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的党支部建设经验及启示
2021-03-04陈兴伦
陈兴伦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6)
一、中央苏区时期党支部建设的背景
近代以来,中国外无民族独立而深受帝国主义侵略,内无民主制度而深受封建势力压迫,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逐渐改变了这一局面。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深刻分析了中国的国情,选择国民党统治较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但是迫于革命形势的需要,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转战赣南、闽西。随着赣南、闽西在地域和人口规模上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时期对党支部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央苏区时期党支部建设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背景。
(一)国共两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作为新生的政党,尤其是经历了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逐渐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国民党的政治影响力。大革命的破裂使得国共两党之间成敌对态势,由于各自所代表阶级利益的冲突,导致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能用专政的方式来解决。所以中国共产党要在中央苏区站稳脚跟,就必须发展壮大自己的组织,而要发展壮大自己的组织就必须要解决党与群众的关系。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直接与群众密切联系,党群关系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支部建设的好坏。特别是在中央苏区时期,国共两党军事实力上的悬殊,导致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环境十分恶劣。国民党从1930年11月到1933年3月,对中央苏区共发动了四次“围剿”。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区的工农红军有力地击溃了国民党的残酷进攻。支部建设能够巩固党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领导和组织作用,是彻底瓦解国民党反动政权根基的锐利武器。
(二)中国人民的迫切需要
自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尤其是战争赔款,使得本就受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人民生活更加艰难。有压迫就有反抗,因此就有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官僚资产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等。但是这些反抗运动并没能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群众。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北洋旧军阀被迫在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的举动引起了国人的愤恨,于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是无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它急需一个坚强而有力的领导核心。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诞生,它顺应时代的潮流,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在北伐战争势如破竹时,蒋介石站到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立场。国民党已经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后,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开始领导工农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迫于革命形势的需要,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赣南、闽西的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工农群众的政策,但是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工农群众迫切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来捍卫他们的利益。所以加强党的支部建设,培育和锻炼合格的先锋战士,维护工农群众的利益是人民群众的迫切现实需要。
(三)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需要
第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寻找一条出路,而这一条出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将广大工农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后期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尤其是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使党内的部分党员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影响了党内团结。所以,从增强自身队伍的凝聚力出发,此时的党组织急需提高自身队伍的先进性。
