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境)外学者对于我国学术期刊投稿研究
2021-03-04颜刚威
颜刚威
(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分析研究院,澳门 999078)
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必然会加强国内外学术的交流与探讨,涉及不同领域的专业,促使更多国外学者对我国学术期刊产生兴趣,甚至会亲自以邮件的方式进行投稿,以获得期刊的认同。故此,针对我国部分的学术期刊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碍于国外学者投稿的便利性,甚至把学术交流的大门紧紧闭上,不利于期刊的未来发展。期刊应该做到开放意识,接纳更多高质量的稿件,而非受限于本校本单位的封闭式办刊模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学术期刊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上也早已达到上万本,因此对于不熟悉我国期刊的学者而言,在选择投稿的期刊上,便会存在一定的困惑。虽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分别于2014 年和2017 年对我国期刊进行全面性的鉴定,并设立了第一、二批学术期刊,有6000多种期刊得到专业学术的认定。由大学主办的期刊目录,分别有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中文核心)、南京大学中文期刊及拓展版目录(CSSCI)、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核心期刊目录(RCC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等,都是认可度较高的,但是对于部分国(境)外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而言,他们的水平未必能够写出一篇符合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以至于上述期刊的投稿难度偏高。最后,基于种种因素的情况之下,导致他们的投稿过程不顺利,也不易在我国期刊中刊登与发表。
1 投稿方式
不论是国外的学术期刊,还是我国期刊,大多数是采用电子邮件或官网系统,这些都是现代化的投稿方式,以便作者与编辑部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双方信息交流的便利性与,达到论文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不过我国依然有极少数的期刊,是要求作者必须采用传统文件邮寄的方式,通过快递或邮政,把原稿送至编辑部,导致整个投稿过程存在着极大的不便利,也降低国外与境外学者投稿的意向性。虽然能够理解编辑部特殊的投稿方式,是为了减少繁多稿件的处理,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电子化是必然的趋势,投稿的方式也会随之改变,才能有助于期刊的长远发展。
2 投稿的语言问题
在我国部分的学术期刊,所设立的官网投稿系统,仅仅是有中文的版本,未能有英文版本的选项,这样产生了语言上的问题。对于母语不是中文的国外学者而言,或者他们也未经过汉语的学习,几乎是不能够理解投稿系统上的文字意思,只能靠猜或互联网上的翻译工具,来作出填写空格,很容易出现错误和理解不清晰,导致投稿过程的不顺利。至关重要的是,编辑部的回应,很有可能是以中文作出修改要求,这样大大加深了双方语言沟通上的障碍,严重影响到整个投稿过程。譬如说,编辑部是要求作者作出某点的强化或深入研究,才能够正式录取论文,但作者却误以为稿件是已录取的状态。
3 姓名译音
对于只有英文或外国文字来作为姓名,这些作者几乎不会遇到任何的问题,而期刊的编辑部也会按照原稿上的名字来刊登。不过针对于我国香港与澳门地区的作者,以及韩国与日本的学者而言,则容易引起译音问题,尤其是期刊编辑部未经作者的同意下,擅自把姓名译音,以单纯的汉语拼音来修改,则显得漠视作者的基本权利。虽然在我国大多数的学术期刊,其内部有着严格规定,必须把汉字姓名的作者,在英文版的位置做相应的更改,但是却忽视了国外与境外学者的姓名问题。譬如说笔者的姓氏为颜,在我国澳门地区的官方粤语拼音是“NGAN”,其个人身份证件上也是相同的,但是在普通话拼音上却是“YAN”,导致论文作者的英文名与本人不符合。至于我国香港地区也有着独特的英文译音,姓黄是“WONG”,而不是“HUANG”。另外,针对于日本与韩国的学者来说,这样的问题更为突出,韩语的姓金是“KIM”,而不是“JIN”,日文的姓森是“MORI”,而不是“SEN”,还有日文的两姓铃木是“SUZUKI”,而绝非“LING MU”。在作者姓名译音的校对上,务必要遵从原稿的英文名,如要编辑部要修改,也应该要积极地与作者沟通,并取得同意。
