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新闻:新闻制作发展趋势研究
2021-03-04郭超
郭超
关键词:人工智能; 新闻制作;新闻分工;垂直深度
一、引言
互联网模糊了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的生存格局,逐渐改变了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接触行为。而人工智能的兴起也成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口规模和经济制度的第四次技术革命。随着计算机的智力逐渐接近人类的水平,曾经让我们引以为傲,认为自己独一无二的“智能”正在使人类陷入道德纠结与竞争恐惧之中。人工智能将会彻底改变未来的新闻制作和传播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新闻存在的形态。
二、区分自动化和人工智能
(一)劳动的分类
按照传统定义,劳动是人类为了创造使用价值以满足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而對自身体力、脑力和生理力的耗费。一般的人类劳动由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与生理力劳动按照不同的比例关系组合而成。体力劳动是劳动者以运动系统为主要运动器官的劳动;脑力劳动则是劳动者以大脑神经系统为主要运动器官的劳动;而生理力劳动是劳动者以除运动系统及大脑神经系统以外的其它生理器官为主要运动器官的劳动。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
三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劳动生产自动化水平空前提高,机器设备能够在无人或较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按照既定编程,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操纵控制,完成生产任务。大体上,我们将人工智能分为三个阶段: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
弱人工智能能够在某一方面的人类脑力劳动中协助或者替代人类,比如图像识别、信息检索、信息判断等,却不具备全面复合的自我学习能力,对事物和进程也不具备主观意识与自主判断。
强人工智能被认为是真正能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具备了普遍的学习和自适应训练能力,具有高度的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新事物的理解与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学习拓展未知领域,进行自我完善。
超人工智能是指在强人工智能的基础上,通过海量的数据整合和高度的学习与自我进化能力,具有的远远超越人类智慧水平的人工智能 [3]。
三、新闻制作发展趋势
(一)新闻工作的本质
新闻媒体所做的事归纳起来很简单:将发生在远处的新闻事件(信息),通过某种信息媒介呈现在读者面前。新闻工作的本质即是将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事件以信息的形式、通过各种信息媒介传递至目标受众的生物神经系统的复合劳动过程。
(二)新闻的分工
数字革命为我们开创了一个共享的信息世界,所有人都能通过互联网接入其中。所以未来的新闻报道会出现分工日益明确的趋势:
事件报道者,负责报道 What?)
事件解读者,负责事件的解读 What does it mean?
(三)对垂直深度的关注
现在的新闻媒体,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新闻机构其新闻内容的覆盖面很大,体现出横向发展的特征。这种方式使得它们很难满足垂直类深度内容读者的需求。而到了网络上,更是随心所欲的挑选自己所感兴趣内容看,看到哪里、在哪看完全由自己决定。为了迎合这种趋势,“新闻懒人包”和“数字壁画”也随之兴起。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向后看”的工具。但我们还需要有强大的工具来辅助我们完成这些标记、检索的功能,以期使一篇文稿完成承前启后的任务,使真正有用的信息沉淀下来。使得新闻机构不仅具有记录历史的能力,还能够成为公众理解该新闻的强大知识源。
四、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新闻
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体现出现实世界中的人类,更加急迫的为了体验互联网中的信息所作的努力。它是一种将虚拟数字世界中的信息照进现实的技术。新闻工作者通过信息化设备将千里之外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新闻事件进行信息化,上传至互联网。这一信息随后传遍每一个现实世界中互联网能覆盖到的角落。凡是想参与这一新闻事件的人会通过他们的终端将虚拟信息转换为人类能够接收的信息模式(声、光、触、味、嗅)传递至人类神经系统进行处理,之后再将他们的反馈通过信息化手段上传至互联网进行评论及互动。
除此之外,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和3D技术的应用也是为了帮助人脑和互联网进行更好的交互。因此,现代的新闻已经发展为了一种体验式的新闻,一条新闻的完整生命周期是由生产者和读者共同协作完成的。
人工智能的水平稍有提高,新闻制作的模式和传播方式都将被极大的改变。未来,人工智能将把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接入互联网,虽然物联网的概念提出多年,但没有人工智能的帮助无法实现。如果将发生在互联网虚拟数字世界中的事件也定义为新闻则为网络新闻事件,二者统一为广义的新闻事件。
当然随着人工智发展到强人工智能阶段,它从智能上将具备替代权威媒体和专家的能力。此时,决定是否由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进行新闻深度解读的将不再是技术,而是人类的道德标准。
五、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不断提高,全球机器人需求量已经变得越来越大。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进入强人工智能阶段,这就意味着机器将不仅能替代人类进行体力劳动,还将越来越多地介入脑力劳动的领域。由于新闻制作属于脑力劳动占主导的复合劳动,将不可避免的首先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对此,媒体行业需要持有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开放的机制,以更开放的举措来适应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跟不上的人必将成为落伍者,被历史所淘汰。
参考文献:
[1] James Barrat, 《我们最后的发明:人工智能与人类时代的终结》,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8月版.
[2] 何哲,《人工智能时代的政府适应与转型》,《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第8期.
[3] 胡正荣,《智能化: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