第二,自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以坚决的态度捍卫民族利益。而此时的国民党却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于共产党来说,既要承担起领导民族革命,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又要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彻底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环境艰苦、任务艰巨,所以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磨炼党员的革命斗志。
第三,中央苏区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苏维埃工农红军在各个战线上取得了不断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将中央苏区的人民群众紧密的团结起来,有力地巩固了苏维埃的政权建设,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党组织的有力领导。但是面对人民群众的赞歌,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党内部分成员的居功自傲,这难免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第四,中央苏区时期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战争频发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落后。中国共产党扎根于农村,为了加强自己的政权建设,维护无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就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工农群众加入无产阶级政党,扩大党组织的规模。党组织大量征收阶级觉悟普遍不高的农民党员。同时,当时的入党手续不完备,使得一些敌特分子趁机混入党内,影响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所以基于以上各种原因,中国共产党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党的支部建设。
二、中央苏区时期党支部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扩大支部的组织规模
1.征收党员
中国共产党是为了打倒帝国主义的殖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为了全中国工农群众的解放而奋斗的政党。1933年4月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局在“红五月”即将到来的时候号召全苏区“一切先进的工人们,雇农们,苦力们,红色战士们,以及一切最觉悟的劳动民众们,大批的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里来,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使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更加充实起来,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千百万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的群众的党!不让一个先进的觉悟的工人,雇农,苦力,红色战士,站在共产党的外面!”[1]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号召各级党部努力完成扩大一倍新党员的任务,在苏维埃区域建立起共产党的支部和小组,并且把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到白色区域和白军中,同时也防止异己投机分子混入到党组织里。据统计,江西“全省达到了(除瑞金、会、寻、安)一万五千余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和威信扩大了”,但是中央局“发展党员一倍的号召,是没有在红五月完成的!”[2]区委为了完成任务,“真正生活到支部中去,和支部同志们一同睡,紧张到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为争取计划的完成和超过”[3]。支部在追求数量的同时,也注重党员的质量。在征收的过程中,支部首先动员党员在群众中进行深入的宣传,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力,使宣传工作普遍化和群众化;在各类会议中,由党的代表作报告,解释党的主张和政策;运用革命竞赛的办法,订立支部和支部、小组与小组的竞赛条约,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在征收运动中,纠正过去官僚主义的工作模式。
2.征收团员
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扎根于农村,与群众密切接触,对于发展壮大团的组织规模提供了可能,但是据《红色中华》报道,在1933年的时候,团的组织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苏区团的组织不但比苏区的任何群众组织要狭小,就比起党员的数量来,也要来得狭小”[4]。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将团组织上的发展与政治上的影响联系起来,团组织上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团的政治影响。所以中国共产党发出入团号召,第一要通过具体的领导和切实的监督、检查,派遣突击队和巡视员帮助区委和支部去进行征收运动,把征收运动的中心放在支部。第二要在查田运动中、经济建设中、选举运动中、战争动员工作中,向一切男女青年打开团组织的大门,坚决反对征收运动中的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第三要让每一个劳动青年都知道共产青年团进行的征收运动,用突击的精神去进行征收,争取实现每个同志介绍一个同志的局面。第四要积极广泛的推广团报发行,扩大团的政治影响,吸收大量的青年读者,以及未登记的团员到团内来。
(二)开办支部流动训练班以进行思想建设
在中央苏区时期,党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但是党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党员的教育只能是局部的、小规模的进行。教育党员最好的方式是创办支部流动训练班,通过明确创办支部流动训练班的目的、积极准备训练班的工作、实行灵活的教育方式、实时监督教学质量等措施将党组织有限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进行思想建设。
