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演进
2021-03-04张见伟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思想演进
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推進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构想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这就明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实际上就是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上的,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前提,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根本价值追求,以期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共产主义社会。
2、分阶段分区域推进共同富裕
怎么样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呢?“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这表明,共同富裕要分阶段有序推进,先让一部分地区富起来,下富带动后富,先富帮助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3、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避免两极分化
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有没有可能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如何预防这一问题的出现?如果出现两极分化,应该怎样解决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风险。中共中央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4]
至于什么时候可以突出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中共中央也作出了设想:“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5]
(二)强调扭转三大差别和共同富裕有序推进
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设定上,强调扭转三大差别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一个方面就对此问题进行了强调。报告指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6]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设定上,继续坚持先富后富的原则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7]
从先富角度,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8]
先富带后富、兼顾公平,避免两极分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9]
(三)明确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和推动城乡一体化
1、明确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其中一条就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0]
2、明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更加注重解决城乡差别。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1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的重要讲话等5篇文献中。
(一)新时代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近期和远景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谋划了新时代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近期和远景目标。
1、2035年的远景目标包含以下两点
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第二,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十四五”时期目标包括以下6点
第一,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第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第三,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第四,分配結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五,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第六,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
(二)首次明确共同富裕的内涵
202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共同富裕的内涵。这就是:“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12]
(三)首次开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省域试点
202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开始省域实践。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围绕这个目标,分别从“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舒心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等六个方面进行改革试点,即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同时发力,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期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
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了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
1、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共享。
2、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仅仅某个单一方面的富裕。
3、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阶段循序渐进推进,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4、共同富裕建立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5、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要带后富、帮后富,在保持先富地区和先富裕起来的人发展活力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
6、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路进一步清晰,方法和路径进一步明确,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胜利完成,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践上迈出了一大步。在理论上,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观点,并提出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举措,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复杂性上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并为此提出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阶段循序渐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在实践上,开始省域试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首次,这将为接下来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共同富裕取得宝贵经验。
小结
中国共产党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路和实现途径是一脉相承的,是在继承和发展中逐步推进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出分步骤有序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历经40多年的推进,取消农业税,减轻农业发展成本,缩小工农差距;消除了绝对贫困,大大缩小了贫困群体和其他群体的差距,在缩小城乡、工农、居民收入差距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作出了新时代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部署,即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加快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374.
[4][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4.
[6]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3.
[7]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4.
[8][9]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0.
[10]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24.
[11]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31.
[1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1-06/10/content_5616833.htm,2021-6-10.
作者简介:
张见伟,男,汉族,山东平邑人,生于1985年11月,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的建设和党章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职安徽省中共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