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采断想

2021-03-04璩存峰

参花·青春文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神学尼采高尚

璩存峰

尼采从不把舒适的世俗生活当做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为什么这么说呢?尼采一出道,就凭借个人实力和导师推荐,到大学任教,这就意味着为他铺设了通向上流社会的桥梁。当时虽然说不上每位高贵人士都以与他结交为荣,但是人们都普遍看好这位青年才俊的前程。照此发展下去,尼采完全可以过着衣食无忧、车马轻裘的富贵生活。工作之余,还可以弹琴赋诗,著书立说,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可是尼采不愿如此,他思考人生,寻求人生真正的出路。探索形而上的哲学主张。甚至不惜与当时贵为名流的歌唱家朋友翻脸。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甚至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也忠实于自我,渴求超越自我,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确难能可贵。

凡是古今中外、青史留名的圣贤之士,莫不如此。只注重物质,就难以追求精神;只贪图眼前,就难以有诗和远方;左顾右盼,留恋风景,就可能会忘记来时的初心。

读罢《理智的良知》,令我想到了北岛那两句有名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正如本文中的“高尚的人”和“卑鄙的人”,他们就像韩愈笔下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永远是不能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卑鄙的人就如钱理群先生笔下的“人生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永远不可能理解那些高尚的人的情感、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两类人都听凭自己内心的召唤,做着各自认为正确的事情。高尚的人善于为他人着想,乐于做慈善和公益事业,遵循“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卑鄙之人遇事总想着自己,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两类人的境界有着天壤之别。

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信条:热情的,友善的,美好的。为了自身、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更美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个人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会影响并改变世界。这样,你的人生注定不孤独,你会收获许多幸福和同道中人。前行的过程中,也许会有艰难险阻,但既然选择了风雨兼程,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保持住自己的特立独行,坚守自己的与众不同,不能让世俗把自己的棱角磨平,不能随波逐流而“泯然众人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尼采生前不被世人理解,甚至被冠以種种具有羞辱性质的名号。直至去世之后若干年,其英名、学说和业绩才被世人铭记、理解与赞美。就像真理,最初只被极少数人所掌握,最后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在尼采生活时期的欧洲社会,各种教派林立,神学统治着一切,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学说。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尼采凭一己之力对抗神学权威,无异于拿着鸡蛋碰石头,但是他还是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主张生命的意义在于超越自我,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主张,在今天无疑是最好的励志口号,在今天已经深入人心。

与周国平先生回顾尼采生平的写法不同,《天才的代价,尼采的最后时光》从尼采“生命的最后时光”切入,侧重运用叙述和评论,分析了造成尼采悲剧命运的种种原因。固然有自身原因,但是教会神学、社会固有僵化伦理制度的疯狂反扑,才是扼杀天才的主因。赞美之余,不无惋惜与同情。正如白居易评价刘禹锡:“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作者也认为天妒英才,与收获到的、有些迟来的赞美与肯定相比,尼采终其一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晚年的尼采为贫困、疾病、失明、发疯所累,幸好还有亲情。亲情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少有的一点人性的光辉。历史是公平的,时间是公正的,往事并不如烟,随着历史发展,尼采的价值与学说重见天日,再次走进公众的视野,并得到了崇高的赞誉!

(责任编辑 蔡慧玥)

猜你喜欢

神学尼采高尚
跟踪导练(一)(1)
不再羞于自己
不再羞于自己
维多利亚的自然法思想对基督教国际秩序的影响
中世纪神学美学评述
当没有人看到
高尚的人
罗马法人格权与胎儿权利的神学基础
材料作文“卑鄙与高尚”导写
尼采与莎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