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医养结合模式探究与实施路径构想
2021-03-04畅婉琪
刘 超 畅婉琪 赵 颖
(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着老人们的养老照料和医疗养护需求不能被满足的问题。一方面,失能人口与半失能人口数目不断增加,同时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老年人总体中占比已经过半;另一方面,大多养老机构倾向于接收健康老人,失能与半失能老人无法入住。这一现象不仅给老人家属造成了照料的困难,也为社会扶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与患病老人群体的养老与医疗需求问题成为了研究养老议题的重点。
传统养老模式下,失能、半失能老人缺乏照料养护,患病老人们则总是在医院与家庭或养老机构之间辗转。而医养结合模式作为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无障碍活动为一体的养老模式[1],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避免了患病老人们的奔波,并且良好的解决了失能、半失能老人们的医养需求[2][3][4]。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15年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签订《共同推进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后,河北省积极承接京津养老产业发展,疏解京津养老压力。对河北省医养结合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解决区域内老龄人口养老需求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河北省医养结合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医养结合模式能有效解决患病老人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为了解其应用现状,首先对其发展背景及实践经验进行概括分析,其次河北省医养结合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多方面逐步解决。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合理应对与解决,它们将成为医养结合模式创新发展的阻碍。
(一)医养结合模式的背景分析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北方经济的核心区域,人口数量大,老龄化程度较深。截止2018年底,北京市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364.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6.9%;天津市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24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23.4%;河北省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到1496.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19.8%,京津冀地区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整理2002-2017年人口调查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据,得到京津冀各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2010年使用人口普查数据,其余年份使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除天津市近年来老年人口抚养比增速有所降低外,北京市与河北省老年人口抚养比均呈上升态势,且在2016年后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整体养老压力较大。
图1 京津冀各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伴随着养老需求的日益增加,在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患病老人与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很高。以河北省为例,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基本健康者占36.78%,不健康但能生活自理者占14.63%,生活不能自理者占3.46%,如图2所示。预测到2020年,65岁及以上广义失能老人(轻度+中度+重度)占比将达到63.1%,常规失能老人(中度+重度)占比将达到25.3%[5]。无论是常规失能老人还是广义失能老人,均需要相应的照料与护理。京津冀地区不仅现阶段养老需求量巨大,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养老需求量仍将继续增加。
图2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
(二)河北省医养结合模式的初步实践
近年来国家相继推出一系列养老产业发展政策,推动新型养老模式发展。河北省围绕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河北省的石家庄市与邯郸市作为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先后建立了石家庄平安医院养老院,广平县刘贵芳爱心敬老院等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成功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除此之外,三河市燕达健康城的金色年华养护中心也被评为医养结合的典范,据报道,其一期工程入住率已基本饱和。与普通养老机构相比,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更受老年人的欢迎,入住率更高。
河北省现有医养结合试点工程已包含了在医院中开设养老服务机构;在大型养老院中开设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科院校合作等多种方式。现阶段河北省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这种新型养老模式覆盖范围小,推广面窄。在河北省首批医养结合试点中,有部分试点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医养结合模式,不能很好的展现出医养结合模式的优越性。同时,现有医养结合试点的特色不足,吸引力不强,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京津冀地区养老缺口大,现阶段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程度不能满足老人们的养护需求。
(三)医疗养老大数据平台尚未构建,专业人才缺失
