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2021-03-04袁富新
袁富新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中医医院,甘肃 会宁 730799)
近些年,患脑卒中的病例逐年增多,该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多因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吐字不清、偏瘫等,病情严重者可导致神经功能受损、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因此,选择适宜、有效地治疗措施极为重要。传统治疗多以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等,但在恢复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方面效果并不理想,且预后情况较差[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治疗方式也有所改进,通过改善患者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等提高其总体临床治疗效果。为了证实该方法有效,本次研究以99 例脑卒中患者为例,就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及临床预后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白银市会宁县中医医院就诊的99 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关于脑卒中诊断标准,均为初次病发且肢体功能存在障碍。排除标准:精神、心肝肾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对照组(n=44)年龄均在45~82 岁,平均(57.32±4.01)岁,男26 例,女18例;研究组(n=45)年龄均在46~81 岁,平均(55.12±4.21)岁,男28 例,女17 例。将患者的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可比性较高,且符合对比研究的条件。研究内容向患者公开,患者知情且配合度较高。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溶栓治疗使用瑞替普酶;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采取吸氧、降颅内压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奥拉西坦胶囊2粒/次,3 次/d,1 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认知康复训练。
(1)康复训练包括三个阶段:采用反射性抑制手法、姿势反射促进手法、关键点调节以及叩击法帮助患者恢复肌张力至正常状态,促进平衡反射与立直反射发育并实现随意移行动作[2]。
(2)认知康复训练:①注意力:通过陪同患者玩游戏、看电影等让患者能够集中注意力。②记忆力:每天让患者记住5 张图片,并按照看见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③计算能力:从10 以内的加减法过渡到100 以内,反复训练患者的计算能力。④定向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周围环境,对患者采取人物、地点等定向力的训练。
(3)语言功能训练:对口语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通过手势、简单的词语进行简短语句的沟通。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给予耐心的指导,反复为其示范,对患者的任何进展都应给予鼓励[3]。
(4)肢体功能锻炼:运动强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幅度由小到大。在专业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站立平衡、步行的训练、上下楼梯等肢体功能锻炼。
(5)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锻炼: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包括穿、脱衣服、刷牙、洗脸、进食、如厕等。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临床痴呆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 评分表以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NIHSS、MMSE、FMA、CDR、MBI 以及SS-QOL 进 行评估。HIHSS、CDR 评分,分数越高说明其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以及临床痴呆症状越严重,MMSE、FMA、MBI 及SS-QOL分数越高代表其智力状态、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越好。(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为,显著: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消失,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等均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有所好转,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等少有好转。无效:上述症状均未改善,部分患者病情有所加重。前两者的百分比之和为治疗有效率。(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采用SAS 自评量表以及SDS 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数越低表示该名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越轻,反之则表示这名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严重。
1.4 统计和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处理患者的临床数据,本次研究中的计量型数据为功能指标以及焦虑抑郁评分,用t 检验,用()表示;计数型数据为治疗有效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 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性显著。
2 结果
2.1 各项功能指标对比
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功能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及临床痴呆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分数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见表1。
表1 各项功能指标对比(,分)(n=99)
表1 各项功能指标对比(,分)(n=99)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8%,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8%,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n=99)
2.3 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对比可见,研究组患者经认知康复治疗,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P<0.05,数据差异显著,见表3。
表3 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n=99)
表3 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n=99)
3 讨论
脑卒中俗称“中风”,当患者脑部的血管发生堵塞或者突然破裂使得血液无法正常流入大脑导致脑组织受损就会发生脑卒中。当患者脑血流发生障碍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或坏死就会引发脑卒中。近些年,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消化、呼吸、循环等功能,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4]。传统治疗常采取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对时间窗口要求很高,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预后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较差,给患者及家属都增加了较大的负担。因此,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并改善其预后认知功能成为医学界重点关注的焦点。人的脑部具有功能及结构可塑性,主要体现在可通过刺激恢复其受损的神经功能,再经康复锻炼让患者被动运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5-6]。认知康复训练就是让患者在不断的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等训练下不断刺激其受损神经进而帮助其恢复脑部与神经的康复。认知康复治疗可帮助患者重建认知结构,改变对自己或他人以及事物等的态度与看法,加强患者的认知能力。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表现出焦虑、烦燥等不良情绪,训练师通过为患者普及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同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减轻其消极情绪,增加治疗的信心与依从性,告知患者配合治疗对康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配合度[7-9]。认知康复治疗有助于激发患者神经系统的重建,通过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促进患者尽早恢复机体各项功能。
本院将99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采取常规康复治疗与认知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各项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经对比发现,研究组NIHSS 及CDR 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FMA、MBI 以及SS-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采取认知康复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对改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神经缺损情况、智力水平、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