅助材料可以丰富多元一些,集中分类摆放在一处,幼儿可以根据需要去取来用。很多时候,巧妙地运用辅助材料可以让建构效果发挥点睛之效。比如我们近期开展的“吸管节节高”主题活动,幼儿在搭建房屋、围墙的时候,会将吸管、纸片、接头等材料组合运用,搭出镂空的层次,主观上已经初现房屋框架,但孩子们还发现缺少了墙砖,决定运用方形积木再次进行设计,他们还打算寻找一些纸牌、纸杯加以配合。

经验型:阅读《培养善于深度学习的探究型儿童》

读后感摘录:近期我们在科学区提供了放大镜、天平秤等操作材料,幼儿用放大镜照来照去,操作天平秤的幼儿用砝码换来换去,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尊重幼儿的行为,保护他们的游戏兴趣,在整理材料时我在天平秤的游戏中加入了一些有挑战的记录表,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玩放大镜的幼儿的活动看似很有目的性,不断寻找不断发现,但是缺乏对同一物体的深入观察,于是我给幼儿提供了一张表格,帮助幼儿共同设计记录表,我们一起探讨,可以通过远近、角度等方式发现更多的奥秘……支持幼儿而不是阻止和主宰幼儿。

当教师把阅读作为一种“悦读”习惯,那就是一种阅读享受了。将书中的精华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联系,运用书本精髓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完善自己的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更加享受生活和工作,遇见更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张 琳)

猜你喜欢

章节读后感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如何写读后感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知识点自测
《大闹天宫》读后感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