医养结合模式既需要提供养老服务又需要在医疗上予以保障,涉及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服务。由于我国行业划分和制度原因,养老机构归属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归属卫生部门管理,而社会保险归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各部门之间信息不通,老年人的医疗信息、社保信息与养老机构信息不能共享,阻碍了资源有效配置[6]。特别是对于京津地区的老年人,医疗报销与社保补贴等信息不能互通,大大降低了老年人异地养老的积极性。没有完善的养老大数据平台综合相关信息,难以为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给河北省医养结合模式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传统养老模式中,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是相分离的,在人才技术的培养上也各有侧重。河北省机构养老的发展不仅起步较晚,且人才流失严重,养老行业服务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素养低。河北省服务行业发展优势较弱,服务业管理人才匮乏。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不仅缺少拥有医疗知识与养老照料能力的服务型人才,还缺少有医养结合管理经验与能力的管理型人才[7]。如何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医养结合能力的专业型管理人才与服务人才,也是河北省创新医养结合模式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四)养老观念守旧,不愿接受机构养老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许多老年人认为儿孙绕膝、居家养老才是安度晚年的标志。在城镇地区,老人们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害怕到机构养老不适应。在农村地区,很多老人认为入住养老机构是子女不孝,没人管的养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巨大的养老需求,同时对于患病老人与失能、半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方式很难满足老人们的医疗需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老模式的发展。如何让老年人了解医养结合的养老优势,接受新的机构养老模式也是河北省发展医养结合模式面临的一个困难。
二、河北省医养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现阶段河北省养老产业发展迅速,但不同老人对养老模式的需求不同,本节从家庭职能等四个方面分析医养结合模式的必要性。
(一)家庭职能弱化,难以完成照料功能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养儿防老思想浓重,人们都认为家庭作为关系最紧密的社会单元,应当完成老人养老的职能。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资本和人才的聚集效应日益凸显,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与父母异地生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外出务工人数已达到1.7亿,如此规模庞大的异地工作群体势必造成大量的留守老人。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困扰着老人家属,也给健康扶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多数家庭只养育一个孩子,当老人年迈患病时,子女并不能时时看护。尤其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子女只能长期聘用护工或长期住院,不仅提升了养老成本,还造成了资源与人力的浪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能力在逐渐减弱,因此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产业势在必行。
(二)养老模式陈旧,难以实现长期发展
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这种未富先老不仅体现在人均GDP,更体现在人口城市化、卫生水平与人口教育等方面。截止2017年,全省老年人口占比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全国31省市人均GDP排行榜中,河北省排名第23。整理2009至2017年河北省与全国人均生产总值情况如图3所示,未富先老现象在河北省尤为突出。
图3 河北省与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比
传统的养老模式多以福利性为基础,政府出资建设或进行补贴,规模较小。在社会养老与医护需求较小时,能较好地服务老人,但随着养老需求越来越大,这种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养老需求。在老龄人口对照料和养护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传统养老模式很难实现长期优质的发展。因此探寻新的能满足老人医疗和养护需求的养老方式成为了解决养老问题的迫切需求。
(三)机构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养护需求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倾向于接收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并不配备医疗配套设施与医护人员。为了带动河北省服务业经济增长,很多被推广的新兴养老模式也将目标群体定义在低龄健康老人身上,例如候鸟式养老与度假式养老等。截止2017年,河北省内养老机构数量达到1169家,但这些养老机构中能为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患病老人提供完善的医疗养护服务的却非常少[8]。河北省现有养老机构有着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很难在每个养老机构中配备完整的医疗设施。养老机构资源有限与老人们对医疗养护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了阻碍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发展一种将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是现阶段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
(四)各项资源不匹配,难以承接京津养老职能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河北省定位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将养老产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鼓励京津两地老人到冀养老。河北省在解决本省老人养老需求的同时,还要着力建设承接京津两地养老需求的养老产业。而河北省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患病老人与失能、半失能老人长期住院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尤其对于患病老人而言,在疾病发作时选择三甲医院治疗,病情得以控制后因害怕复发仍不敢离开医院,占用医院床位。但省内很多普通医院床位入住率却不到70%,这些医院完全可以满足老人们的日常护理工作。一方面,老人想在养老机构中享受医疗服务,但是养老机构难以提供,另一方面普通医院中一些医疗资源闲置,不能发挥效益。发展医养结合的模式能为老人们提供一个放心的养护之所,同时也能更加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
三、河北省医养结合模式应用的对策与实施路径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拓展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培育新模式的增长点,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新命题。针对河北省医养结合模式应用的问题与障碍性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实施路径。