4 逻辑与文法
由于投稿至我国期刊的稿件,大多数是中文稿件,也有少部分是英文稿件,以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稿件,是符合期刊的要求。部分期刊只接受中文的稿件,是为了方便审稿者和编辑部的工作,因此国外学者在投稿时,必须要把原先的文字与文法,翻译成中文稿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文法错误、词语不通顺、句子结构不完整、用字不恰当等诸多问题,导致文章的核心思想和科研内容,都受到影响,不利于投稿和审稿的阅读。另外,针对于有学习过汉语的留学生或学者,他们在日常生活上中文水平可能不存在太大问题,但是在书写论文时,就显得句子没有条理,层次不分明,无法描述出重点,形成认知上的偏差[1]。最后,对于我国香港与澳门地区的学者来说,由于他们从小生活在当地,接触到的都是粤语的文化背景,自然地在摘写论文时,使用了粤语白话的文字结构,导致在审稿过程中,稍微感到奇异感或口语化等问题,但是对于我国港澳人士来说,不易于发现当中的语句问题。在上述的逻辑与文法的问题,极需要期刊的编辑部协助作者,共同合力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5 参考文献格式
在我国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上,大多数是按照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采取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部分期刊几乎只有极少的差别,不影响整个参考文献的框架。这样对于国(境)外学者而言,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便,或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慎采用了原先的文献格式,导致双方在阅读稿件时,感到彼此的观感不佳。尤其是采用APA 6 格式的参考文献,明显是有别于我国期刊常用的要求,不利于审稿过程,因此需要明确提醒国(境)外投稿者,在参考文献上的修改,必须符合我国的标准,尽量作出协助和指导。
6 审稿费与版面费
期刊收取一定的审稿费与版面费是符合国际惯例。众多的期刊为了维持编辑部,以及期刊出版印刷等经费,故此收取作者相应的稿件费用,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其支付的方式,却是相当不便利,尤其是国外的学者而言,整个转账方式不符合人性化与现代化。绝大多数的期刊采用网上银行的方式,来要求学者缴费,即使是身处于外地,也能够网上转账,但是部分的期刊却要求,仅限用邮政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较为局限的方式,明显是有碍于作者的缴费。尤其是国外学者,他们未必使用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反而使用当地的一些支付软件,而两者不存在着互通,使得学者无法支付相应的版面费,导致期刊也难收到该作者的费用。值得一提的是,极少数期刊,依然要求作者使用储蓄银行现金邮政的传统方式,并不接受其他转账方式,严重地影响到国外学者缴费的便利性。
7 刊物的运送
对于已录取论文的作者而言,绝大多数都会要求期刊,把刊登的文章寄送至指定的地址,以便作者核实论文的内容,或是把期刊交给大学里的学术部门,作为学术上的专业认证。不过由于国外学者的住址,大多数并非在我国,因此一般都无法通过快递公司寄运,而是要寻找专门派送到国外的快递公司。由于我国的学术期刊编辑部未必能够邮寄到国外,当期刊出版后,便难把刊物送到作者的手里;故此必须要求编辑部,至少把电子档的期刊内容,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转交到国外学者,确保双方应有的权益。应当要避免期刊在不告知的情况下,对于刊物的出版却不表态,直至作者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的文章,则显得不完善。
8 编辑部的承诺问题
