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应用社会效益分析
2021-03-04杨宁
摘 要:本文详细阐述了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应用社会效益的内涵及具体表现,并就实现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应用社会效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对增强档案工作现实价值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社会效益
行政执法档案是行政执法活动的载体和依据,具有体现法定程序、载明法定事项、明确执法责任、法律效力不可重复适用等特点。行政执法工作的社会性较强,其档案工作也应注重社会效益,切实提升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应用水平,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增加社会效益。
1 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应用社会效益内涵
社会效益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具体到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应用的社会效益,是指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发挥行政执法档案在社会领域的作用。其内涵丰富,可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1.1 是行政执法档案工作对促进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行政执法机关保存着多年积累下来的大量行政执法档案。这些是宝贵的信息资源库,也是国家、社会以及行政执法领域的宝贵财富,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行政执法者及社会遵纪守法意识,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
1.2 是行政执法工作的政策法规与社会公众协调关系的体现
行政执法档案工作作为行政执法工作的全过程记录,是行政执法工作的组成部分,与行政执法环境有着紧密关联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做好行政执法档案管理,满足行政执法对象的利用需求,可以促进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行政执法档案的社会效益包括潜功能与显功能
行政执法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及重要价值功能是十分明显的,往往通过一份执法档案就可以有效化解当事人的纠纷,甚至解决因执法引发的多年上访难题。这种利用行政执法档案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功能是显见的。同时,行政执法档案也存在着较大的潜功能。行政执法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重要性的工作,投入的工作往往是日积月累之后才能在具体事例中发挥其价值功能,因此,“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是其潜功能的形象比喻。
2 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应用社会效益的外在表现
2.1 政治效益
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应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工作中应坚持党管档案和党性原则。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充分展现行政执法档案在记录行政执法历程、展现执法文明、服务社会发展、造福人民等履行使命时的点点滴滴。还比如,行政许可档案是落实《行政许可法》的历史记录,行政许可前的论证、听证等档案,体现了公众参与民主讨论、表达述求的详细过程,通过信息化平台展示行政执法档案,能使这一过程清晰地呈现,体现了行政执法档案的政治效益。
2.2 政策效益
在大量行政执法档案中,保存着大量的关于行政权力设定、使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及各项制度,这些政策及规章制度又与社会公众及不特定群体利益密切相关。例如,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监察条例》等,就辖区内土地使用情况进行行政执法产生的执法档案,通过土地违法案件调查取证、现场勘验、作出处理,以及组织听证等档案资料的调阅、查询和使用,解决基层土地乱占乱用,甚至是改变用地性质等问题,落实国家有关土地的相关政策,产生很好的政策效益。
2.3 法律效益
众所周知,在行政执法前、执法过程以及执法后的相关问题解决,行政执法档案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证据。例如,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承担着土地、矿产、测绘、林业领域违法行为的查处,实施行政处罚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以及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行为投诉、举报的处置、调查和办理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行政执法档案,这些档案不仅是执法行为的结果,更能在纠纷调处中作为证据使用,其中的处罚单、处罚依据、公告、规章制度等涉及法律与监督等很多问题,具有很强的法律证明效力。
2.4 文化效益
档案从其形成之日起,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充当着忠实记录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角色,也是延续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将行政执法行为档案整理编研,能够充分展现行政执法工作者的精神状态和文明行为;再如,将行政执法中的听证档案汇编成册,能够全面展示行政执法者保障当事人权益,体现人性化执法的一面,反映行政执法者文明、规范、专业的执法形象,对宣传行政执法者良好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3 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应用社会效益实现的途径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逐步由传统的手工管理发展到计算机管理,从传统的单机存储、检索逐渐朝着多机联网、集约化应用发展,不断发挥出档案社会效益。
3.1 更新档案工作观念
采用信息技术做好行政执法档案管理,需要更新档案工作理念,如“互联网+”、虚拟档案、数字档案等,这些理念都是推动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前提。档案工作人员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前沿档案理念应用到现实档案管理中,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政执法档案社会效益,将档案工作与社会效益发挥放到同等重要位置,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将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纳入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筹措资金、积累技术,积极加以推进。
3.2 推动档案集成管理
信息化时代行政执法档案利用不再是单纯的档案管理部门的事,而是行政执法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技术部门等共同的责任,需要面向社会提供人性化、信息化档案利用体验。其中,利用信息技术,将行政执法档案信息集成,最大限度地推动和实现行政执法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突破传统档案应用的时间、空间限制,使档案互联互通形成巨大信息空间,便于利用者利用,是当务之急。行政执法档案管理部门应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集成各个部门执法信息资源,不断优化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实现信息集成互动,注重档案管理模式的可延伸性,将室藏档案信息资源搭建成档案信息资源库,从而为社会不特定對象提供全面、快捷、优质的服务,实现档案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3 拓宽档案利用渠道
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应用社会效益的实现,主要在于档案的利用,通过档案利用实现其政治、政策、法律和文化效益。信息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多渠道多媒体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要发挥好行政执法档案的社会效益,需要进一步拓宽档案利用渠道,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加人性化、便捷的档案利用服务。为此,应加强基础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按照《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推动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的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此外,应从行政执法档案利用者角度,探索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利用的特点和规律,并将其作为行政执法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现实依据,加快局域网、互联网平台搭建,借助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不断完善信息检索功能。
3.4 培养复合档案人才
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应用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问题,便是档案管理人才的培育。从目前档案部门人才队伍年龄及知识结构来看,年龄老化且知识过于单一的问题普遍存在,既熟悉行政执法业务,又熟悉档案业务知识,还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因此,应在现有人才配备基础上,根据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配齐配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此外,还要加强在岗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应用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劉亚,张其严.浅析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应用的社会效益[J].档案天地,2021(7):64.
[2]左春玲.加强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办公室业务,2020(15):93—94.
[3]金岳田.有关行政执法档案中证据链的探讨[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4):30—31.
[4]朱树民.关于行政执法档案管理探讨[J].科技成果纵横,2020(4):281.
[5]董建山.新时期行政执法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J].科教导刊,2018(12):259.
[6]薛洁琼.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提升档案治理法治化水平[J].办公室业务,2020(8):39—40.
作者简介:杨宁(1987— ),大学学历,山西省文水县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队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