(一)政府多部门协同合作,打通京津冀养老一体化道路
河北省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顺应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趋势,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需要政府多部门的协同合作。一方面,加强京津冀卫生、民政及社保等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制定好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规划与实施细则,使一体化思路贯穿养老产业规划发展的始终。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宣传力度,考虑适合老年人的宣传方式,例如通过社区宣传、电视广告的方式就比我们平时所运用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更为有效。让京津冀地区的老年人更多地了解河北省医养结合机构的特色与优势。
(二)医养结合机构主动提升技能,加大宣传力度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医养结合模式作为河北省养老模式发展的一种新思路,专业技术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对服务型人才的培训,另一方面对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等也应予以重视。河北省内大中专院校众多,要利用好院校资源,结合现有医养结合试点的经验,分析人才培养方向,开设医养结合、老年养护、机构管理等相关课程[9]。同时,对现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定期考核,培养一批既懂得医疗知识,又具有老年护理能力的医养结合型服务人才[10]。
医养结合机构除在医疗、保健、护理等专业方面的提升以外,还要注重养老场所的环境、卫生、关怀等多方面的提升与改进。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对于幸福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吃穿住行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吃得饱,穿得暖,有地睡的要求。医养结合机构应多开展参观、体验等活动,让老年人感受到机构的温暖与热情,老有所养不再是问题。
(三)建立大数据平台,丰富保险机构的产品和服务种类
随着京津冀医疗保障协调发展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拓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京津冀医疗保障同城化、信息化、一体化的进程。建立三地养老和医疗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养老大数据平台做好本地老人与京津老人养老的需求分析。
加强京津冀区域医疗合作,扩大医保范围,让京津冀老人异地养老、异地医疗更加方便快捷,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定点医院名单,实现京津冀异地养老同城化待遇。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养老为目的,保险机构应增加丰富多样的养老保险产品为社会大众提供全面的养老保障。
(四)逐步探索综合服务中心、慢性病调养中心和长期养护基地等实施路径
通过分析医养结合模式应用面临的问题,结合河北省资源禀赋,提出建立综合服务中心、慢性病调养中心和长期养护基地三条实施路径(见图4)。
图4 河北省医养结合模式应用的实施路径构想
第一,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综合康复中心。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弱,术后恢复能力较差,恢复时间长,但恢复期照料相对简单,对医疗水平要求较低。河北省可以依托现有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建立老年人综合康复中心,配备康复器材,辅助锻炼课程等。同时借助康复医学专科联盟资源,将医疗与养老紧密结合,在保证养护水平的前提下,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的设立不仅为老人们提供了更为细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可以解决老年人术后复查与恢复照料,充分体现了医养结合模式的优越性。对于京津两地的老人来说,在京津手术后可以转至河北进行康复养老,不仅节约成本,就地复查,还可以享受更为贴心的养老照料,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第二,发挥中医药优势,建立慢性病调养中心。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非常适宜为老年人调理身体,也是一种更为容易被老年人接受的治病方式。河北保定的安国市有着药都之称,其东方药城是国家认定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被评为全国百强市场第2名,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依托安国市中医药优势,建立针对慢性病老人的调养中心,为老人们提供就地看病,就地取药,就地熬制的一条龙服务。推出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通过中国方法打通河北省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让老年人实现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第三,借助成本优势,构建长期养护基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失能、半失能老人数目不断增加,发展以失能、半失能老人为目标群体的养老机构建设十分重要。河北省作为全国唯一毗邻两大直辖市的省份,地域广阔,交通便利。省内包含各样地形,一些地市气候条件优越,且人力成本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非常适宜建立失能、半失能老人长期疗养基地[11]。鼓励现有一级、二级、民营等医院开设养老机构,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科学贴心的养护照料,不仅可以解决本省老人养老需求,还可以吸引京津失能、半失能老人到冀养老。
四、结论与讨论
为了有效减轻京津冀地区养老压力,缓解老人们的养老照料和医疗养护需求不能被满足的现状,本文针对河北省养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适应的医养结合模式。根据对当前医疗养老部门信息共享不充分、专业人才缺失、老人观念守旧等问题的分析,提出建立综合服务中心、慢性病调养中心和长期养护基地三条实施路径,在解决区域内老龄人口养老需求的同时,积极推进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
养老产业的发展涉及政府、企业、医疗、保险等众多方面,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社会任务。本文侧重为有退休工资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或家庭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人们提供新的养老路径,对于贫困地区经济较为困难以及低保家庭的老人养老问题有待在社会救助层面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