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沙地木麻黄林立地质量评价及类型划分
2021-03-04林文泉叶功富尤龙辉
林文泉,高 伟,叶功富,尤龙辉,聂 森,刘 海
(1.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12;3.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 福州 350003)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空气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1-3],因此,森林的林分质量直接关乎其生态效益。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报告,我国森林蓄积量仅占林业发达国家的1/3,森林年均生长量仅占林业发达国家的1/2,此外,我国人工林蓄积量仅占天然林的半数,主要人工林树种杉木、马尾松和落叶松等蓄积量均达不到国内蓄积量的平均水平。虽然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但质量却不高,普遍存在林分矮小、林分结构不合理以及病虫害严重等问题[4-6]。因此,如何通过森林科学经营,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林分的综合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作用,是当前林业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立地条件作为保障森林活力与稳定性的重要因子,是影响林分质量的关键,也是适地适树、科学营林的重要前提。立地质量的不同会导致森林质量的优劣,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不同的地理区位与造林地,立地条件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这些立地条件在不同尺度上的差异,会影响造林树种的布局、造林地选择和同一树种的生产力。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是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能的重要基础[7-9]。通过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使造林地落实到树种、品种的适应性与立地条件相匹配,即适地适树适品种,从而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具有抗逆性强、防护效能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防风固沙、盐碱地改良和干旱区造林。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种木麻黄用于营造沿海防护林[10-12],木麻黄现已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当家树种,在改善沿海生态环境、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3-14]。研究表明,在福建省木麻黄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其生态价值占99%以上[1],可见木麻黄的生态服务功能极为重要。但在沿海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木麻黄人工林生长差异较大,防护效益不一,因此对沿海木麻黄主要分布区的立地状况进行科学评定,建立立地质量精准评价体系,筛选影响木麻黄森林经营的关键立地因子,是建立木麻黄人工林立地精细化造林技术体系的先决条件。在已有研究中,已有较多针对不同立地木麻黄造林效果的评价[15-18],但往往由于样地数量不足或立地因子不全等问题,使试验结果难以从区域尺度上对立地因子进行划分。廖晓丽等[19-20]利用3S 技术对县域范围木麻黄的适生立地进行了分类,但研究中忽略了风向和土壤养分等重要因子,海岸带土壤贫瘠,受台风干扰频繁,风向和土壤养分应是限制木麻黄生长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本研究综合了坡度、坡向、海拔、风向、土壤养分和土壤厚度等重要立地因子,结合数量化理论Ⅰ,对福建省平潭岛木麻黄林立地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完善海岸带木麻黄林立地质量的精准评价技术,为福建沿海木麻黄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地理位置为119°32′~120°10′E,25°16′~25°44′N,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旱、雨季节分明,7—9月高温干旱。年均降水量1 196.2 mm,年均气温19.5℃,最冷日平均气温10.2℃,最热日平均气温27.9℃。平潭陆地面积392 km2,境内地势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积平原为主。平潭岛是福建省强风区之一,湾海地区全年大风7 级以上天数为125 d,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北风,风力年平均风速6.9 m/s。所调查的木麻黄林地均位于滨海沙地,pH 值为6.22~7.07,土质结构疏松,透水透气性强,持水保肥能力低,有机质含量较低,养分贫乏。林地表层腐殖质层较薄,杂草灌丛少,林分结构较为单一。
1.2 外业调查与室内分析
依据木麻黄的成熟期[20-22],从2016年平潭小班数据库中筛选郁闭度0.6~0.8、林龄18~30 a 的成熟木麻黄纯林小班,依据地理专题图,兼顾不同坡度、坡向、海拔、风向和土壤厚度选取小班51 块(图1)。2018年12月—2019年4月在每个小班中选取1 块长势均匀且代表性强的面积为20 m×20 m 的样地(距离小班边缘20 m 以上,受外界干扰小),调查坡度、坡向、海拔、风向和土壤厚度等环境因子,并测量样地内树高与胸径。在样地对角线的两端和中点采集表层土壤(0~30 cm)带回实验室,经过自然风干后,剔除根系、枯叶及石块,用“四分法”取部分土样,分别研磨过100 目和60 目筛,用于测定土壤全碳等全效养分和土壤有效磷、速效钾。
