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热散在急性结膜炎中作用机制与应用效果分析

2021-03-04权元鼎权联姣

甘肃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牡丹皮结膜炎细胞因子

权元鼎,权联姣

(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急性结膜炎的患者常表现为眼内异物感和烧灼感、畏光、流泪以及分泌物增多等,属于一种结膜组织炎症反应,因微生物感染或者多种因素造成,流行病学统计指出,急性结膜炎常发于儿童、青少年人群[1]。急性结膜炎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针对性用药,目的在于消炎以控制病情,结膜囊冲洗以消除分泌物,改善患者的结膜充血水肿、视力模糊等症状,但临床经验指出,急性结膜炎的复发率较高,单用常规西药治疗的近期效果虽稳定,而远期效果欠佳,引起患者发病的脏腑异常并未得到有效纠正和改善[2]。中医论证将急性结膜炎归为暴风客热的范畴,认为患该症者主要包括风重于热、热重于风、风热并重、邪热伤阴4 种类型,发病是因为热重于风,证见眼痛难睁开,怕热畏光,眵多黄稠,热泪如汤,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为了更彻底的治疗急性结膜炎,本次对庆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用不同方法治疗的80 例急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退热散的作用机理与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庆阳市人民医院2019 年1 月—2020年1 月收治的急性结膜炎患者80 例,以随机数表法分组。纳入标准:(1)病程时间≤14d 患者;(2)认知功能良好,能够配合此次研究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4)无本次研究用药禁忌者。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2)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3)研究期间不遵医嘱擅自服用影响临床疗效的药物者;(4)妊娠期或者是哺乳期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男女各为28 例、12 例,年龄28~59 岁,平均(42.35±5.35)岁;病程5~14d,平均(10.20±1.20)d;疾病类型:急性卡他性结膜炎27 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3 例;观察组男性30 例,女性10 例;年龄28~59岁,平均(42.37±5.39)岁;病程5~13d,平均(10.22±1.18)d;疾病类型:急性卡他性结膜炎25 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5 例。两组急性结膜炎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入院后给患者做分泌物涂片检测致病菌和药敏试验,确定患者的发病原因后选择针对性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每隔2~3h 或每隔1h 滴眼1 次,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间隔时间;叮嘱患者在睡前涂擦适量的抗生素眼膏,给合并病毒感染的患者加用抗病毒药物,给合并角膜炎的患者做对症处理。连续治疗2 周。

观察组:常规西医治疗与对照组相同。退热散:组方为赤芍药、炒黄连、木通、生地黄、炒栀子、黄柏(盐水炒)、黄芩(酒炒)、当归尾、甘草梢、牡丹皮,研磨成末,每服15g,水煎,去渣热服,1 次/d,连续服用2 周。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3]判断临床疗效:显效:眼内异物感和烧灼感、畏光、流泪以及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与体征改善≥95%,角膜充血、水肿消失,荧光素染色阴性。有效:眼内异物感和烧灼感、畏光、流泪以及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与体征改善≥75%,角膜充血、水肿显著改善,荧光素染色阴性。无效:病情改善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

②于治疗当天和治疗2 周时,评估患者的中医症状变化与改善程度,根据《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选取急性结膜炎以异物感、干燥感、烧灼感和瘙痒感为主要症状,用7 级评分法评价症状的严重程度,0 分说明无症状,1~2 分说明轻度症状,3~4 分说明中度症状,5~6 分说明重度症状,得分高与症状严重呈正相关;

③于治疗当天和治疗2 周时,检测患者体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和白细胞介素-8 的降低程度;

④用药期间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是常见的腹泻、嗜睡和皮疹等,了解患者的用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 软件计算,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比较

治疗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比较(,分)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结膜炎属于急性自限性疾病,常在春秋季节流行,发病主要是因为病菌感染,余明华[4]指出急性结膜炎的常见感染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发病后会致患者眼内异物感和烧灼感、畏光等,多数患者患病后不能正常的睁眼,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近年来,前往本院接收治疗的急性结膜炎患者数量大幅增加,更引起重视的是部分病例为复发性结膜炎,所以如何彻底治愈成为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西医治疗急性结膜炎时,主要是根据患者感染的病菌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抗菌药物等,丁锐等[5]指出急性结膜炎的常用抗生素为金霉素、氯霉素与卡那霉素等,通常用药后能对患者的病情起到一定的疗效,可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的临床病症与体征,但复发率较高。临床经验指出,单用西药治疗急性结膜炎能起到抑菌效果,但常见患者机体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低的问题,致使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欠佳,患者的病情缠绵迁延、久治不愈,甚至引起各种并发症,说明本次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结膜炎的可行性高。

中医论证将急性结膜炎归为暴风客热的范畴,发病是因为患者自身外感风热疫毒,致使毒邪之气侵犯头目引起,程琳[6]指出暴风客热的患者体内均有肺肝之热,加上外感风热疫毒,两种毒邪合攻于目而发病。中医理论认为人的眼结膜归肺脏,角膜归肝脏,而肝脏的主要功能是疏泻人体内的精微物质、有毒物质等,以目开窍,发病与肝胆经络运行异常有关。肝胆经络布于人的两胁和阴器等部位,如果肝经湿热旺盛,便会下注至阴部或者上攻至头目,导致患者发生目赤红肿疼痛等症状。郑慧[7]指出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患者用自拟清目汤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疏泻患者体内的毒邪之气,活血化瘀且消肿止痛,加以消炎抗菌的西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恢复。本次用退热散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92.50%,高于常规西药组80.00%,经2周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降低,与上述郑慧研究中该方面结果差异不大,也见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充分降低,用药期间未见患者发生较大的不良反应,7.50%的患者发生腹泻、嗜睡和皮疹等常见不良反应,未给予针对性处理,已好转且未对患者的病情治疗与恢复造成影响。

笔者认为急性结膜炎在中医学属于“暴风客热”范畴,患者眼痛难睁开,怕热畏光,眵多黄稠,热泪如汤,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治则以清热泻火解毒,兼以疏风。退热散由赤芍药、炒黄连、木通、生地黄、炒栀子、黄柏(盐水炒)、黄芩(酒炒)、当归尾、甘草梢、牡丹皮等组成,组方共奏泻火解毒,凉血散结之功,与该病症发病机制相吻合。该组方选药以解毒、清热和利湿类中草药为主,重用凉血明目之药,以赤芍药和木通、牡丹皮等药物为主,强调消肿散瘀、清热解毒、渗湿利尿、疏风明目等功效,生地黄和黄柏、黄芩等药物能起到清热滋阴、退翳止痒等功效[8]。方中黄芩归于脾、肺、胃、胆以及大肠经,清热燥湿和解毒止血的效果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牡丹皮归于心、肝和肾经,不仅能起到清热凉血和活血化瘀、退虚热的效果,亦能起到抗菌消炎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王琦妙等[9]指出牡丹皮含有的丹皮酚对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细菌的抗菌作用显著。

综上所述,退热散对急性结膜炎的治疗效果突出,组方针对脾、肺、胃、胆等人体经络用药,共奏清热泻火解毒、疏风利湿明目,并能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促使患者的病情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牡丹皮结膜炎细胞因子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的优化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春季过敏性结膜炎的防治战略
基于中药质量常数的牡丹皮饮片等级划分
蒙医治疗结膜炎症临床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结膜炎患者的效果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