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状态监测系统预测电网职工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的应用研究
2021-03-04王德杰王淑莹王岩梅韩玉刚
王德杰 王淑莹 王岩梅 韩玉刚
250001 济南,山东电力中心医院心内科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目前,其患病人数已超过3.3亿[1],且呈持续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形势严峻[2-3],而“整体危险评估”的概念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应用较多的为欧美等国家的Framingham等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模型。2003年,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制定了“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简易模型[4],其对国人的ICVD 10年发病危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在电网职工中尚无相关应用研究。本研究中,我们采用该预测模型对3 435名35~59岁电网职工ICVD 10年发病危险进行评估,同时采用国家863项目的科研成果AF-960型心血管系统状态监测仪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心脏功能、动脉功能进行无创、无损、量化而全面的监测,探究ICVD 10年发病风险在不同性别、不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层中与心血管功能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3~7月在山东电力中心医院体检的3 435名35~59 岁、无ICVD病史的电网职工,男性2 562人(74.6%),女性873人(25.4%)。排除标准:(1)合并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卒中;(2)合并恶性肿瘤;(3)合并精神疾病。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研究对象均获得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按自制表格进行面对面询问并记录,内容包括(1)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及体力活动等)、病史和家族史(高血压、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等);(2)体格检查:由专人检测身高、体重,并计算BMI;(3)血压:测量静息状态下收缩压和舒张压;(4)血糖和血脂:于体检当日抽空腹静脉血4 ml注入肝素钠抗凝管中混匀,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采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和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TC)等。
采用国家863项目的科研成果AF-960型心血管系统状态监测仪(鲁械注标:20182210017)测得左臂踝臂指数(left-arm ankle brachial index,LABI)、右臂踝臂指数(right-arm ankle brachial index,RABI)、左臂脉搏波传导速率(left-arm pulse wave velocity,LPWV)和右臂脉搏波传导速率(right-arm pulse wave velocity,RPWV)、冠心病趋势性指标(trend index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I)和心力衰竭趋势性指标(index of heart failure tendency,HFI)等。
ICVD评分:按照国人ICVD 10年发病简易预测模型及评估方法[4],将7种主要危险因素(年龄、性别、BMI、收缩压、TC、吸烟和糖尿病)危险因素量化评分,计算评分总和,得出10 年发生ICVD绝对风险评分。
1.3 分组标准
(1)年龄分组,根据年龄分为5组: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和55~59岁;(2)血压分组,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6组:<120 mmHg、120~129 mmHg、130~139 mmHg、140~159 mmHg、160~179 mmHg和≥180 mmHg;(3)TC分组:<5.20 mmol/L和≥5.20 mmol/L;(4)BMI分组[5]:分为正常(BMI<24 kg/m2)、超重(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BMI≥28 kg/m2);(5)糖尿病分组[6]:按照是否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和无糖尿病;(6)吸烟分组:分为吸烟和无吸烟,其中吸烟定义为每天至少吸1支,且≥1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情况
纳入的3 435人,平均年龄(50.2±4.1)岁、BMI(25.65±3.29)kg/m2,其中785人(22.9%)吸烟,平均收缩压(133.58±18.02)mmHg、舒张压(82.40±12.06)mmHg、TC(4.98±0.9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9±0.6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4±0.31)mmol/L、三酰甘油(1.69±1.48)mmol/L、空腹血糖(5.98±1.57)mmol/L。
2.2 不同性别和BMI分组的心血管指标情况
男性的平均ABI和HFI均显著小于女性,baPWV和CHDI均显著高于女性(均为P<0.01)。而不同BMI组间的各心血管状态监测指标(除HFI外)也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1),ABI随着BMI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而PWV和CHDI随着BMI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均为P<0.01),见表 1。
表1 不同性别和BMI分组的心血管状态相关指标情况
2.3 不同性别和BMI分组的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
本研究人群的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的中位数为2.1%,其中男性(2.9%)明显高于女性(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1,P<0.01)。不同性别发病绝对危险,在不同BMI组的绝对危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男=525.26,F女=187.08,均为P<0.01),且绝对危险均随BMI增加而显著上升(均为P<0.01),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和BMI分组的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比较[M(Q1,Q3),%]
2.4 心血管状态相关指标与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的相关性
CHDI(r=0.45,P<0.01)、PWV(rLbaPWV=0.45,rRbaPWV=0.50,rbaPWV=0.51,均为P<0.01)和HFI(r=0.12,P<0.01)均与ICVD 10年发病风险呈正相关,而LABI(rLABI=-0.24)、RABI(rRABI=-0.23)和平均ABI(rAABI=-0.42)均与ICVD 10年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均为P<0.01)。不同性别与不同BMI分层受检者的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与各心血管状态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呈总体相同的趋势,见表3。
表3 受试者心血管状态相关指标与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的相关性
2.5 ICVD 10年绝对危险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该线性回归方程自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F=272.73,P<0.01)。除HFI外,回归方程中的变量平均ABI(β=-1.732)、baPWV(β=0.006)和CHDI(β=0.229)与因变量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均呈显著线性相关(均为P<0.01)。可得到回归方程:y=0.006×baPWV-1.732×AABI-0.007×HFI+0.229×CHDI-3.611。
3 讨论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人有不同的心血管病疾病谱和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简易模型[7],区别于欧美等国家的Framingham等预测冠心病发病风险的评估工具[8],采取与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显著关联且互相独立的年龄、性别、血压、TC、BMI、吸烟和糖尿病作为主要指标,更符合我国人群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
PWV和ABI与ICVD发病风险相关。ABI是踝部收缩压与两肱动脉收缩压最高值的比值,能简便有效地筛查和诊断外周动脉疾病,并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9-10]。有研究表明,低ABI与颅内外大动脉病变引发的缺血性卒中相关[11]。同时,baPWV表示脉搏波在一定距离动脉节段上的传导速度。其反映大动脉的顺应性,baPWV越高提示血管弹性越差,动脉硬化程度越重。既往研究发现,PWV增快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强预测因子,高水平baPWV与脑小血管病变所致缺血性卒中相关[12]。同既往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进一步证实,PWV和ABI均与ICVD 10年发病绝对风险显著相关,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此外,本研究发现CHDI、HFI与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评估也呈正相关。CHDI和HFI的增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受检者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因此,HFI和CHDI指标可进一步提高对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的预测价值。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1)仅纳入了35~59岁电网职工,是否适用于其他人群还需验证;(2)收集的受试者基线信息相对有限,可能会影响最终研究结果;(3)本研究人群既往均无ICVD病史,故其对合并ICVD病史人群的预测效能需进一步验证。总之,电网职工的ABI、PWV、CHDI、HFI与ICVD 10年发病危险相关,CHDI、HFI、PWV增高及ABI降低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ICVD远期发生风险,但仍需进一步证实。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