土壤全碳和全氮用碳氮元素分析仪(Vario ELⅢ,Germany)进行测定;土壤磷、钾、钠、镁、钙、铜、铁、锌、锰和铝等全效养分在消煮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America)进行测定;土壤有效磷采用氟化铵-盐酸浸提,用连续流动分析仪(Skalar San+,Netherlands)进行测定;土壤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China)进行测定。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用Excel 2003 软件进行前期的数据处理;用SPSS 20.0 软件进行调查数据(优势木高和胸径、样地平均木高)与土壤各养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选取显著相关土壤养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各因子的成分矩阵在Excel 2003 软件中进行权重换算,因子权重乘以对应的因子含量得到每个样地的最终得分;在SPSS 20.0 软件中采用最短距离法对51 块样地土壤的养分得分进行聚类分析。
采用数量化理论Ⅰ方法对木麻黄林立地质量进行评价[23-25],数量化理论Ⅰ方法主要是通过引入示性函数(0,1)使定性因子定量化后建立数学回归模型,确定各个变量对基准变量的贡献度,从而发现其内在规律。因子数量化过程为:
1.4 因子的选择与划分
坡度通过水肥含量的再分配进而影响林木生长,坡度划分参考《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和相关文献进行划分[20,23]。不同坡向的温度、降水量等差异明显,进而影响林木生长,坡向的划分划分为阳坡和阴坡[20,26]。不同海拔反映了立地条件在垂直方向的变化,不同海拔梯度上,林木生长差异明显;海拔划分参考《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并结合平潭实际的地势特征。平潭是福建省的强风多风区,是木麻黄生长重要的自然干扰因子;风向划分结合《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与平潭2016年沿海基干林分布图。土壤厚度直接关系着土壤养分库的容量大小,是影响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厚度划分参考《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具体见表1。
表1 各项目的划分标准Table 1 Standards for division of every items
2 土壤养分分析与评价
2.1 土壤养分指标的选择
海岸沙地木麻黄林的生长主要受磷元素的限制[27-3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平均木高与土壤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将测得的14个土壤养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全碳、全氮、速效钾、全磷、全镁、全铜、全铁、全铝和全锰与有效磷显著相关(表2)。全碳、全氮、全磷、全铜与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速效钾、全铁和全锰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镁和全铝与有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选取有效磷及其相关的9个指标进行土壤养分评价。
表2 土壤主要养分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in nutrient indexes in soil
2.2 土壤养分的综合评价
经KMO 和Bartlett 检验,KMO 值为0.72(P<0.01),表明10 个养分指标数据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将土壤有效磷及与其显著相关的9 个养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前3 个特征值>1 的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2.29%、26.1%和13.67%,累计贡献率为82.06%,说明前3 个主成分可解释数据82.06%的信息量。根据成分矩阵(表4),可知第1 主成分主要受有效磷、全碳、全氮和全磷的影响,第2 主成分主要受全镁和全铝的影响,第3 主成分主要受速效钾的影响。依据成分矩阵换算各样地的得分,对各样地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51 块样地的土壤划分为4 个等级(表5)。样地土壤养分以低养分为主,占54.9%;其次是贫养分、中养分和高养分,说明平潭木麻黄林地土壤大多相对贫瘠。
表3 主成分特征值及累计贡献Table 3 Eigenvalues and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s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表4 养分指标成分矩阵Table 4 Component matrix of the nutrient index
表5 土壤养分分级Table 5 Classification of soil nutrients
3 立地质量评价
3.1 模型建立与数量化得分表编制
结合类目划分标准(表1),根据51 块样地实际调查数据列出[0,1]反应表,以木麻黄优势木平均树高为因变量,各项目为自变量分别进行数量化理论Ⅰ分析,获得各个因子对树高的贡献度。坡向与优势木高未达到显著水平,故剔除,其余5 个因子对树高的贡献度大小依次为坡度C1(0.460 2)>风向C2(0.409 3)>土壤养分C3(0.292 1)>海拔C4(0.286 1)>土壤厚度C5(0.285 6),其中坡度和风向与优势木高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海拔、土壤厚度和土壤养分皆达到显著水平(P<0.05)。再以木麻黄林优势木平均树高为因变量y,以坡度、土壤养分、风向、海拔和土壤厚度5 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应用数量化理论Ⅰ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各因子贡献度大小依次剔除最小值,分别建立5 个影响优势木平均树高的多元线性模型,具体为:
依据计算结果编制数量化得分表(表6)。从表6中可知,随着立地因子数量的增多,复相关系数从0.555 4增加到0.761 1,说明相关程度不断增加,应用5个立地因子能更加准确科学地评价立地质量。经方差齐性检验(F检验),5 个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对立地质量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效果。