1.创办支部流动训练班的目的
支部流动训练班是训练党员的学校,支部充分利用党员的空闲时间,在保证党员不脱离生产的情况下给予党员各种必要的教育。支部流动训练班是党内教育最主要的工作,在区委领导下经常在各支部轮流开办。其目的是使一般党员了解:“共产党是什么?共产党要做些什么?怎样做支部小组工作?共产党员怎样在群众中工作?怎样领导群众?要在讨论这些问题当中来检查支部小组和党员的工作,同时并要讨论一些眼前的实际工作(如扩大红军,查田运动,春耕,种棉等)。”[5]支部训练班随时把全国工农的革命斗争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联系起来,尤其是用苏联工农的努力典范来教育一般党员。
2.开办流动训练班的准备工作
第一,组织流动训练班教育委员会。区委选定几个工作比较好的或区委附近的支部,将一个或两个小组合为一班。区委宣传科召集教员,选定支部的教育干事和小组的积极分子,组织流动训练班教育委员会,讨论分配教员、选定科目、决定上课地点与开课日期等事宜。第二,分配教员。支部流动训练班教员由区委选派。第三,确定上课地点。选择居于中心区域的地点作为教室,课堂设备以不花钱为原则,发动党员自己去布置。第四,上课次数和时间。每三天或五天上课一次,每次上课二小时,上课的次数也可以根据大多数党员的意见来决定。上课时间原则上以晚上为好。第五,选举正副班长。每班选举学习精神好、工作积极的党员为正副班长,负责召集上课与帮助管理。第六,教育教材。“党员须知(六次教完)已有教材、支部工作(六次教完)已有教材、查田运动(一至三次)、扩大红军(二次教完)、经济建设(二次教完)、苏维埃工作(三次教完)、工会工作(二至三次)、苏联(二次教完)、游击战术(二次教完)。”[5]流动训练班教育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材。
3.实行灵活的教育方式
第一,训练教员。每次上课前,区委宣传科召集教员进行训练,讨论授课方法,并联系实际情况详细研究下次课的内容。每个教员要把训练班实际情况调查清楚。第二,教课方法。教课方法要适合政治文化水平较低的党员,一般采用问答的方式。教员用通俗的话语,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名词,使用时要有简单的解释;每次讲课时把问题联系到当地的实际工作。第三,讨论问题。在上课中用各种方法激发学员的发言热情,以培养他们的兴趣。
4.实时监督教学质量
第一,检查。支部教育干事是支部流动训练班的实际指导者,经常检查学习的情况,在每次上课后召集教员和正副班长检查工作,把结果报告区委宣传科。区委宣传科经常派人到各乡去实际检查训练班的工作。第二,测验。每个科目讲完后,流动训练班教育委员派人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测验。同时要进行个别的口头问答,来测验学员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第三,总结。所选科目全部讲完后即为一期。每期结束时区委宣传科召集流动训练教育委员会召开总结会,将总结的经验与教训,用来指导其他乡的支部流动训练班。
(三)党的制度建设问题
1.党的经费制度建设
党的经费是支撑党的活动的重要条件,在中央苏区时期,党的经费主要来自支部党员的党费和党员的经费节省。通过党的经费的筹集可以考验支部党员的革命情感和革命斗志,可以加强支部党员同党组织的联系。
(1)征收党费
党费的交纳是表示每个党员与党的关系,是每个党员对党应尽的义务之一,同时利用增加党内的经费收入。中央组织局于1933年5月29日制定了党费征收的标准,见表1,决定自1934年起重新征收党的经费。党费征收的对象分为三类。第一类:“工农红军,农民,各机关工作人员中以及一切没有工资的党员,分田的每月每人交五个铜片,未分田的交三个铜片。”[6]第二类:有工资的,根据工资的多少按百分比上交。
表1 中央组织局1933年制定的党费征收标准
第三类:失业工人和有特殊情况不能交党费的人,经当地党支部允许后,免收党费。
党费收集后上交到中央组织局。同时为了保证地方党部的活动自由,中央组织局给予了支部部分经费的自由,“地方党部在百人以上支部,可留百分之三十作支部办公费,百人以下的全部交区委,按月由区委送交县委,县委将党费当作经费收入之一部分,县委按月报告到省委,省委报告到中央。”[6]上级党支部根据下级党部党员人数的多少从经费内扣除。
(2)节省经费
为了粉碎敌人第五次残酷“围剿”,使前方红军战士的经费充裕和解决苏维埃政府在财政上的困难。苏维埃政府在中央苏区开展节省运动,转变工作方式。
第一,在工作人员数量上。在工作上不需要或者对工作贡献不大的人员,进行裁减,在工作上必须补充的人员,加以补充。比如“通信员减少百分之三十五,公差完全取消,挑伕减少百分之十五”。[7]
第二,减少办公费用。“火油减少百分之三十”,办法是以木油代火油,无事时熄灯。“信封减少百分之七十五”“铅笔每月只用以前的百分之十五”,“毫笔以后每月只用以前的百分之二,浆糊只用自己造的,邮票减少百分之二十”[7],火柴以房间为单位发放,每月一盒,吸烟的两盒。
第三,严格管理伙食。准确计算每天的人数,然后决定伙食数量。参加训练班代表会的同志,极力鼓励自带伙食。党中央局规定:每人“每日减少二两米,并且鼓动苏区同志自带伙食”[7]。用吃部分杂粮如蕃薯、雪豆等代替谷子,自己动手整理菜园以保证满足自己的蔬菜供应。
第四,重新审查。在中央苏区,很多地方建立了审查委员会。苏维埃政府规定:“审查委员应该审查工作人员是否有这样多?文具纸张购置杂支等是否按工作上之需要?有无浪费情形?每笔账目是否都有收条?价目是否确实?收条数目是否符合,有无涂改情形?”[6]通过审查后,将审查结果和对于经费开支的意见,向县委、省委及监察委员会报告。
2.支部的会议制度
区代表会议是苏维埃选举运动中的一个枢纽。区代表是经过支部会议选举出来的,是反映群众基本要求的。由他们组成的县代表会议,拥有宽广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只有经过区代表会议,才能选举出真正能代表全区党员的区委,“准备区代表会议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要很好的开支部大会。”[8]
为准备支部大会,区委专门讨论召集支部大会的办法,并且按照中央局组织部的指示文件,制定一个报告大纲,提到各个支部去讨论。区委派代表出席支部的干事会,以检查支部工作为中心,并决定召集各小组会议的办法,然后分别召集小组会议,小组会听取支部干事会代表的报告。区委代表出席支部大会并根据报告大纲作简短的报告,支部书记代表干事会作本支部的代表报告,领导支部同志以自我批评精神讨论区委报告和本支部工作,并决定支部工作计划,改选支部干事会,选举出席区代表会议的代表。
(四)保护党证以加强党的纪律