对于承诺方面,国外与境外的学者是相当注重,尤其是双方在认知上达成共识,必然是要履行契约精神,确保彼此的利益与权利受到保障和尊重。最基本的一稿多发、论文以不同语言的发表、审稿过程中无故撤稿、涉及国家机密、伪造数据、诽谤他人等,正如徐石勇等[2]学者的研究指出,学术不端现象应该是零容忍的,并且是坚决查处。这些难以接受的问题,都是期刊编辑部与作者应该要共同遵守的义务,即使是国外的学者也应要遵从。不过由于我国期刊的版面有限,或基于某些特殊的因素,可能会出现擅自撤下已录取的论文、多次推迟论文的发表时间、未经作者同意下加插文章的内容。大多数的情况下,学者对于稍微延迟论文的见刊,或是编辑部进一步删改,以达到文章完整性的提高,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应该感谢编辑部的勤劳,但是针对已经录取的论文,却在不合理且不解释的情况下退稿,是极度地不尊重国外的学者,与马斯洛提到尊重需求明显是违背的[3],在彼此均不尊重的立场下,对于期刊的名誉是有直接性损害,甚至破坏了宝贵的契约精神。这种情景在我国期刊是时常发生的,可能是由于期刊的改版或整顿,把一些不太相关的论文做出退稿处理;或者是有最专业化的研究主题,并且有多角度的分析,故此把已录取的文章,做出退稿;甚至是单纯地因主编的替换,因而把全部已录取的文章重新审稿。上述情况的确是存在,目的也是提高期刊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把论文修订和强化,然而却给国外学者带来极大的损害,也失去期刊的承诺与保证,这是由于期刊单方面地做出退稿,而忽视了作者的权益和内心感受。
9 投稿后不做回复
由于我国硕博研究生数量较多,这还不包括在院校工作的学术人员以及已毕业在企业与单位工作的人员。上述人员大多数都需要论文的发表,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因此部分期刊难以做到统一的回复,甚至会不慎遗忘部分作者的稿件,是情有可原的。对于国外的学者而言,他们或许经历过投稿后,长达多个月,都未见期刊的审稿回复,甚至部分的期刊,根本不会作出退稿处理,让作者处于难以转投稿件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既担心期刊会在不通知的情况下,做出直接刊登;另一方面又怕被外界指责一稿多投。在长久的等待过程中,作者可能会提出主动撤稿的要求,但是少部分的期刊,连同意撤稿的基本回复,也不作出任何的反馈。值得庆幸的是,现时我国的期刊,大多数都设置三个月的审稿期限,和电子邮件的自动回复,告知作者在时限内未收到录取的通知书,即视为退稿处理,让作者不必担忧论文的版权问题。不过有极少数期刊,会有未告知的情况下,不以电话联系或电子邮件的通知,便直接地刊登论文,使得国外投稿人员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得知稿件的最新状况,不利于保障双方的利益。作者应该要做好与编辑的沟通,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
10 讨论
当我国的学者尝试去投稿到国外的期刊,尤其是遇到上述的困境时,自然地会感到惊讶与无助,甚至对该期刊留下负面的刻板印象[4],作出不恰当的理解,从而不愿意再次投稿到国外的刊物。同样地,对于国外学者而言,首次投稿至我国期刊的经历,是相当重要的体验,如果遇到一些较不方便的,或是不良的反馈,则容易在认知方面上建立起负面的看法,严重影响我国期刊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假如期刊建立起规范化的程序,积极地与作者良好的沟通和衔接,时常保持着联系,彼此都互相尊重,共同遵守学术的合约精神,必然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刊物的名声,从而吸引国外与境外学者的稿件,也放宽我国学者的眼界,加强学术上的正常交流与合作项目,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
11 总结
对于论文的发表与出版,当中的过程是相当辛苦,不论是期刊的工作人员,国内外的专业学术人员,都应该要懂得包含与体恤,共同为知识而积极奋斗,彼此作为良好的伙伴。如果我国的期刊能够进一步完善投稿方式,提高投稿的便利性,以及相关后续工作,必然能提高作者的体验感,吸引到更多高水平的论文,也让国外的学者勇于投稿,让我国期刊走进世界各国学者的眼中,逐渐成为优秀的学术杂志。同时,在我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我国期刊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开创美好的未来,达到期刊走进世界化的道路,带动影响因子的升高。不同国家与地区作者背景的多元化,以多种角度看待研究与结果。最终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质素和知识,促进学术界的良性发展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