表6 数量化得分表†Table 6 Quantified scores
3.2 立地条件等级划分与评价
根据数量化得分表(表6),计算编制木麻黄立地质量数量化评价表(表7),该表的编制是基于将得分表每列项目数得分值的极差5 等分,依据从小到大组合为5 个数值范围,即5 个等级:Ⅰ级(最适宜)、Ⅱ级(较适宜)、Ⅲ级(适宜)、Ⅳ级(勉强适宜)、Ⅴ级(不适宜)。将每个样地的相关因子转化为对应类目代入表6进行得分换算,依据表7对每个样地得分进行分级并汇总(表8),51 块样地中Ⅱ级(较适宜)占比最大,为43.1%,其次为Ⅳ级(勉强适宜)、Ⅲ级(适宜)、Ⅴ级(不适宜)和Ⅰ级(最适宜),适宜、较适宜和最适宜等级总占比达66.7%,说明所选样地整体较适合木麻黄生长。
表7 木麻黄立地质量数量化评价Table 7 Quantified evaluation for site quality of C.equisetifolia plantation
表8 各样地立地等级划分Table 8 Grading of various sites
4 讨 论
坡度是影响林木生长的首要因子,坡度越大,土壤养分越容易流失[31-33]。海岸沙地土壤较为贫瘠且保肥能力低,对木麻黄生长起关键作用的土壤有效磷等养分元素淋溶和流失严重,导致坡度较大立地上的木麻黄生长受到严重的养分限制。本研究中,Ⅰ级(最适宜)与Ⅱ级(较适宜)皆处于平坡或缓坡,且平坡与缓坡两者得分相差甚微,而Ⅴ级(不适宜)皆位于斜坡,可见,木麻黄在<15°坡度上生长较为合适。频繁的风干扰会限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普遍矮化[34-35]。在亚热带沿海地区,风是影响海岸带木麻黄林生长的重要干扰因子,导致迎风向的木麻黄树冠普遍向背风面弯曲,外形呈“旗形树”。本研究中,Ⅰ级(最适宜)样地皆位于背风向,Ⅱ级(较适宜)样地大多也处于背风向,而Ⅲ级(适宜)、Ⅳ级(勉强适宜)是大多处于迎风向,Ⅴ级(不适宜)则全部位于迎风向。虽然木麻黄在背风向生长较为良好,但木麻黄主要用于沿海基干林带造林,以发挥其防风固沙作用[1,13-14,36],如何保证前沿基干林带木麻黄林的长势,除风向外,还需要对其他关键因子进行研究。本研究表明,海拔高度影响了海岸带木麻黄的生长,丘陵(10~100 m)的得分最高,Ⅰ级(最适宜)与Ⅱ级(较适宜)的木麻黄样地大多位于丘陵区。木麻黄在不同海拔上的长势符合“中间高度膨胀理论”,即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皆在中海拔达到峰值,与浙江省大鹿岛木麻黄的平均生命期望值趋势相同,同为中间海拔最高,低海拔和高海拔较低[37-40]。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蒸发量减小,湿度增大,木麻黄在中海拔区长势最好,可能与此海拔中相对适宜的湿度、温度有关。
坡向通过对水热条件的再分配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在本研究中,坡向与木麻黄生长无显著相关性,可能与平潭岛气候条件有关,研究区频繁的强风干扰会影响木麻黄林内温度与湿度[35],从而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水热分配,这可能弱化了坡向对木麻黄生长的影响。除坡度与风向之外,土壤养分对木麻黄生长也有显著的影响,土壤综合评价显示平潭岛海岸沙地土壤以低贫养分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林木树高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见,有效磷为限制木麻黄生长的主要元素,在木麻黄防护林的抚育中应注意磷肥的补充。一般来说,土壤越厚则表示土壤养分库容量越大。本研究中,土壤厚度与优势木树高呈显著正相关,Ⅰ级(最适宜)样地皆位于中厚土层,但在5 个因子分析中,中厚土层得分无差异,而薄土层得分最高。分析其原因,首先可能与滨海沙地土壤特性有关,滨海沙地土壤持水保肥性能差,且淋溶强烈,除表层腐殖质层有明显养分富集外,底层土壤养分贫瘠,且在垂直分布上变异较小,沙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等主要养分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少,土层60 cm 以下甚至只有痕量水平,由此导致中厚土层的养分库容没有显著高于薄土层[41-42];其次,在沿海强风环境中,风向和坡度等是影响木麻黄生长的主要因子,因此在综合分析当中,土壤厚度对于木麻黄生长的贡献小于其他因子,但仍然是影响木麻黄生长的重要因子。
通过对51 块木麻黄纯林样地生长情况及相关因子的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土壤养分分级,结合数量化理论Ⅰ方法对木麻黄林立地条件进行评价,将简单的定性评价量化,可更有效、更精确地评价木麻黄林地质量。本研究中,平潭木麻黄林地中Ⅱ级(较适宜)占比最大,为43.1%,适宜、较适宜和最适宜等级总占比为66.7%,说明海岸沙地较适合木麻黄生长。但仍有1/3 样地是勉强适宜或不适宜木麻黄生长的,为了确保木麻黄人工林良好生长和维持林地土壤肥力,必须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包括林下套种绿肥植物,植穴内客土施肥,保护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等,以改善林地水肥条件和维持林地的持续利用。平潭Ⅰ、Ⅱ级立地多处于背风面,土壤肥力条件较好,尽量选用速生的木麻黄无性系,多品种配置,避免人工林结构的单一性,保留林下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Ⅲ级立地影响木麻黄生长的因子主要是大风和部分贫瘠土壤,从提高林地肥力和改善生态条件出发,有必要营造混交林,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造林成效;纯林则要注意施用磷肥等,加强林分养分管理。Ⅳ级立地应选用抗性强的木麻黄无性系,并辅以浇灌补水等工程措施和混用客土等营林措施,有利于改善林地营养条件和水分状况,促进林木更好地生长发育,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5 结 论
1)木麻黄作为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栽植在坡度<15°、海拔高度10~100 m 的立地之中。
2)坡度是影响平潭岛海岸带木麻黄生长的首要因子,其次为风向、土壤养分、海拔和土壤厚度。
3)平潭岛海岸沙地土壤养分较为贫瘠,以低、贫养分为主,沿海沙地木麻黄林的生长主要受磷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