支部给予每个正式党员颁发党证。党证作为党员的身份标志,对每个党员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每个党员都应完全承担保管党证的责任。但是在当时“有许多发生遗失党证,只以登报声明作废了事”[9]的现象,没有意识到党证的重要性。所以中央组织局规定:第一,每个党员妥善保管自己的党证。红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党员及接近敌人的党员,党证随身保管;其他党员党证应保存在最妥当的地方,外出工作时应随身携带。第二,各支部组织干事或审查统计干事在每月征收党费的同时,负责检查一次党员的党证,并在已缴纳党费的党员党证上签字或盖章。第三,如因意外事故(如作战时被敌人搜去、抢去,失火焚毁等)或某种不得已情况(如因病或受伤失知觉时等)而遗失党证,必须及时向所属党部报告遗失原因和经过,并且必须有两个正式党员的证明,由直接发给党证的机关负责考查后补发党证,原有党证作废。第四,如因自己没适当保存党证,而致遗失或者无故遗失党证的党员,应受党纪律上的处分,按其遗失原因与其平日工作情形来决定——采取批评到最后严重警告等处分。第五,各级党部发出的党证应按次序登记,凡党员开除党籍或死亡的必须收回党证,交还中央组织局。凡捡到他人所遗失的党证应上交到当地最高党部,然后转交中央组织局。
三、中央苏区时期党支部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一)充分发挥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1.扩大党的组织规模是保证领导地位的先决条件
将根据地的工农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吸收其中革命性坚定的工农群众加入党组织是保障支部成为领导核心的先决条件。“据中共江西省委统计,到1932年4月底全省14个县( 石城县未统计) 共设有1089个乡。到同年3月止,这14个县共建立了998个党支部”[10],各县支部数量见表2。
表2 江西省1932年3月底党支部建设情况
由此可见,党的支部数量在中央苏区有了很大的发展。党支部延伸到苏区的每一个角落,庞大、严密的组织将工农人民群众团结起来,是党能够立足于苏区,保持核心领导地位的先决条件。
2.提高支部的领导能力是执政为民的关键
支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是领导群众的核心组织。支部领导能力的体现关键在于支部党员宣传、动员、组织等能力。中央苏区时期党通过创办支部流动训练班,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坚定党员的革命斗志,明确党员的职责。即使在国民党采取经济封锁的情况下,支部任充分动员人民群众克服困难,进行经济建设。苏区的工农群众将推销公债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以胜利县为例,在二次党代表大会中,各代表热烈讨论,自愿制定革命竞赛,各代表回去后纷纷召集全区活动分子会、支部小组会以及其他各群众团体会议,传达党代表大会决议与精神,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并“发动了个人与个人比赛,你买五元,我买十元,至少的都买了四元以上”[11]。
支部将分散的农村劳动力组织起来,促进了苏区生产力的发展,保障了苏区工农群众的物质生活。以永丰县为例:永丰县委得到中央局和省委关于秋收秋耕决议后,立即召开书记联席会议,以区为单位召集了活动分子会、支部大会、乡苏大会,讨论了秋收动员和组织秋收突击队等。以永丰县沙溪区为例,他们在各乡组织了秋收队,乡设大队村设小组,“全区群众对秋收动员的意义是多数了解,各乡凡能劳动的男女都加入了秋收队,事先调查全区劳动力,及哪乡秋收较丰,需要人力多少,需要劳动多少?适当的调剂”[12],因此即使到农忙时节,也不感人力缺乏。全县秋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据统计,1934年的收成,比1933年增加了三分之一。
(二)充分发挥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1.在竞赛中激发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1932年6月,中央局组织部发布《发展党和改造党的工作大纲》,“每个区委建立起中心支部与模范支部,并订立支部与支部的竞赛条约”[13]。中共瑞金总部在1933年7月份下半月,为了纪念“八一”的工作任务,由反帝拥苏互济总会、调剂总局、邮政总局、工农剧社四个支分部,主动地进行了五方面的竞赛,见表3。
表3 瑞金总支部1933年7月份四个分支部竞赛成绩总结
党支部之间采取了竞赛的形式之后,激发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四个支部在宣传动员、慰劳红军、节省经济、发展党员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在瑞金中央机关党支部还进行了二十天推销公债的竞赛。
由表4可知互济总会与反帝拥苏总同盟支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推销公债超过原定数目一倍以上,发展组织也超过了原定计划。支部之间的竞赛进一步巩固了中央苏区的政权,加强了支部党员彼此间的团结,锻炼了党员的阶级觉悟,使支部党员的革命性更加坚定,同时为苏区的工农群众支援党的建设提供了模范。
表4 瑞金中央机关党支部二十天公债计划总结
2.扩红运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中央苏区时期,支部在各种群众运动中起着模范作用,尤其是在扩红运动中。在宁化县,党团支部在扩大红军运动中不仅起到了领导作用,还起到了模范作用。“淮土区大王乡党支部,团支部,刁圆乡党支部,团支部,凤凰乡党支部。禾口区石碧乡,党支部,官坑乡团支部,大角上乡团支部。城市区东门乡团支部,西门乡团支部。以上十个党团支部,在中央局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下能够把党的决议深入下层中,经过各种会议的热烈讨论,在支部会通过全体加入红军”“使宁化在一个月零三天中得到扩大一千四百余名新战士的光荣伟大成绩。”[14]支部在扩红运动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动员工农群众加入红军,壮大了党的武装力量。部分党员甚至加入到红军队伍中,增强了红军队伍的凝聚力,提升了红军队伍的战斗力,维护了苏维埃政权的稳定。
综上所述,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对支部进行的一系列建设,使党的支部在中央苏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央苏区时期党支部的建设激发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党员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职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巩固了党在中央苏区的政权。在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中华民族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强党的支部建设是维护党组织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